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凯尔经的秘密》看欧洲动画符码创作

2016-10-27 10:34王璐鹿
电影文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符码

[摘要]电影符号学理论在如今被直接应用到电影艺术创作当中,通过对于影像语言的符码构建从而实现影像的分类表意功能。爱尔兰动画电影《凯尔经的秘密》自上映开始就获得了一致的肯定与好评,其根本在于影片利用电影符号学理论进行的符码创作,将文化与思想经过符号化处理获得不同地域观众的接纳理解与情感共鸣,本文以该部作品为起点放眼整个欧洲动画电影的符码创作,以期获得动画电影创作的更多经验。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凯尔经的秘密》;欧洲动画;符码

相对于好莱坞动画的创作形式与美术设计同质化的创作现象而言,近几年的欧洲动画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差异化的艺术创作意识。欧洲动画将专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应用于创作当中,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在电影符号学的理论支撑下进行动画电影的符码创作。一方面,符码创作使文化符号得以变形并应用于电影的美术设计当中,使电影整体上呈现出强烈的具有个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符码创作能够突破文化语境与语言环境的差异,在符号化的电影语言的构建之下,影像画面能够获得更大限度的理解,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爱尔兰动画电影《凯尔经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2009)在近年来的世界动画电影当中脱颖而出,立足于爱尔兰传统文化的这部影片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影片不仅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同时也包揽了2009—2010年各大国际重要颁奖礼的重要奖项。从爱尔兰民族瑰宝的《凯尔经》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创作出的绚丽优美、灵动闪亮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造型,深深地吸引着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观众。可以说,《凯尔经的秘密》利用符码创作出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审美空间,这也是影片能够大获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文化符码:动画电影创作的基础

在电影符号学的范畴当中,电影艺术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一个既定的符号系统当中,所有的表意现象都能够被总结归类。电影符号学以结构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丈量电影语言与结构形式,而这种电影符号学理论在如今被直接应用到电影艺术创作当中,通过对于影像语言的符码构建从而实现影像的表意功能。这种理论的应用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有别于真人电影的真实场景设计等硬性条件以及制作成本的考量,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场景设计与镜头画面等进行符号化的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在动画电影的符码创作当中,文化符码是首先需要考量的部分。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文化根基的深厚与否决定了其艺术表征的审美能否成功,只有把握自身本土文化的根基和血脉,以民族文化为创作灵感与素材来源,将文化符号化地应用在创作过程当中,才能够让这部作品在全球化的环境当中具备竞争的资本。换句话说,唯有艺术个性鲜明、具有民族个性的动画电影才能够在当前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中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赢。

爱尔兰动画电影《凯尔经的秘密》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文化审美趣味的电影,导演汤姆·摩尔将爱尔兰文化瑰宝《凯尔经》当中的图案与纹样,以及当中的文化意象符号化,转变为影片故事当中的文化符号,使整部电影成为具有统一风格的文化风情艺术作品。《凯尔经》中的插图被细化和拆解,其中的线条、形状、颜色被充分应用到人物形象和场景造型的设计当中,在现代意识的作用下《凯尔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光彩,这种现代意识并没有抹去《凯尔经》本身代表的爱尔兰文化,没有刻意将文化个性大众化,而是将这种文化个性在处理后越发凸显出来,让观众能够在画面的每一帧的流动过程中体会到《凯尔经》当中的文化意识与美学思想,符号化的创作方式让《凯尔经》真正变成一部流动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瑰宝。

因此,影片当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具有《凯尔经》插图中的美学元素。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外在轮廓,还是高矮胖瘦,都呈现出线条圆滑的流线型特点,利用大量的圆形、弧线将人物的头部和身体分割化处理,利用不同的色块将人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区隔开来,通过不同的弧线分割与变形处理,凸显出人物的个性。例如,布兰登的人物造型几乎全部采用圆形与弧线,从头部到身体,几乎没有一丝棱角,这种造型特点完全符合布兰登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的年龄特征,其善良的个性也在这种圆形、弧线的线条处理中得以表现,圆形使布兰登给人以个性平和、容易亲近的感觉。而对于布兰登的叔叔——修道院院长艾伯特的人物外形设计上,则采用高大、细长的形体特征,高于众人的身高特征和毫无表情的面部让艾伯特具有天生的威严,也象征着作为修道院院长的艾伯特不可置疑的权威感。然而,这些人物形象的线条处理方式完全来自于《凯尔经》的插图纹样,虽然人物形象的身份与造型不同,但是身上无一不体现着文化的符号化特征。文化符码将人物风格统一,呈现出简单、迷人的个性魅力。

