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

2016-10-27 19:12学曲
曲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老师

学曲

当代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陆倚琴是鼓曲大师骆玉笙的嫡传弟子。她10岁时进入骆门,跟随骆先生学艺。嗓子好,人也俊,悟性强,当时有“小大人”的称谓。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她曾跟随骆先生去北京、上海演出,学会了《大西厢》《长坂坡》《乌龙院》《红梅阁》《探晴雯》等十几段曲目。紧随骆先生左右亦步亦趋。1948年在上海骆先生请名人文豪为她起名叫“倚琴”,1950年给她叩门拜师程树棠先生,在程树棠先生门下她学会14个曲目的表演身段,掌握了吐字归韵、练嘴里的功夫。骆先生还为她请来文人毛彩南抄写唱词,提高她的文化水平。她16岁时曾替骆玉笙老师在电台直播演唱《红梅阁》,唱得有滋有味,颇有骆师神韵,竟瞒过了天津的听众。

新中国成立后,她随骆老师一同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团工作,在小梨园、燕乐戏院等处登台演出。为求深造1952年骆先生与同门师姐良小楼老师联系后,送陆倚琴考入北京中央歌舞团(现在的中央乐团)学习声乐,系统学习了美声(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进修三年,1955年学成回团,把所学的系统声乐教育的唱法巧妙运用到京韵大鼓演唱中,将字、声、情融为一体,出于骆门又经了正规训练。她自幼耳濡目染的骆派声腔不仅烙印着她的音韵品相,更抚慰着她孤高清纯的心灵,加之天资聪颖、悟性极强,使她的演唱渐入化境,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是用中西结合的科学发声方法演唱京韵大鼓的第一人,是开拓者。

1955年随团出演于中国大戏院屋顶、红旗戏院等处。演唱京韵大鼓新老曲目,艺业明显长进。当年她还演唱过单弦、山东琴书,1959年首唱天津时调《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去白洋淀深入生活排演了时调《雁翎队》,展现了一专多能的艺术才华。1962年她排演了王中一创作的革命现代题材的京韵大鼓《杨母坠楼》,随团在天乐、红旗戏院上演新曲目。

1964年冬天,她随曲艺团去大庆油田采风,深入生活并进行慰问演出,演唱朱学颖老师创作的《白维鹏》。在大庆,团领导交给她一个新曲目《急浪丹心》的排演任务,唱词是中央广播说唱团的蔡兴林先生创作的,是歌颂大公无私、舍己为公道德风尚的新曲目,由张昆吾(夏之冰)老师对唱词又作了修饰。陆倚琴接过唱词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决心要唱好这块新活。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孙书筠老师已然演唱了这个曲目,陆倚琴要争取创新,唱出自己的特色,当天晚上她反复阅读唱词,琢磨唱腔,在装腔过程中,她将八年前学唱的川江号子巧妙融入唱腔中,并将号子唱法女声化,仅用一个晚上设计了唱腔,第二天唱给乐队的弦师李国梁和陈鹤鸣二位老师听,二位弦师听罢拍手叫好,陈先生又设计了激昂的前奏曲,加上了领唱,伴唱以烘托演唱气氛。陆倚琴以科学的发声把挑腔唱得高昂挺拔,把甩腔唱得铿锵有力,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川江号子唱得声情交融游刃有余,发挥了她本人的优长,仅用四天时间完成了任务。回天津的第二天进行了汇报演出,适逢1965年春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天津视察工作,天津市委宣传部在干部俱乐部小礼堂为周总理组织了一场以歌舞为主的文艺晚会,挑选了陆倚琴演唱的京韵大鼓《急浪丹心》参加演出,担当伴奏的有弦师毛家华、张子修、韩宝利、王福元,他们当时还是刚毕业不久的学员,陆倚琴带领他们光荣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受到周总理的赞许和肯定。陆倚琴几十年数不清参加了多少场重要演出,唯有这次为周总理演唱《急浪丹心》让她难以忘怀。演出后与周总理合影留念。

