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人

2016-10-27 16:07杜学峰
中国铁路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老秦南门师妹

杜学峰

2010年是我在西安上学的最后一年,那一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秦腔艺人,我和他素昧平生,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听他唱秦腔的人都唤他“老秦”。

在讲我和老秦的故事之前,我要先普及两个知识点:一是西安南门的历史,一是西北的秦腔文化。

先说南门的历史。没来过西安的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城墙保护得相对比较完好。西安人所说的“城区”,就是指以钟楼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围成的方形城墙的里面。

从钟楼延伸到四个城门各有一条街,本地人分别称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其中从南大街延伸出来的城门就是南门,也就是我和老秦相识的地方。

南门名为永宁门,其规模形成于明洪武年间,所以现在我们去西安看到的城墙是“明城墙”。

南门不仅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巨大的历史与建筑瑰宝。

再说秦腔文化。秦腔又叫“梆子腔”,起源于西周时期,唱词结构为齐言体,多以七句、十句为主。角色分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有八种绝技,演唱时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乱弹”。

秦腔在西北,尤其在陕西,是一项极受百姓重视和喜爱的戏曲形式。现主要以剧院演出和乡村搭台唱戏为主要传播渠道。不过在现代都市化的进程中,除了西安几个公园外,市区已经很少能看到秦腔表演了。

我念书的大学坐落在西安的西南处,每回坐公交车去市区的时候,都要从南门进入。所以市区的几个城门中,我只对南门印象最深。

对于南门,我有着太多记忆和留恋。才去西安那阵子,特别喜欢吃回民街上的西北小吃,比如羊肉泡馍、面皮、牛肉夹馍、焖面等。很多个无聊的晚上,我都会去回民街吃得饱饱的,然后从回民街走到钟楼,沿着南大街一直走到南门外,然后坐公交车回学校。

其实在钟楼就可以坐,之所以选择多走一段路,是因为我喜欢晚上的南门。城墙之上的灯笼亮成一排,在静谧的夜色里,很有一种古韵古香的感觉。

我和老秦认识的时候,应该是当年的九月初,彼时西安已经开始渐冷。那一天是周日,我去城区买衣服,买完之后,我依旧从南大街走到南门外坐公交车。

从南门走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一伙人围成一个圈,像是在看热闹。我朝着人群走去,一阵略带哭腔的唱戏声飘散在人群上空。透过密集的围观人群,我看到一位身穿中山装、年纪四十上下的男人。他身姿挺拔,戏唱得是底气十足。虽然我不懂戏剧,但看这人的架势,也知道是个科班大腕儿。

他用的是原汁原味的陕西话,我上前仔细听了会儿,才听明白几句:“离城十里张家庄。我的父人称张百善,我的母高氏人称贤。上无兄来下无弟,所生下张梅英自孤单。自幼儿配夫高文举,姑表姐弟结成亲。”

说实话,我知道西北地区有“秦腔”这种戏曲,也看过贾平凹先生《秦腔》一书,但来西安上学至今,却从未听过秦腔,可能缘于年轻人如今都不好这口吧。

那天也无聊,索性站着听了下去,问旁边听得入神的老者,这戏叫什么名字,讲的是什么内容。老者告诉我,这是一出秦腔中很经典的戏:《花亭相会》。算是一出折子戏,眼下听的是其中一折。

故事讲的是宋朝有个叫高文举的书生,与表姐张梅英许下姑表姻亲。张梅英乃淑德才女,教文举梅花篆字,读书苦学。不想文举在京高中状元,奸相温通慕其才,强招为婿。文举给张梅英写家书,却不想被温通掉包,改为休书。张梅英赴京寻夫,却被温府抓住,被温通之女关入相府后花园为奴,百般虐待。花园有一亭名为花亭,夫妻相认,互诉衷肠。

说罢,老者继续津津有味地听戏,看来是个秦腔的铁杆票友。

戏也听了,故事也知道了讲的是什么,正当我准备离开时,却突然意识到不对劲。这戏讲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是男女对唱的戏。可眼下仔细听来,虽然对戏文听得不是太懂,但是明显眼前这个男人,在一个人唱两个角色,尤其变换女声的时候,真叫一个绝!

