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2016-10-29 00:37关春梅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4期
关键词: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猪

关春梅

(阳江高新区平冈畜牧兽医站,广东 阳江 529500)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关春梅

(阳江高新区平冈畜牧兽医站,广东阳江529500)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养猪业集约化水平呈现一个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混合感染已经发展成为猪病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限制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猪瘟以及猪链球菌混合感染,其存在会之间影响到养猪场,导致其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发生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方法等,有针对性的完成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在上述的基础上期望促使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可以被重视以及关注,并且在分析其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那部分可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在上述的条件下进一步完善预防以及治疗的措施,促使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猪瘟;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其实质上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内部含有单股的RNA,一般情况下,其粒子直径大小为40~50 mm,呈现一个圆形。猪瘟病毒其存在大量的脂蛋白囊膜,主要的成熟以及释放方法是芽生方法,细胞复制完成。猪瘟病毒一般传播及排出的形式为:经粪便、经口、经鼻、经尿液、经泪腺、经唾液、经分泌物等,被污染的猪食如果被健康猪食用或者是吸入含猪瘟病毒的尘埃,那么就会被传染。猪被猪瘟病毒感染之后,如果对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干预,那么就会导致猪链球菌病继发。混合感染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存在明显的复杂性,在对猪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1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发生的原因

第一,在实际工作中,明显缺乏一系列科学的有效的免疫程序,同时缺乏科学有效的疫苗免疫工作。没有接受免疫治疗或者是疫苗的保存、疫苗的运输、使疫苗的使用不当等,均会导致疫苗免疫作用受到限制。

第二,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消毒。没有严格有效的消毒操作器械以及周围的环境,会导致伤口出现感染的情况,导致其出现链球菌病。需要在严格消毒环境下完成以下工作:仔猪的断脐、仔猪的断尾、仔猪的阉割、注射等。

第三,在实际工作中,明显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

2 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

分析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得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还会导致食欲废绝情况的出现,先拉稀后便秘,站立姿势痛苦,其体温测量结果在40.5~42.0 ℃。病猪喜欢扎堆,在病猪的耳部、尾巴部位、病猪的腹部、病猪的肛门部位以及四肢末端部位存在明显的血斑,特别是股内侧以及后腿叉上部出现的血斑一般为紫红色或者是紫蓝色,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急性病猪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存在全身发红的情况,阵发性痉挛非常容易出现,甚至还会导致病猪死亡。病猪如果症状较轻,那么就会出现后肢摇摆以及站立不稳的现象,还会出现后肢软瘫、关节肿大等现象。疾病后期,病猪体温会呈现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病猪腹部皮下部分会存在紫红色的出血点,进而发展成为褐色点。如下图所示:

图1 病猪

图2 病猪

3 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实施

首先是涂片镜检工作的实施。使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方法,分别取病猪心血、取病猪脾脏、取病猪肝脏涂片。在检查之后发现,在涂片上分别分布着单个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或者是成对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二是完成特性的培养。完成马丁肉汤的制定,之后在马丁肉汤接种病死猪的血液、脾脏以及肝脏,需要完成1 d的放置,在37 ℃环境下,完成1 d时间培养的马丁营养琼脂培养基以及全血培养基,接下来完成单个菌落纯培养工作。进行1 d培养之后,普通的肉汤,汤色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呈现一个均匀浑浊的状态,少量沉淀会存在底部位置,无形成菌膜或者是菌环的情况,对其进行1 d继续培养,菌体会呈现一个逐渐下沉的趋势,其肉汤则会慢慢变得清朗。

第三是菌体形态的实际特征情况。使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方法,完成纯培养物涂片,在镜检完成之后,结果显示菌指示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类型,菌体一般都是单个或者是双球形以及长链的排列方式。

第四是鉴定菌体生化的实际特性。在多种生化培养基内分别接种纯培养物,完成1 d的培养,37 ℃环境下完成培养,同时还要详细的记录具体的变化情况。

最后是完成相应的药敏试验。针对该菌完成相应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工作,其中使用的方法就是纸片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按照猪瘟病毒诊断试剂盒说明来进行各项操作,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关注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而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显示为“+”,显示为蓝色,那么表示结果为阳性。如果结果为“-”,显示为无色或者是观察清楚度欠佳,那么结果就表示为阴性。

图3 检测结果示意图[+为阳性、-为阴性]

4 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

4.1预防方法的分析

首先是按照是情况的需要完成疫苗免疫注射工作的不断强化。在进行母猪配种之前,需要从根本上做好相应的猪瘟疫苗免疫工作。在其产后的20 d,如果是还没有完成免疫注射的仔猪,那就需要使用免化猪瘟弱毒疫苗,对其进行免疫加强,1次就可以了[1]。如果是在猪瘟的流行阶段,那么就需要特别的注意仔猪免疫注射工作的实施。没有完成免疫注射的仔猪就要严格依照免疫程序完成相应的免疫注射工作。如果是55~60日龄的仔猪,那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强免疫。与此同时,还要在母猪生产之前的20 d完成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免疫一次,仔猪2日龄的时候则需要完成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其次是做好相应的消毒防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完成一系列严格的有效的消毒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促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现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促使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实现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在实施相应制度的同时促使执行力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第一时间处理猪伤口,同时完成相应的消毒处理工作,防止出现非常严重的感染,对猪瘟病毒侵入猪场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2]。

再次是从根本上强化药物保健工作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每隔1~2个星期就需要在饲料中拌入蓝圆热毒清,按照0.2%的比例拌入,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还需要选取25 kg的水,拌入100 ml圆蓝五肤,由猪自由饮用。

最后是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根本上贯彻“五早”的措施,也就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灭源”等原则。争取提升仔猪的生存率,降低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生率。

4.2治疗方法的分析

首先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蓝圆热毒清以及圆蓝五肤,将上述药物进行拌料、拌水,在上述的基础上供大群猪饮食,饮食时间一般为3~5 d。

其次是重症治疗。如果是重症猪,那么在对其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病猪的具体体重,进而对注射剂量进行适量调整,一般情况下,头抱克林为0.2 mL/kg,圆蓝五肤则为0.2 ml/kg,一天肌肉注射2次,对其进行为期3 d的连续治疗。在实际工作中促使上述方法得到有效的运用,进而完成科学的拌料拌水,促使病猪可以自由的进行采食[3]。

5 结束语

猪瘟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存在起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病程非常短以及死亡率高等,会直接影响到养猪场,导致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对其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病猪死亡率得到明显的降低,且促使经济损失进一步减低。在实际工作中,想要促使猪瘟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发生率得到明显的降低,那就需要猪场管理工作人员完成一系列严格管理制度的制定,做好相应的免疫工作,促使环境卫生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需要从根本上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为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切实的保障。

[1]李晓峰,王凤云,张增博,李松峰.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33-35.

[2]王凤云,林峰,陈玉霞,李晓飞,郭林林,黄承俊.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2014,(9):183-185.

[3]刘晓霞.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1,(2):101.

(编辑:李善祥)

S858.28

B

1006-799X(2016)14-0061-03

关春梅(1970-),女,广东阳江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检疫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一例黄颡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羊链球菌病多发 防治方法看这里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鸡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猪链球菌病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