然而,这种文化符码的建立并不只是在《凯尔经的秘密》当中有所体现,在近年来众多优秀的欧洲动画电影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法国动画电影《克里蒂,童话的小屋》(Kerity,la maison des contes,2009)、法国动画电影《猫在巴黎》(Une vie de chat,2010)、英国动画电影《雪人与雪犬》(The Snowman and the Snowdog,2012),以及同样是导演汤姆·摩尔所创作的动画电影《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2014),这些动画电影都在文化的符号化构建之下,呈现出迷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这种文化符码的创作倾向,也使当今的欧洲动画电影越发呈现出新的创作激情与活力,对文化融合与缺乏个性的大众文化审美疲劳的观众而言,这种创作也更加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

二、情感符码:情节、主题的理解共鸣

《凯尔经的秘密》能够跨越地域、文化限制,以一种更加符合全球化趋势的创作姿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将民族文化进行符号转化是其成功因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源自于电影对全人类的共同情感进行的符号化处理,即影片中的情感符码让故事情节获得了超越语言表达的影像语言的理解维度,收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共鸣绝不仅仅是对于童真的怀念,在影片看似简单的故事当中具有更多重被解读的层面。

(一)关于知识与信仰的力量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被设置为公元9世纪,面对北欧海盗的烧杀抢掠,身处爱尔兰凯尔斯森林腹地的修道院的修道士们在院长艾伯特的带领下不断修葺城墙,北欧海盗带来的恐惧与危险意识笼罩着修道院。

而突然造访的传奇画师艾丹却一语道破院长艾伯特的无知,直指每天放弃修行而去从事加盖院墙的无意义。面对暴力和侵略所带来的危险,修道院院长艾伯特已经从某种意义上丧失了自己对信仰的执著,放弃了去相信信仰所带来的力量,一味地加筑物理上的城墙这一行为已经同北欧海盗相信的野蛮的力量别无二致。而路过修道院的画师艾丹,正在竭尽所能地创作神奇的绘本《凯尔经》,这本布兰登口中的“天使之作”。艾丹认为这部尚未完成的绘本是“北方人肆虐的黑暗年代里的一丝光明”,这本书的内容能够给予人们信仰的力量。艾丹认为,知识能给予人们永恒的力量与不灭的光明,要相信知识的力量,而不是依赖于建造物理意义上的城墙,再高的城墙也无法阻挡北方人的野蛮侵略,内心的强大才是人们最坚实的精神堡垒。

因此,布兰登追随艾丹共同完成《凯尔经》正是对于院长叔叔艾伯特的背叛,艾伯特强迫布兰登与其他修道士相信自己修筑城墙的执著信念,而布兰登在艾丹的启发之下,看到了知识能够驱散黑暗并带给人光明的神奇力量。布兰登追随艾丹完成《凯尔经》绘本,更像是一次知识与信仰的回归之路,是布兰登心智得以成熟的旅程。《凯尔经的秘密》将知识与信仰的力量进行符号化指向,这种信仰的回归与寻找在情感符码的构建下具有更广泛的普适性,也成为观众理解的最重要的切入点。

(二)生态主义思想

生态主义思想的符号化是影片当中另一个重要的情感符码,而构建这一情感符码的重要人物是出场时间不多的森林女孩艾诗琳。在布兰登接受了艾丹交给他的走出修道院去森林中采摘浆果的任务以后,他与森林女孩艾诗琳不期而遇。对于布兰登来说,高大的院墙之外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未知,在叔叔艾伯特的再三勒令之下,墙外的世界显得越发充满吸引力,在劳动的间隙,能够给予艾伯特内心无限欢乐与激动的正是走过院墙长长的黑暗通道,站在院墙缺失的一角向外张望的时刻。因此,初到森林之中的艾伯特自然内心充满了开心和恐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森林中迷失的艾伯特又不小心遇到了森林中的狼群,幸好能够幻化成动物的森林女孩艾诗琳将其解救出来。

