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10-31 12:39黄仁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初探教学法课堂

黄仁平

【摘 要】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从教师“满堂彩”为特征的讲析法存在的弊端,“讨论训练法”的优点,如何实施“讨论训练法”等方面介绍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课堂;教学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曾有这样的表述:“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这样。由于语文教学已经获得了一种长期以来一直运用的方式,我们便在这个教学方式中去探索各种教法,却没有或者说很少去探索学法,以致跳不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学方式要开放、互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的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为积极探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一、传统的“课堂讲析法”存在的弊端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主战场,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了,语文教学就能走出困境,还能推动语文教学其他侧面的改革,新时期语文教学就会取得令人喜悦的成果。以教师“满堂彩”为特征的讲析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存在诸多弊端。

其一是教学中主体客体颠倒,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学好语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主观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情感和智慧主动投入,积极自觉地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领悟。语文教师的任务则是启发、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但是,讲析法却让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而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的地位。

其二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只会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语文知识,缺乏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在无数的实践中,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中培养起来的,脱离实践,决不能培养能力。

其三是无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倘若今天语文书上的课文依靠老师讲解了学生才能读懂,那么明天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怎样去读懂书报文件资料呢?所以要在中学时代,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有了语文自学能力,一辈子受益,功德无量啊!

二、课堂“讨论训练法”具有的优势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先进理念。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课堂“讨论训练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进,学而有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教学目的,设置出有内在联系的、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几个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把这一课的重点讲读带起来,使课文作者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相通。“讨论训练法”核心就是教师尽可能少地讲析,把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思考、讨论、做练习。“讨论训练法”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讨论训练法理顺了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客体关系,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处于引导作用的“客卿”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过去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就会自觉的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情感投入,兴趣日浓,课堂气氛就会生动、活泼、热烈、有趣,语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其二,讨论训练法给学生在课堂上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在成功或失败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但应试能力强,而且实际能力强,达到高分高能的理想境界。

其三,讨论训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每学一篇课文,学生都要靠自己思考,分析课文,理解、领会课文的精微之处,而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就会提高,达到叶圣陶先生的倡导的“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如何实施“课堂讨论训练”这种教学法?

第一,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讨论题目和练习题。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语文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例如,同样是鲁迅小说,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社戏》应以“景物描写如何烘托中心思想”为教学目标,《一件小事》应以“心理活动描写对人物的作用”为教学目标,《孔一己》应以“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为教学目标。

第二,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这堂课的讨论训练题。题目的内容要具体明白,程度要难易适中。空泛玄虚,难度太高的题目会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从下手。譬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后半部分时,如果教师要学生回答“鲁迅当年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学生无法从课文里找到答案,只能从注释中找,这样对理解课文毫无补益。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为什么要强调“偏有中国人在里面”、“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强调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学生也就理解了“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那么鲁迅当年弃医从文的原因也就容易理解了。另一方面,题目也不能太方便太容易,如果课堂上都是“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的提问,那么课堂气氛再热闹,对提高学生的能力也是毫无意义的。总要像从树上摘苹果,踮起脚摘不到,跳一跳或跳几跳摘到一样,激励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第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学生感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如果一堂课,始终一本正经地讨论问题,枯燥地做练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训练法。创设情景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模仿课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导学生表演根据课文排练小品,分角色朗读,展示教学挂图等,都能引起不同意见辩论。如《愚公移山》分角色扮演愚公、智叟表演,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人物的性格,理解了文章的深刻含义。

第四,适当点拨,引而“不发”讨论训练法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常常会在讨论和练习中遇到“拦路虎”,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点拨是为学生指点迷津,为学生的思维拨正方向,开拓思路。但点拨不是“揭示谜底”,而是点而不“答”,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探胜”的余地。经点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第五,解放思想,不怕课堂里“闹烘烘”。课堂里闹烘烘是传统教学法最犯忌的。学生全神贯注听,认真记,除老师讲课声,只有沙沙记录声,这是过去语文教师追求的最佳状态。但讨论训练法却反其道而行之,讨论时力求闹烘烘,闹烘烘正说明了学生已进入了角色,讨论已渐进入佳境,学生身上蕴藏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正在激发出来,他们的语文能力正在闹烘烘的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中潜滋暗长着。

总之,语文课堂是挖掘人性美,让人在美的熏陶下沐浴知识的过程。我们深知: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才是培养人的课堂,而要营造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加强对课堂讨论训练的设计,通过引导、激励,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参与,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的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初探教学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