我不由地对这个唱戏者有了些许兴趣,索性站在那里,听他唱完了这出戏。

唱戏的男人唱完之后,坐在旁边的石头墩上,用手不断揉着喉咙,继而大口喝着矿泉水。

围观的人群有的散去,有的意犹未尽还在原地站着,或鼓掌称好,或对着唱戏的男子连连说道:“再唱一段,再唱一段。”

我带着好奇走上前去,向他打了个招呼,说自己不懂秦腔,第一次现场听,但是真心觉得他唱得不错。我问他叫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用深邃的眼神打量着我,然后嘴角上扬,笑了笑说:“你是东北人吧?”

我点了点头,试探性地问:“你咋知道我是东北‘银(人)呢?我口音的东北味儿很浓吗?”

他学东北的音调回答:“浓得跟酸菜炖粉条一般。”顿了顿又道:“是东北人,不是‘东北银。”

我听罢哈哈大笑,他也跟着呵呵地笑着,对我说:“你是大学生吧?我比你大很多,你就叫我老秦吧!这儿听我唱戏的人都这么叫我!”

我点了点头,老秦问我是东北哪的人。我告诉他,我是辽宁溪城人,我们那儿有一个亚洲闻名的水洞,更是枫叶之都,每逢秋季整山都是火红一片。

老秦听后,像是想起往事一般,絮絮叨叨地说:“去过的,去过的,溪城有座五女山,你知道吗?那座山上的枫叶很美,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点点头,刚要问老秦怎么去过五女山,对我的家乡有何感受,他却像得了癔症一般,连连摇着头,唉声叹气。未等我明白其中有何深意时,他却一折秦腔走起。我没仔细听戏曲的内容,但是听音调,应该还是《花亭相会》。

这一唱,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礼貌性地听完老秦唱完这折戏,准备打个招呼离开时,老秦却喊住我,问我国庆回不回老家。我说:“会回去一趟。”老秦冲我微笑着,要请我吃饭,让我帮他一个很重要的忙。

我们在附近的一家清真店要了一盘大盘鸡和两碗臊子面。老秦委婉地说道:“不好意思,请你帮忙,吃饭都没找个好点的环境。这附近我只对这家熟悉。”

我莞尔笑道:“已经很好了,您太客气了。”

“我第一次跟女朋友约会,就在这里吃的饭,点的就是大盘鸡。她特别喜欢吃。喔,忘告诉你了,她也是东北的,和你一样也是溪城人。她老家就在五女山下的小镇。我还去过呢!”老秦虽然说的时候一直苦笑,但能看得出来,当他回忆起往事时,内心还会不时泛出幸福之感。

“那你的女朋友呢?她没有陪你过来唱秦腔吗?”我好奇地问道。

“她去世了,再有几个月,她离开我就三年了。”老秦说罢,一脸悲伤。

“不好意思呀!”我试图安慰他,他向我笑了笑说没事,他很好,他的女朋友一直活在他的心中。

我问老秦要我帮什么忙,老秦回答道,他的女朋友生前最喜欢家乡的枫叶,希望我国庆回老家能多摘一些枫叶,他想用枫叶拼一个大心形送给她。

我没有具体问他怎么“送”,但心里暗想,也就是拼完之后,拿到坟墓前烧掉罢了。这貌似是影视剧里的套路,虽然浪漫,但也不过是形式主义而已。

不过我还是答应了。我要的答谢,是要老秦给我讲讲他和女朋友的故事。

老秦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从未出过陕西,所以在没和女朋友认识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东北还有春秋夏三个季节——他一直以为东北是个雪国,人们长年生活在冰雪之中。

老秦和他女朋友就像是令狐冲和岳灵珊——老秦的女朋友是他的小师妹,虽然不是“青梅竹马”,却也“夫唱妇随”。

老秦的小师妹在西安读大学,因为酷爱戏曲文化,在一次秦腔活动交流会上,认识了老秦的师父。因为小师妹嗓子好、聪慧,老秦的师父便破格收其为徒弟,让老秦来带。

中国任何一种戏曲,教人唱戏,得先学会讲戏。讲所唱之戏的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只有将感情融入到所唱的角色里,才能唱得投入、唱得好,否则只是一副空架子,任凭嗓子再好,唱出来的也只是华而不实、欺世盗名。