森林代表的外面的世界带给布兰登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方面充满神秘的未知和危险,一方面又有着未知带来的新鲜感和快乐。在一开始,艾诗琳误将布兰登看作森林的破坏者,企图将其驱赶出森林。但是得知布兰登只是想要寻找制作绘画颜料的浆果以后,艾诗琳代领布兰登欣赏了森林壮丽的生态之美。蝴蝶仪式化地在设定的飞行路径中飞行,盘根错节的古老树木在森林中任意生长,而在布兰登攀爬过的树干上依次出现的鸟类,都让整个森林散发着和谐平等的自然生态之美。而艾诗琳对布兰登得到浆果就彻底离开森林,不再踏步其中的要求正是一种她对于森林的生态保护意识,人类对于森林带来的破坏让她无法相信人类。并且,在布兰登采摘浆果时,艾诗琳催促他适可而止,更是在细微处表达了导演汤姆·摩尔想要传达的生态理想。

同时,对于森林的形态设计上,处处融入了传统的爱尔兰艺术中的纹样和图形,树干上的螺旋形印记,树枝生长的方向和形态,树叶的外形和生长排列形态,都沿着螺旋形与流线型设计而成。森林代表的自然环境在影片的影像构建中得以符号化,而这种符号化的统一风格让这种生态思想实现一种有规律的审美特征,最终完成了对于生态主义思想的情感符码的构建。艾诗琳为布兰登展现的森林美好的一面,正是呼唤着观众也能一起产生对于自然保护的情感共鸣。

三、风格符码:差异化的艺术创作

近几年,以《凯尔经的秘密》为代表的欧洲动画电影的成功,是给予符码创作的基础上收获的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在这种符码创作中,风格符码也是欧洲动画电影进行差异化艺术创作的重要一环,风格符码的构建使这些动画电影烙印上了欧洲电影的标签,独特审美空间的构建与艺术风格的确立让观众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哪些才是欧洲动画电影的特质。

反观这种风格符码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也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美术片创造的中国动画黄金时代可以寻觅到。对属于民族文化的形态元素的提炼,统一的色调、统一的画面风格,甚至共同的镜头语言,都让处于黄金时代的中国动画片呈现出协调一致的风格符码创作特征。而多年来,中国动画对于美国动画及日本动画的屈从与模仿更是舍弃了这种风格符码的创作,欧洲动画电影的成功给予我们回归符码创作的信心和动力。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俯拾即是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素材为中国动画的复兴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尤其是以三晋文化为代表的山西传统文化更加值得被深入挖掘,风格各异的、具有奇幻色彩的神话故事能为动画故事的创作提供故事素材。而传统的山西建筑的线条与形态风格又可以给予动画人物造型灵感,甚至山西皮影戏等艺术形式也能够成为地域化动画创作的不竭灵感来源。可以说,欧洲电影的符码创作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以及获得的商业价值正是中国动画走地域化创作和民族化创作的前进方向,如何能够将地域文化中真正有特色的部分提炼出来,并进行现代审美的符号转化,也是需要继续研究与思考的关键问题,而《凯尔经的秘密》正是为这样的艺术创作方式提供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媒体艺术在传统戏曲演出中的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姚琳.国内外动画形象的文化符号研究述评[J].文艺研究,2013(11).

[2]阚乃庆,王萍平.中国形象如何“转码”为动画形象[J].视听界,2011(05).

[3]王敏.“超真实”符号理论下的动画形象[J].电影文学,2010(07).

[4]吴昊悦,孙亚云.我国动画形象的民族化设计再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9).

[作者简介]王璐鹿(1983— ),女,河北任丘人,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设计。

猜你喜欢
符码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浅析中国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视觉符号运用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运作机制
符码的游戏艺术
符码场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试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多重符码
国家市场经济模式:一个封建社会的解读“符码”
伯恩斯坦语言符码理论在少数民族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