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2016-11-01 20:51王中玮
天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榜样习作作文

■王中玮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王中玮

王中玮,天津市西青区中北第二小学教学校长。获得天津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西青区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教学管理理念:管理,就是要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个教师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让每个教师都享有源自教育成功的幸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好写作内容和写作时间外,还要注重学生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激发兴趣,榜样示范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教师要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意义。通过讲述古今著名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就改了十几次,成为在语言上狠下工夫的典范。鲁迅那首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有名七律诗在日记中是:“……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但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鲁迅把“眼看”改为“忍看”,“刀边”改为“刀丛”。一般叙述的语言,因两个词语的修改,便成为凝聚强烈感情的诗句,“忍”表现了作者的愤怒和蔑视,“刀丛”写出了白色恐怖的残酷和鲁迅的坚强不屈。这种字句的锤炼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还可就地取材,树立榜样。请在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学生,谈谈赛前是如何斟词酌句、反复修改文章的。这些身边榜样,更能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示范修改,引发兴趣。

每次习作之后,教师都应选择几篇代表性作文,通过示范修改,讲授修改的方法和要领。可将学生的习作输入电脑,展示在屏幕上,进行全班讲评、修改,直接在电脑上增、删、调、换,既直观便捷,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初稿与定稿、原稿与修改稿拿来比较,领悟作者改了哪些地方,怎样改的,为什么改,修改前后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从比较与分析中得到启示,从中揣摩作者的修改思路与修改方法。

二、授予方法,掌握要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三、四年级先培养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再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难看出,小学生修改作文是从修改词句开始的,修改的要求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教学中,教师可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1.自改。

学生习作后,要求他们在“读”中自改,即“四读”自改法。一是全文通读,立足全篇,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层次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二是轻声慢读,可以发现错字、丢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甚至是错用、漏用标点符号等错误,及时修改。三是逐段默读,如有拗口或朗读不畅的语句,一定有问题,应多读几遍,查出原因,动笔修改。四是细细品读,即对文章在选材准确、内容充实、语句流畅的基础上,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再进行斟酌锤炼。

自改过程,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同,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对中上程度的学生要求较高、较全面;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改,偏重于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步提高。

2.互改。

自改后,习作完美许多,但难免还有许多自己发现不到的问题。因此,需要发挥集体力量,提倡互助修改,即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改。教师将批改权交给学生,他们不仅心怀好奇,而且会异常兴奋,必将格外地细心与认真。互改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三四个学生为一组,互换作文,轻读习作,感知中心,再看看习作中材料是否扣题,是否为中心服务。接着一人读,其余人听,再提修改意见。大到文章的立意,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讨论。这样,逐一轮读,讨论修改,即“我帮大家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讨论中摸索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是上述训练一段时间后,把几人一组改为两人一组,精心互改。运用已掌握的修改方法,精心地“你帮我改,我帮你改”。互改后,拿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意见再讨论,再修改,以达完美。

互读互评互改中,学生发挥了自主性,提高了积极性,在听取同伴的意见中取长补短,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在改中学习,改中借鉴,改中提高。

三、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要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修改训练,可采用“师批生改”“师生共改”“小组互改”“独立自改”等形式。评改中,学生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修改作文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化训练的意识。如,学生在上述训练后,进一步要求根据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采用启发性评语,激发学生改文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要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热情赞扬,对行文中的不足,婉转提出,期待改进,让学生能从评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期望。

总之,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是说教师可以“清闲”了,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到改作文“趣、易、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修改,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懂得了“文成于改”的道理,修改作文的能力日渐提高,作文的能力必将相应提高。

专家点评:

从古到今,修改为文章问世的必经之路。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修改习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往往是学生作文,教师修改。而教师辛辛苦苦一两个星期精批细改后,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并不会去仔细体味教师是怎样修改的,为什么这样改。学生修改习作行为严重缺失,修改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王老师的论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为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开了一味良方——先通过树立榜样和示范修改使学生明白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再引领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的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和要领,逐步提高修改的能力;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修改训练,在大量的训练中使学生既会写作文又会改作文,养成终身受益的修改习惯,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生要自能作文,不待师改的目的。(语文高级教师,天津市西青区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张德月)

猜你喜欢
榜样习作作文
习作展示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