1972年她演唱了王济先生移植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创作的《椰林红旗》。由陆倚琴和弦师张子修设计唱腔。这是曲坛上遭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后首次上演的京韵大鼓。陆倚琴引领鼓苑春色,让观众大为赞赏。随后在1975年她又演唱了曲艺作家朱学颖先生根据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改编创作的《打虎上山》,经张子修谱制新腔,融入了现代京剧的音乐旋律,实现了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吸引了大批青年观众,扩大了鼓曲的影响。陆倚琴老师的演唱在群众中有了一定的基础,也体现了她继承了骆玉笙勇于革新的精神。

1978年她又推出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曲目《梅岭诗篇》和《渔家女》《美穗子》。1982年她演唱了朱学颖根据《老残游记》创作的京韵大鼓上乘佳作《白妞说书》,这个唱段文采华丽,唱腔流畅。陆倚琴的演唱儒雅劲健,唱来高低错落起伏跌宕,加之她简洁内敛画龙点睛的表演,展现了明丽高洁、含蓄妩媚的艺术风格。她每歌此曲皆是艺惊四座、满堂彩声。此曲成为陆老师的代表作。

随后的两年中她又演唱了《雄风千古》《台湾信鸽》等新曲目。1985年元月她拿到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创作的《燕市悲歌》唱词,这个曲目是周汝昌先生在1984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与骆玉笙老师约定写的京韵大鼓鼓词,描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晚年困居京郊西山遇难遭劫文星殒落的故事,词句文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启迪着陆倚琴寄寓内心深处的悲剧意蕴。她对这个作品爱不释手,这么一块“温活”,她代主人公抒情的同时,也复述着她同情积久的自我感情,她注意一字、一词、一句、一腔的运用,精雕细琢,讲究音质、气质和神质,演唱质量已入化境,为观众听者歌唱了一身零落,十年辛苦、千秋不朽、万丈光芒的大文豪曹雪芹。

1987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之际,她演唱了陈笑暇编写的歌唱“八一”建军节的《破晓枪声》,高歌那激越壮丽具有时代精神特色的革命岁月。同年她又排演了王允平老师创作的红楼唱段《鸳鸯剑》,塑造了刚烈俏丽的尤三姐,用她清亮圆润的嗓音,细腻传神的表演把尤三姐刻画得栩栩如生,全曲充满惨烈色彩。《鸳鸯剑》和《白妞说书》一样成了陆倚琴的代表作,为骆派曲库添置了财富。骆玉笙先生曾说“她能融刘、白、骆三家之长于一体,新腔跌出,节奏变化和声腔运用都有新意。”并说:“倚琴唱的《白妞说书》《鸳鸯剑》和《渔家女》这三段我唱不了!”表示对陆倚琴的赞扬,肯定了她的艺技水平。

1988年,天津市曲艺团推出“京韵大鼓金陵十二钗”系列专场,陆倚琴演唱了陈绍武、穆守荫合写的《湘云醉眠》、张永生编写的《迎春误嫁》和朱学颖创作的《可卿托梦》三折。我主要说说《可卿托梦》一曲,鼓词文学讲究意高、情深、词浅,鼓曲演唱的魅力和难点也在于此。唱者要与书中的主人公或合二为一或进出离合。陆倚琴老师深知其中的奥妙,在这段曲目中她彰显了驾驭并创造语境的能力,王熙凤获知秦可卿患病,前往探望,在病榻前察言观色真切地劝慰,都不仅各有情思,也渲染着家道败落无可奈何的忧郁。语气和口吻都在看似常态的背后散发着悲凉的气氛。王熙凤在梦中,可卿与她道别的嘱托,秦可卿窃窃私语实际也是王熙凤心悬已久自己的思维意识的流淌。第三人称的托付话、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与唱曲人连接凝结的叙述合为一体,其产生的悲剧氛围和命运先兆以及演唱者的哀婉叹息,都在陆老师的道白诵说高唱低吟以及微妙的情绪变化之中。《可卿托梦》是历来鼓词写梦的顶峰,这是朱学颖先生妙笔生花的杰作,而这一曲目的演唱也显示了陆倚琴历练的功力和厚积薄发的风采。

