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研究

2016-10-31 12:01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重庆400712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商品流通流通城乡

■ 倪 羽(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 重庆 400712)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研究

■ 倪羽(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重庆400712)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对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方面。如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引导企业流通网络延伸到农村市场,快速建立起农村连锁经营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加快我国现代化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加快农村流通市场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加强农村商贸市场创新,不断促进农村市场消费;有助于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缩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对构建和完善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大有裨益。因此,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探析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拉动消费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最后探讨通过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措施。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城乡差距

引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多年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通过政策和财力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地区逐渐开展。连续5年中央累计投入43亿元建设农村流通网络,如在农村市场建立起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自2005年实施以来,全国连锁化农家店覆盖了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并逐渐在农村地区建立起以城区为配送中心、以乡镇为基础转接、以村级为分散网点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稳定,我国农业经济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我国传统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市场网络不健全,乡镇商品市场数量少且商业布局不合理,农村商业网点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商品市场经营主体规模小,导致农村消费不便且缺乏有效监管,农村消费市场不规范,消费不安全,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缩小在商品经济上城乡区域的发展差距。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的概念

(一)商品流通市场

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是产品再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即商业。一般来讲,商业就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商品流通也随着商业的产生而出现,当某一商品或服务需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时,商品流通就产生了,延展扩大为商品流通市场,既包括商品的流通(即商品的价值转换),还包括资金的流通(即买卖活动发生的金钱转移)、物品的流通(即商品实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在这个商品流通市场中,囊括了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零售业、邮电通讯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等产业,这些商业经营组织构成商品流通的重要主体和环节,促进商流与物流的顺利完成。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

长期以来,落后的农耕方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造成农村流通产业严重滞后,制约农村流通业发展,农村市场购买力持续低迷,甚至不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根本就没有将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作为要点,这些都严重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一系列意见,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广和广泛实施,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全面建立起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级为基础网店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立起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能够使区域市场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全面相互对接,促使农村商品流通实现多渠道经营,使农村市场体系逐渐向购物、休闲、娱乐、物流等多元化发展,从而改变农村被动生产与被动消费的状态,活跃农村交易市场,刺激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实现城乡市场的协调互动。

传统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商品流通市场网点分布少且网络不健全,制约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全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商业业态主要体现为乡镇集贸市场和乡镇商业网点,农村市场网络起点低、硬件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消费品网络市场极不完善,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此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镇农贸市场主要分布在那些交通便捷、相对发达的乡镇,以街为市,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市场建设更为简陋。农产品生产以家庭小规模方式为主,商品化程度低下,个体生产、分散经营普遍存在,甚至在许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户自家的蔬菜、水果自产自销,很容易造成产销不一致,浪费很多上好的农产品,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我国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偏低。据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为11422元;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6元,其中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208元、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337元;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许多农村地区收入很低,如西部甘肃省、陕西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108元、6503元。按照物价上涨的现实情况,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生存需求,农村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十分低下。

(二)农村日用品流通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城乡差距大

以目前的农村市场来看,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环境中,普遍存在“农民买廉、商人贩假、监管缺位”的不规范经营、缺乏有序监管的问题,因此大多数农村市场环境还处于原始或初级的市场阶段,存在潜在的品质与安全问题,许多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内流通。

此外,“散、乱、差、小”的农户个体经营是当前我国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主要流通模式,农村日用品流通网点分布随意散乱,缺乏合理规划,且经营品种单一,缺乏专门的经营人员和商业常识,经营的投机色彩较强。

同时,在地域广阔的农村市场上,农村商品流通网点过于分散,导致政府难以实施有效快速的监管,难以保障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的农村市场监管职能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三)传统的农村商品流通模式陈旧落后,亟待规范创新

农业产品及生产资料的流通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有序规范的管理模式,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的流通普遍存在假冒伪劣、服务性差、肆意涨价等问题。农资产品是专门面向农业生产服务的特殊商品,因此我国现有农资产品流通模式亟待通过创新机制进行调整规范,建立和规范我国农资产品流通新秩序。

此外,传统的农村商业经营主体大多为个体经营,农村市场中十分缺少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和新型农村流通服务组织。相对城市商品流通市场来说,农村商业网络一盘散沙,农村市场服务信息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常常导致农村市场货不对路,或者简单将城市商品搬入农村市场,入市商品式样陈旧,品种单一,且许多加盟店和连锁店经营水平有限,商品配送率偏低,大大降低了农村的消费潜力。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拉开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大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使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物流配送、便利店等农村现代流通方式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加速农村商品流通,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工作。

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全面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有助于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为农村商品市场带来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为搞活农村经济,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供动力。

(一)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有益于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农村市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农村商品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助于丰富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品种,从而进一步改变当前我国农村商品市场消费量少、产品层次低的现状,形成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借助流通现代化,提高新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的效能,加快资本周转和商品流通速度,从而促使我国农村经济从粗放型、低效率向精细化、高效率转变,构建新型现代化的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一方面能够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使农村经济重新迸发出新的活力,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并驾齐驱;另一方面通过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改变农民的购物和消费方式,丰富农村商品种类和层次,有助于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生活差距。