因为师父岁数大,加之很忙,更多的时候是老秦带这个聪明好学的小师妹。老秦第一次教的戏就是他后来总在南门外唱的《花亭相会》。听老秦讲完戏曲的故事,小师妹连连对老秦说:“张梅英真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女人,为了爱情,竟然那样的执拗。”

老秦打趣道:“哎哟,只是戏而已,你竟然这么感动。”

小师妹嗔怒道:“舞台为地,观众为天。戏如人生,心怀敬畏。你忘记师父用毛笔写的十六个字啦!不要总大大咧咧的,怪不得师父总训你进步缓慢。”

老秦不服气,揶揄道:“你还乳臭未干呢!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

小师妹道:“好,那你认真教我。两周我把这戏‘倒唱如流,并且给你添个彩儿。”

老秦望着眼前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心里说不出的暖暖之意,虽然摇着头、脸上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但内心却相信这个做事认真、执着的姑娘。

果不其然,小师妹用了两周的时间,跟老秦配合,戏文一字不错、曲调一音未差,跟老秦完整地在师父面前唱完了《花亭相会》。倒是老秦有些心虚,中间连连出现失误,唱完之后,被师父一顿训斥。

老秦向小师妹道歉,称自己上回有些自大,不过希望小师妹不要太执着于戏文的故事,这样会让自己的感情陷得太深。要分清什么是戏里的,什么是现实的,要让自己活得不会过于梦幻而不真实。

小师妹机灵一笑,想跟老秦学习现场改编创作的能力。她问老秦:“如果我真的是张梅英,你真的是高文举,看到我哭,你会怎么办?”说罢,往手里倒了少许矿泉水,点在脸蛋上,一副哭的表情。

老秦用深沉的目光打量着小师妹,轻声回答道:“我会说,我好像喜欢上你了。”

“胡说什么?人家在跟你很正经地学习啊!”

“我也在跟你很正经地表达爱意啊!”

俩人都不置可否,陷入短暂的寂静。小师妹先缓和气氛说道:“我上回跟你说,我不仅能唱下来《花亭相会》,还能给你添个彩儿,记得吗?”

老秦点点头。

小师妹突然唱起《花亭相会》,一人分饰两角,不但节奏的轻重缓急掌握得非常好,真正的彩头竟然是反串,她用标准的秦腔男演员的音色唱高文举。唱罢之后,老秦整个人惊呆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师妹答应老秦,如果他能在剩下的半个月把反串练好,用标准的秦腔女演员的音色唱张梅英,她就接受他。之后的半个月,老秦几乎夜夜不眠地练习,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反串只唱好了几段,离唱完整个戏相差甚远。不过小师妹还是接受了这份爱。

之后他们一起回了一趟溪城。在五女山上,老秦第一次见到了满山的枫叶,红彤彤一片。以前都是通过电视了解东北,他还以为东北天天飘着雪花,人们穿着大棉袄走在雪地里呢。小师妹告诉老秦,她很喜欢家乡的枫叶,真希望自己老死之后,可以埋在枫树林中,每日有飘落的枫叶相伴。老秦笑着说:“讲死亡都讲得这么诗意,虽然我惧怕北方的寒冬,但是你既然喜欢,我愿意陪你。”

之后回到西安,他们第一次合作登台演出,唱得就是《花亭相会》。随后的一年,小师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专业秦腔演员,可以在很多比较大的舞台上演出。

他们也一起做了一个爱心公益活动,资助西安一家农民工幼儿园部分费用,用于改善孩子们的伙食和购置新玩具、图书。他们当时经常在南门外义演,每月月末定期将这些义演的钱捐给幼儿园。然而,就在他们爱情越来越甜蜜的时候,厄运降临了。

