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2016-10-31 02:51沈广明
世纪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理论实践

沈广明

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摘要:《实践论》就是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本内涵的著作,可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公式,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个主题。在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现实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找到一条能使我们可以“永无止境”的“发展”下去的科学之路,推进中国社会历史进程。

关键词:理论;实践;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30-02

《实践论》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现实相结合,以揭露教条主义错误思想、指明正确道路而创作的。以《实践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理论创新:《实践论》的哲学内涵

促成毛泽东创作《实践论》的素材有三个方面:陈独秀的右倾主义与大革命;王明“左”倾主义与反围剿;遵义会议与长征。首先,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错误分析,形成右倾理论。他认为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国民革命、革命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否认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由于右倾主义错误,在国共合作中无产阶级失去了革命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招致了反革命政变的后果。第二,王明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知识,刻意模仿苏联的革命经验,推行不符合实际的土地政策,形成了左倾路线。其导致的工农红军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第三,长征真正地展开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客观现实、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在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从理论上清除左倾路线的错误: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先例。由此三方面,毛泽东认识到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把握中国的客观现实,革命事业才能成功,进而萌生创作《实践论》的诉求。

毛泽东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根据,提出了实践认识论。《实践论》就是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本内涵的著作,可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公式,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个主题。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一方面,人只有实践,才能够认识。人作为有“生命”的物,最基本的本性就是使“生命”能成为“生命”,让人“活着”,所以人在实践中改变他所生存其中的周围世界,使它们能够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的实践要求人去认识。人改变世界,通过将自然物品打造为符合人的需要,营养和滋润人的“生命”的劳动产品。如果人不能对实践的过程、实践的经验、实践的成果展开充分的认识,就可能在下一次实践的时候重复上一次实践活动,以至于无限度的重复下去,人在上一次实践中所犯过的错误,就可能在下一次继续重犯。那么,人的实践就会沦落为动物式的“存在”,从而也就失去了“实践”的意义。也正因此,人的实践活动,就必定要推动人去认识,建构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形成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在展开实践时,人首先是“直观”到周围世界,对于一切给予我们感觉器官的东西,要象它所给出的那样来接受,形成关于周围世界的印象,从而形成感性认识。接着,人就对“直观”到的周围世界进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要对整体性的感性认识进行切割,形成“判断”,成为“知识”。“知识”虽然不具有整体性,但具有普遍性,能够把握到各种各样感觉经验的共同的东西,做出普遍性的解释。毛泽东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第一步,人们在实践中开始接触外界事情,进入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事情的认识,人们就开始综合感觉的材料,对它们加以整理和改造,进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真理知识,“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在实践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将理性所把握到的真理知识,再投入到实践中,继续改造世界。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3]“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二、实践发展:《实践论》的现实运用

《实践论》的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现实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推进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首先来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思想路线,是指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剔除那些虚假、失实、欺瞒、撒谎的意见,具体分析所面对问题的每个细节,得出精确与真实的结论。其二,敢于面对难题,勇于担当责任。调查研究的结果必定会把那些被遮蔽起来的问题给敞开了。而这些被遮蔽、被掩盖的问题,恰恰都是难题、都是工作重点,正是因为它是难题,所以才被别有用心地遮挡起来。“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要求敢于面对难题,勇于担当责任,解决这些难题。在发生重大事件时采取欺上瞒下的方式来掩盖事实、逃避责任,以致实情得不到正确的把握、事情都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最终酿成严重的危机。这些都是不敢于面对难题、担当责任的表现。

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教条而展开关于“真理”的大讨论而提出的。邓小平从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论出发,认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等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进而提出“解放思想”理论,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它本质上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作为求“真”的核心精神,要求在工作中做到:其一,注重创新。创新就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如果缺乏创新的追求,那么就会固步自封,无法求“真”。其二,敢于面对失败。创新必定是充满挫折的、失败的。要想在工作中找出新路子、做出新突破、干出新成就,不但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心血和努力,更要面对失败的挑战。

其次来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毛泽东《实践论》在群众工作中的现实运用,则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也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认识来源于实践”与“认识来源于群众”相统一。改造周围世界,使它们成为满足人的需要、契合人的意志的劳动产品的活动,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孤立英雄的产物。人民群众才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认识世界的源泉。就每个人来说,个人虽然也参加了群众的实践活动,也获得了直接的经验, 但是个人实践活动的范围和能力必定是有限的,所取得的直接经验也是有限的。正是无数个个人的实践经验及其知识,汇集成了人类的知识宝库。

2.“实践——认识——再实践”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要想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走向人民群众、深入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感性经验,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我们才能知道和掌握这些感性经验,才能避免凭空猜测、臆想捏造。但是,人民群众的很多经验知识是感性的、不成系统的,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我们才能将这些感性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理性认识。真理源自于群众,也用之于群众,既要从群众中来,也要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有两种情形:其一是个人将系统的理性认识直接拿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组织实践,并在群众实践中考验它是否正确。其二是系统的理性认识通过科学文化的传播到群众手中,影响或指导群众的实践,并通过群众实践的社会效果进行检验。

3.“调查研究”既是思想路线的基本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都要求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我们只有秉承《实践论》所提出的认识方法,才能识别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这些危机和陷阱,找到一条能使我们可以“永无止境”的“发展”下去的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理论实践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理论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