1990年朱学颖先生将《西厢记》这一爱情故事写成九段文采华丽、词语典雅的京韵大鼓长篇书目《莺莺传》。陆倚琴老师和朱先生合作,开创了曲艺广播京韵大鼓连续书目的先河,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美词雅韵唱西厢,吸引了广大听众赞不绝口。

鼓词贯穿着正剧的肃穆和悲剧的哀叹情调,陆倚琴以她特有的敏悟和恻隐之心,用委婉的旋律和传情的唱腔,如歌如叙、如泣如诉、入内出外、由表及里全方位多侧面地演唱了这九段石破天惊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年轻时她高可遏云、低逐流水、激越婉转有嗓子有冲劲,这时她已年近花甲,再演唱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用有节制的点染和画龙点睛式的凸显,用语言的魅力在她特有的吟诵和惋叹中表现,她用细致多变的擞儿和拉长了的语调、语气为显示鼓曲语境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式的创造,形成了她特有的风格。

当年她追随骆先生学唱耳熟能详的“三国段”:《长坂坡》《博望坡》《草船借箭》《赵云截江》;“水浒段”:《乌龙院》《活捉三郎》《闹江州》《桃花庄》;“红楼段”:《探晴雯》《焚稿》《哭黛玉》《祭晴雯》和骆派经典《剑阁闻铃》《红梅阁》《丑末寅初》等,不但能唱,且具骆派神采,她演唱的《大西厢》稳中见俏,小巧细微的身段、传情会说话的眼神既俏丽又风趣,表演恰到好处,让人耳目清新愉悦,舞台效果甚佳。

陆倚琴跟随骆玉笙先生40多年。1983年她和刘春爱、姜美艳一同拜在骆先生门下,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举行了拜师仪式,陆倚琴成为骆门的大师姐。1986年她在天津收美国华盛顿大学音乐系博士白卓诗(女)为徒,又于2007年和2009年分别收黄薇、李想、范如萍为徒,李想现为北京市曲艺团骆派京韵大鼓演员,是骆派艺术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1994年她从天津市曲艺团退休,是国家一级演员,在当代京韵大鼓艺术家中她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一直雄踞在京津曲坛上。她退休后在天津市老年大学开设了骆派京韵大鼓学习班,为传授普及骆派艺术、实践她梦寐以求的艺术理想继续奋斗,她经常参加骆派专场演出担纲攒底,卓尔不群地傲立在舞台上,坚持为人民服务,歌唱新时代,释放正能量。

她曾远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国际首届艺术节,进行文化交流。1997年她二次出山参加第十届“津门曲坛”名家名曲专场演出,还是气足腔高,连唱数段不饮场,显现了深厚的功力。

2003年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促进会授予她“松龄鹤寿、德艺双馨”奖牌及“为曲艺事业终身贡献奖”的荣誉证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国唱片总公司深圳唱片社出版发行了她演唱京韵大鼓红色经典曲目《打虎上山》《椰林红旗》《梅岭诗篇》和《急浪丹心》4个精彩唱段的CD光盘,在演新唱新创新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2012年她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骆派京韵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全在于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在于它对语言形象的再现与情感的表现能力。而陆倚琴老师的成功并不止只在于她动听的歌喉音色、曲婉的唱腔音乐设计、科学的发声方法、精到的传神表演,还更在于她在打通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结合融通的妙谛上。她既具体而全面地继承了骆玉笙先生儒雅含蓄妩媚的演唱风格,又在她成长的新中国中,依据其审美个性发扬了激越壮丽富有时代精神的特色,从而她为骆派京韵大鼓艺术的继承、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猜你喜欢
老师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好特别的老师
“制定”和“制订”
老师都做过哪些糗事等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