悟题

2016-10-27 22:33唐菁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读题摩擦力隐性

唐菁

摘要:学生悟题能力培养是物理教学重要一环,教学中只有从读题、审题、悟题三层次入手,加强训练才能真正把握规律、洞悉方法。

关键词:读题;审题;悟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9-01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让我体会深刻的是,某些我们认为十分明了的概念、规律、方法,或已做过透彻分析、重点阐述的问题,学生却在回答问题、作业训练及检测中仍表现出不明白、不掌握,甚至茫然无知的状态。这些现象,更集中地表现为解题时张冠李戴,生搬硬套,表达很不严谨。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只要是学生缺少一种能力——悟题。在近几年的初三总复习教学中,我尝试着提高学生的悟题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读题,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许多习题的条件表述是隐性的,所以,要求学生读题时,要找出关键词,通过逐层剥离,使条件明朗化。

例如: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通过读题知道,物高2cm,像高4cm,从而推出隐性条件:物理成放大的像;从“光屏上”成像推出第二个隐性条件:物体成实像;再通过逐层剥离,汇总为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一致,故物距在f和2f之间,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例如:如图13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① 在乙图代表小明的圆点 A 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② 小明再沿比杆匀速下滑,其沿绳受到的摩擦力为 f 滑,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 f 杆,f 滑_________f杆(选填“>”、“=”、“<”);③ 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滑,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

题目简短,但一语中的,抓住“匀速下滑”,便能找出隐性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平衡状态的物体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题目中隐含一个条件:物体受到重力,从而推导出物体受到摩擦力,且摩擦力f与重力G是一堆平衡力,所以f的方向必定与重力G的方向完全相反,即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逐层剥离得知,爬绳与爬杆,往上或往下运动,摩擦力都是为了平衡重力,所以重力不变,摩擦力就不变。

二、审题,防止掉入陷阱

审题的质量决定解题的成败。物理题目中涉及的物理过程,特别是重要却容易遗漏的过程,审题必须仔细,不能有思维跳跃,踏踏实实找出有用信息。

例如:滚摆从图5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位置3;

B.滚摆动能最大的是位置2;

C.滚摆动能为零的是位置只有1;

D.滚摆下落后不能回复到位置1是因为机械能不守恒。

题目看起来简单明了,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掉入陷阱,错误地以为2位置是最低点。细心审题的同学会发现,题目中有“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有“继续下降”这几个字,说明位置2不是最低点,也就说明了位置2的动能不是最大的。

再如:(2016广州市中考试题)图8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9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

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本题出题老师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把平常的惯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改为“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熱”。如果审题时思维跳跃,必定会按惯例选出错误答案B。只有在审题的时候踏踏实实,才不会让自己掉进陷阱。

总之,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题必须严谨

三、悟题,完善书写格式

历年中考,物理在计算题部分都要强调“必要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的语言要简洁、明确、规范,即说“行话”。从思维过程来看,文字说明是分析题意这一思维过程的概括和延伸,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的过渡和转折,学生在具备这一基本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明确物理事件和物理规律。在物理学中,每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相应的物理规律,这些规律是我们讨论物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物理问题的时间先后或空间规律,完善书写格式。

猜你喜欢
读题摩擦力隐性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透析摩擦力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神奇的摩擦力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