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2016-10-27 11:16周安若
戏剧之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零用钱儿童视角

周安若

【摘 要】《零用钱》以儿童视角讲述故事,蕴含着特吕弗对少年儿童深刻的人文关怀,是对童年时期美好人性的致敬和向往,也完成了创作者对自我童年的一种补全和救赎。

【关键词】《零用钱》;特吕弗;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26-02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世界影坛公认的天才导演。《零用钱》属于特吕弗电影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即青少年生活片。该片改编自一本同名短篇故事集,这就使得其兼具了回忆性散文的诗意以及影像艺术自身的张力,故事零碎繁杂,节奏随性自然,形散而神聚。在100分钟的时长里,电影细致地展现了孩子们上课学习、下课嬉戏、周末休息、例行体检等一系列琐碎平常的生活场景。与特吕弗同题材的作品《四百击》相比,该片的基调更为明快积极,以一种儿童化的视角,将童年的不幸加以弱化,天真地、顽皮地,同时又怀揣着美好希望地讲述故事。这部影片蕴含着特吕弗对成长中各个时期少年儿童深刻的人文关怀,是对童年时期美好人性的致敬和向往,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自我童年的一种补全和救赎。

一、人物设置

提起特吕弗的青少年电影,最先联想到的必定是其大名鼎鼎的“安托万系列”。第一部《四百击》中,少年安托万天真单纯、压抑敏感以及忧郁感伤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奠定了特吕弗一贯的电影基调——抒情并感伤,压抑且忧郁。《零用钱》继承了《四百击》的风格,但在内容形式上作出了改变,由以安托万为中心的人物展开叙述转为关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们,表现人物群像式的成长经历。全片共出现了二百多个孩子,从婴幼儿到青春期少年,描述的是集体性的儿童时代。这与原著本身的短篇故事集性质有关,也是特吕弗在同题材电影中一次成功的尝试与突破。特吕弗在《零用钱》剧本的序中写道:“为了不致拍成一部零零星星分段的影片,我把这许多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以一种集体纪事的形式编织起来。”

虽然该片的情节较为松散,但逻辑清晰、人物鲜明,这也是特吕弗的高明之处。影片集中围绕了几个孩子——转学生勒娄、同班同学德斯摩肯、孩子王布洛里德、牙牙学语的乔治等,截然不同的几个个体又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将各个片段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勒娄可以称得上是特吕佛影片中标准的主人公类型。他的家庭生活是痛苦的、破碎的,拥有一个不幸、叛逆的童年。这也是特吕弗个人经历的写照,他童年时不幸的经历使得其作品主人公保有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在勒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单单表现出了一种面对家庭暴力的弱势和无助,还有复杂多面的人格。面对比自己高大许多的布洛里德的讽刺,勒娄异常淡定。而勒娄询问同学热播的电视剧情节,过后又将打听来的情节转述给他人,装作自己看过,又可见勒娄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掩饰和伪装。与其他孩子相比,他的身上具备了成年人的冷漠、隐忍、压抑和对金钱的欲望,但也兼备了一种孩子气的倔强、敏感、缺乏安全感。可以说,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奇异别扭的性格,赋予了这个孩子脱颖而出的不同气质。

德斯摩肯是勒娄的同学,是勒娄的同龄人。他家境普通,性格天真内敛,在同龄人中不算起眼。然而特吕弗抓住了德斯摩肯身上具有普遍性的孩童特点,通过诸如掐着时间等下课、忘记背书时骗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等等大家童年时期非常熟悉的小事表现出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对这一角色产生亲切感。与此同时,也赋予了德斯摩肯人生经历上的缺陷——缺乏母爱。这一缺陷使得他对同学劳伦的母亲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爱慕之情,然而并没有过分沉迷,很快便被摇摇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德斯摩肯在影片中始终处于一个温和的、包容的状态,与勒娄的尖锐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和了特吕弗电影中一贯的感伤气氛,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零用钱》的人物设置,既有不落入俗套、夺人眼球的孩子,也有温和普通、让人亲切的孩子,他们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一部有紧有松、有急有徐的作品。

二、镜头运用

(一)长镜头下的法国小镇

影片开头,十个连续的长镜头完美组接,镜头中孩子们奔跑在大街小巷,这正是特吕弗电影的经典标志之一。镜头在十个不同场景中流畅自然地切换,完整展现了法国小镇的街景。街道是灰暗的、破旧的、静止的、阴郁的,孩子们则是跑动的、鲜艳的、吵闹的、生机勃勃的。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生活的苦闷无趣并不能左右孩子们的天性,孩子像水一样灵活,像石头一样坚强。

(二)偷拍、跟拍视角的运用

在拍摄勒娄的家时,本片大多采用了偷拍视角的长镜头。勒娄的家位于一片普通居民区中的一座小土坡上,本片自始至终没有交代屋内环境,所有表现勒娄家庭生活的画面全部是从远处拍摄屋外的场景。远景使得勒娄在画面中显得非常渺小,与巨大的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家庭生活对勒娄的重压,以及勒娄面对家庭生活的种种不幸时的无力和弱小。另外,在反映勒娄家庭生活的画面中多次穿插了德斯摩肯在栅栏后张望的面孔,该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反复多次出现,暗示了这是模拟德斯摩肯在栅栏之后观察勒娄的主观视角,以德斯摩肯对勒娄家庭和身世的好奇将两人联系在一起,使得全片的叙事虽不断切换着主角和视角,却仍旧保有联系和逻辑。