一次,老秦正在演出单位开会,小师妹提前到了南门外,准备晚上的义演。有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过来玩。其中一个孩子看到马路对面有卖泥人的,就趁老师不注意,往马路对面跑。这一幕正巧被小师妹看到,当小师妹把孩子推到一边的瞬间,自己也被迎面而来的大客车撞飞。等老秦赶到的时候,小师妹已在救护车里,用白布盖住,不远处是一片血渍。

医生宣布心脏停止跳动,确认死亡。老秦跪在救护车与血渍中间,痛哭不已。

因为女朋友去世那天是周日,所以在之后的两年多里,每到周日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男人在这里唱秦腔。但基本上都是唱《花亭相会》,并且反串,连女角的戏文唱得亦是淋漓尽致,无可挑剔。

老秦讲完他的故事后,大哭不已。全饭店的人都盯着我们俩,看来这饭也没法吃好了。我答应了老秦的请求,国庆一定带回好多枫叶,帮他完成心愿。

但转念一想,突然觉得不对,嗔怒道:“你既然那么爱你女朋友,为啥不亲自去东北采枫叶?!”

老秦没有言语,沉默片刻后,他把两腿裤子挽起,竟然是两个木制假腿。我惊讶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呆了半晌亦没有说话。

还是老秦先开了口:“她去世后,我跳过楼,想陪着她一起去了。但是被救了回来。后来想通了,我还有父母,而且我想她也希望我好好活着,伺候好师父,让更多人听到《花亭相会》。”

我们互留了电话,我答应老秦,国庆回来后联系他,给他带回足够多的枫叶。

回溪城后,我去了一趟五女山,为了能弄到比较红的枫叶,我爬树去摘,结果被巡山人员发现,罚了二百元。

巡山人员看我手里拿着大麻袋,里面装得全是枫叶,警惕地问我:“闲着没事,你摘这么多枫叶干啥?”

我给巡山人员讲了老秦的故事,本以为巡山人员会感动,允许我继续摘叶子,没想到他哈哈大笑说:“扯什么犊子!你以为在拍电视剧呀!”然后冷漠地扬长而去。

我突然也不知所措起来,不知何为真、何为假。同样的故事,我听了感动不已,千里迢迢帮人家弄枫叶,他听了觉得是天方夜谭,当个笑话不了了之。

或许这就像爱情,你相信则有,不相信则无。

回西安后给老秦打电话,他称自己得点小病,怕传染给我,留了他家的地址,要我把枫叶快递到他家中。我没有多想,按照他说的去办了。

其实我当时有怀疑老秦所讲故事的真伪性,毕竟这个物欲横流的“快餐社会”,像这样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痴男怨女还有么?我不愿意相信逻辑推理,更愿意相信耳朵的悲伤听觉。

本着应人之求,忠人之事,把枫叶快递走了,我就不再去想这件事。直到当年冬天,快离开西安,准备回老家过年,然后去北京找工作的时候。

我收到一封信,信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比较旧,一张相对比较新。比较旧的那张是情侣合影,男的是老秦,那个有些清秀的女生想来就是老秦所爱的小师妹。那女生长相,真与TVB版《笑傲江湖》里,陈少霞扮演的岳灵珊有些相像。

另一张照片是一群幼儿园小朋友的合影,背景墙壁上是用枫叶做成的心形。我翻过照片,上面写着:“谢谢你!之所以避而不见,是因为我得了尿毒症,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如果这两张照片,你是以邮寄的形式收到的话,那我恐怕已经在那边陪我女朋友了。你还年轻,祝你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的耳畔似乎又响起老秦那日唱的《花亭相会》:“高文举读书一更天,梅英打茶润喉咽。高文举读书二更天,梅英磨墨膏笔尖。高文举读书三更天,梅英添油拨灯盏。高文举读书四更天,梅花篆字奴教全。高文举读书到五更,梅英陪夫到天明。”

猜你喜欢
老秦南门师妹
南门立木
一部《干物妹!师妹》 :肥宅师妹的日常真的不简单
秦惊月
无厘头师妹的战争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骄傲的小师妹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老秦的糗事(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