(二)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有助于加强农村商贸市场创新

构建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首先,通过统一配送的方式,直接将商品从生产渠道送到农村,有助于保障商品质量,大大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其次,通过知名度高的商业企业入驻农村商品市场,以品牌的经营实力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促使农村消费环境升级。此外,从这个层面上讲,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建设促使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逐渐通过“高速公路”连接城市配送中心和农村各个分散网点,构建城乡商品顺畅流通的商品流通市场网络,实现双向流通,既可以向农村市场输送制成品和服务,又可以将农产品收进城市进行销售,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农村市场。如“十一五”时期初步形成城乡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平均每个县建成0.9个物流配送中心,这就解决了农村缺乏配送中心、物流成本高的难题,提高农村商品的配送率,大大降低了农村物流成本。

(三)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为农村市场带来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大大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标准化的经营模式不仅统一采购、统一销售,丰富了商品的层次和种类,并且统一布局改善农村商业面貌;还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明码标价、拥有专业商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极大地方便和促进农民消费,使农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这些无疑都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内需。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拉动国内需求。

构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以缩小城乡差距

(一)规划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实行一体化的城乡商品流通消费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消费模式较为混乱,并没有统一、一体化的商品流通消费模式。而一个完备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建设,能够为我国农村居民的安全便捷消费提供基本的统一保障。因此,我国新农村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应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开创性地实行全国市场一体化的城乡商品流通梯度消费模式,从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的角度来处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商品流通问题,有利于国家进行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一,将城市成熟完备的消费商品输往农村市场,降低流通费用,逐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二,根据城乡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化进行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改革创新,从而保证农村市场商品的物美价廉和消费安全,并根据城乡发展动态适时调整城乡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布局,不断推进农村消费品流通市场的体系建设。

第三,商品流通企业还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本地的地域资源优势,通过回购优质的农副产品,给予农民更多的生产发展机会,实现城乡商品和农产品的双向流通,并依靠大型企业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最大化地发挥我国广大农村市场的潜力,提高我国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多项改革齐发力,迸发农村商品市场新活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村土地、资金流转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整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合理配置农村的土地、资金资源,更好地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可以以村、社为基础,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全面提升农村商业网点水平,构建网点分布合理的零售终端网络,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建设新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

此外,还应该优化网点布局,改善农村市场环境,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建立起统一、便捷、安全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政府还应从政策和资金投入上鼓励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利用基层商业网点,整合资源,多种经营,引入连锁超市,保障农村商品市场繁荣,并实行规范管理,实现有序竞争,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稳步发展农村连锁商业,促进农村消费

应重点发展农村商业连锁经营,保证农村居民可以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放心消费,促进新农村商品流通的互动、有序良性循环,大大拉动农村消费。政府要引导企业或知名的连锁公司,如华联、银座参与建设农村连锁商店,向农村延伸统一采购、经营、管理、配送,提供各类质优价廉的生活日用品和农用工业品为农村居民所消费。或者发挥当地中小型连锁企业地熟人熟的优势,发展成为著名综合连锁店,不仅可以进村收购农产品运进城,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还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实现城乡双赢。

政府还需要扩大农村公共产品、公用设施的投资,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环境,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实施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使我国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形成一个互制互动、有序良性的良好竞争市场环境。

(四)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全面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在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完善的冷链系统,增加电力、道路设施的建设,建立快速、便捷、低耗、高效的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如开设“天天低价”的连锁廉价商店、连锁邮购、连锁仓储商店、连锁折扣百货店,批量定价、批量销售,以价格低廉、经营品种多、选购方便、购物环境优雅等特点吸引农民,掀起农村的消费高潮,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五)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促进农产品增值的同时,通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此外,还应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使农业经济走向良性循环。

同时,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通过政府扶助、多元办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奠定基础,拓宽就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结论

综上所述,要培育和形成一个良好的农村市场,就需要重视解决“农民放心消费、商人规范经营、政府监管有序”三大问题,还应实行政府连续有效的市场监管,为广大农村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商品消费环境。

一是着眼于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最终通过连锁经营以及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产销、仓储技术,实现商品流通的品牌输出、统一配送,能够极大地填补农村商品市场的空白,切实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

二是开拓农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依托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或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产品配送率,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各个商业网点,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中消费品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的流通网络。

三是建立全国农产品信息网络,培养相关的农村商品流通管理人才,全面搭建农村农产品和商品的网络交易平台,构建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中必可不少的承接定单生产、加工业务、电子结算、合同认证等网络贸易建设。此外,还应该建立农村市场监控服务,确保农产品流通过程的食品质量安全。

1.汪传华.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研究[Z].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6(12)

2.王华.要重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J].经济论坛,2007(24)

3.刘建湖.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现状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6(13)

4.柳思维,唐红涛.关于加强农村商贸市场创新与拉动农村消费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5,21(6)

5.胡玉冰.安徽省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6.王大友.关于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

7.宋俊秀.甘肃省农村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农业,2011(5)

8.郭振,王钰娜.开拓农村市场创新流通体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

F724

A

倪羽(1982-),女,汉族,重庆南岸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商品流通流通城乡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