(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的运用在本片中流畅自然,对情节叙事、人物心理等等方面都起到了解释和补充作用,与此同时,也是导演思想情感极其重要的表达方式,以及影响观众观影体验理解影片的重要因素。

在叙事蒙太奇的运用上,在德斯摩肯去莱佛太太家做客这一故事中运用得较为典型。以近景表现的饭桌上不断为德斯摩肯添菜的莱佛太太和闷头吃完一盘又一盘食物的德斯摩肯的画面交替出现,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德斯摩肯的惊人胃口和天真模样。从菜和肉到面包到水果到甜点,四组类似的镜头顺次记叙了德斯摩肯扫荡整场饭局的过程,极具喜剧色彩,趣味横生。

德摩肯与布洛里德一起约女孩子看电影这处情节中也运用了漂亮的对比蒙太奇手法。德斯摩肯和他的女伴呆滞、僵硬的面部近景与布洛里德和女伴拥抱、亲吻的近景,以及放映的电影画面三者来回切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德斯摩肯越发尴尬,他的女伴的脸色也越发难看,但另一对则越发亲密自然,形成了相当有趣的对比。

(四)近景、特写的运用

影片大量运用了近景、特写等小景别镜头来反映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形象状态,推动情节发展。

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这点上,影片中德斯摩肯和马丁透过人群的互相凝视是最值得回味的一幕。表现两人专注表情的近景镜头来回切换了四次之多,随着镜头一点点拉近,最后定格为两人的面部特写。在他们彼此长久的注视下,双方强烈的感情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仍传递给了对方,让观众体会到童年时两小无猜的默契和感动。

近景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在勒娄初次登场时,镜头由最底下破旧的鞋子、裤脚一路摇上来,给了观众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是一个贫穷的、肮脏的小男孩。比起全景直接表现人物,近景可以更细致地照顾到各种细节,同时强调人物身上的某一特性,对观众心理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

三、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界限划定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摩仿。特吕弗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电影中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探讨和反思。

影片中多次涉及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成人的态度和看法。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成年女性的向往和欣赏

前文中已经提及到德斯摩肯对莱佛太太抱有的好感和向往,如果将他的好感仅仅归因于母爱的缺失,那么影片中一个孩子扛着另一个孩子偷看女人洗澡,一群孩子偷看走光的年轻母亲的大腿等等行为便无从解释。青春期的男孩对于成年女性抱有的朦胧情感是非常正常、可以理解的,对于他们来说,成熟的女性就是成人世界的象征,而心理成熟的一大捷径,便是了解女性、欣赏女性,这是随着生理成熟自然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对成年人的抗拒、隔阂

丝维是影片中较为少见的女孩角色,在她与父母的争执中,可以看到另一种孩子与成人的相处模式:无法沟通、无法理解。在丝维的判断标准中,她的小兔子手提包是值得珍惜的、不可缺少的,然而在父母的价值观念里,手提包的价值更多的是以成人社会的种种规则决定:是否与身份相符合、带去高档餐厅是否体面合理……两者的价值观念完全无法协调,这也是成长中不可忽略的巨大矛盾。

(三)对成人世界完全缺乏认知

乔治在影片中,代表了两三岁小朋友的群体,表现了这一年龄段孩子们的童年所想所感,使得本片情节上更为饱满,也更加活泼有趣。在母亲们热切聊天时,乔治将母亲买来的食物全部倒在地上玩耍,局面异常混乱。与母亲们的目瞪口呆形成对比的是,乔治兴奋的笑脸。而在乔治爬出阳台抓猫,最终从高楼上重重摔下,惹来围观的大人一片惊叫,但他哈哈大笑这一情节中,则更为直观地体现出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因为缺乏基本的认知,无所畏惧、百无禁忌、异常单纯。对于他们来说,成人世界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他们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惹出更多的麻烦,也引发更多的趣事。

在勒娄的母亲被绳之以法后,特吕弗借由老师之口,提出了自己对于孩童世界以及成人世界的一点看法:“……但我记得自己当时多么渴望长大,因为我觉得大人有一切权利,他们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今后也仍然不公平,但我们得继续斗争,使它变得公平一些……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一切,是让你们知道,大人只要真正想去干,是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的。然而在所有这些斗争中,孩子们被遗忘了,没有一个政党真正关心孩子。关心像勒娄这样的,或者像你们这样的孩子——其原因是孩子没有选举权……我还想告诉你们,由于我自己童年时代的痛苦回亿,由于我不喜欢目前这样地对待孩子,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当一名教师。”这无疑是明确的自我表白,在导演看来,孩子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成人世界应当以一个更合理、更平等的态度关照到这样一个群体,一个同样重要的、具备独特思维方式的群体。

孩子们是天真的,是脆弱的,是需要保护的,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得不在成人世界的巨大压力下,自我保护,逐渐成长,变得坚强。孩子像石头一样。

童年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借由这部《零用钱》,随着特吕弗的镜头,再度重温已经远去的童年时光。

猜你喜欢
零用钱儿童视角
零用钱会自动变多的规则
Saving Money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捐款
中间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