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2016-11-02 19:04陈静思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业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财政支出,教育支出,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同样是支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与之相对,储蓄却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地区的低消费水平会明显制约区域发展,另外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在回归中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区位商

一、引言

金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业比重上升,产业集聚这种原本在制造业繁荣发展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逐渐深入服务业领域,尤其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现象,金融产业集聚是金融资源、金融系统在结构、功能、规模、等级在空间上的有序演变过程,也是金融资源与地理、地域、人文环境相协调,与其它产业相互融合、影响、促进的结果。金融产业集群通过规模经济、知识溢出等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提升区域金融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1978年-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第二产业比重一直较稳定,而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前者占比逐渐上升素,在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增加值情况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最大,紧随其后的就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尤其对于金融业这样倚重信息共享,便捷交流,客户资源和产品创新的行业,产业集聚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金融产业的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这将是本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二、模型、变量和数据

1.基本模型

考虑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选取产业集聚度(区位商)为主要解释变量,以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增长变量,以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储蓄、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基本模型如下:

2.变量选取

(1)产业集聚程度

在国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文献中,有许多方法运用于产业集聚的识别,主要分为四种方法: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群指数、哈莱-克依指数、区位商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的漏洞在于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分布对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产业集群指数对此进行了改进,但仍然受产业内企业规模影响;哈莱-克依指数是运用复杂的数学方法提出的,计算相对复杂;区位商用于衡量某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也是测量产业布局规模效益与产业专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本文综合了数据可得性等因素,选用区位商指数来衡量产业集聚度。各省、市、自治区的区位商,其指标定义为: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i特定部门j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有较强的竞争力;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该地区该产业竞争力却强;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竞争力弱,处于劣势。

(2)其他变量

本文因变量为地区人均实际GDP,根据价格指数,以2009年为基期调整所得,在分析中取对数形式。另外,考虑影响经济增长的其它因素,本文用第三产业比重代表地区的产业结构,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用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测度人力资本,考虑到储蓄率对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还控制了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与GDP之比,同时还加入了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为了消除数量和单位的差异,在分析中都以与地区GDP比值表示。

3.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09年-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源于2010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本文变量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

四、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表现出较高的金融集聚程度,但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则明显较薄弱。下表列出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9年-2013年金融产业的区位商,以及按5年平均区位商从高到低的排名。

由表2可见,北京、上海毫无疑问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其次浙江、重庆、天津也都表现出较强的金融集聚能力。吉林、湖南、江西、甘肃、黑龙江则是平均金融集聚程度最低的5个地区。地区的金融集聚度与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主导产业和政策倾向都有着密切关系越高的金融集聚程度是否对应着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呢?我们根据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集聚度和地区人均GDP数据绘制了下图,其中折线代表了地区人均GDP,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是我国人均GDP水平最高的地区,而且和其它省市差异明显;相对应的柱状图是2013年用金融产业产值计算的区位商,以此表示各地金融产业集聚度,从图中的趋势可以明显看到金融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间明显的正向关系。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分析,接下来本文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豪斯曼检验值为49.34,p值为0.000,因此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表中第一列即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区位商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分析。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有关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也表明,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技术进步,增强区域差异化优势与产业竞争力,带来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那么金融产业集聚以何种方式作用于经济发展,其影响机制为何?金融产业集聚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产业集聚同时也能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技术进步效益等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作用。集聚能节约资金周转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信息共享,通过地理集中减少信息交流、搜寻以及信息共享成本,促进沟通交流的便利性,律师、会计、咨询等辅助性产业也得以蓬勃发展,同时创新与金融集聚相辅相成,金融创新中心相继形成,创新是提高区域竞争力,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

同时,金融集聚通过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具体来说包括便利风险的交易、规避、分散和集聚;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人,金融集聚形成的发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识别成本;集聚储蓄;便利商品和劳务交换,金融作为一个容易辨认的交换媒介以便利交易。

地区经济发展是受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除了我们关注的金融集聚作用外,其余变量也都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作为政府干预测度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教育支出的影响尤其显著,说明了人力资本投资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同样明显,我们不可否认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国目前过多依靠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随着不断的改革调整,逐渐改变发展路径和增长动力任重而道远。外贸进出口额同时也是拉动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在回归中,进出口额与GDP比例这一变量同样表现了显著性,但其系数较小,影响程度不及政府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储蓄率的显著负向作用说明依靠高储蓄,高投资已不能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了,高储蓄意味着低消费,内需不足,地区低消费能力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另外,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在我们的回归中也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作用。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金融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财政支出,教育支出,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同样是支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与之相对,储蓄却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地区的低消费水平会明显制约区域发展,另外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在回归中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四版)[M].中信出版社,2003.I

[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3][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

[4]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7.

[5]殷兴山,贺绎奋,徐洪水.长三角金融集聚态势与提升竞争力分析[J].上海金融,2003(08):42-44.

[6]倪鹏飞,孙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财贸经济,2005(02):17-22.

[7]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7(04):152-153.

[8]陈文锋,平瑛.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10):93-95.

[9]林江鹏,黄永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论金融中心建设[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6):49-54.

作者简介:陈静思(1993- ),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在读硕士,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内生性研究
我国民间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
京津冀人口承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浅析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增长
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