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行车”遭遇文明尴尬如何前行

2016-11-02 08:33周琳王存福阳娜
决策探索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公德摩拜单车

周琳 王存福 阳娜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共享自行车”,最近接连遭遇到文明的尴尬:一些自行车被停进了小区、公司、自家地下车库,二维码被恶意破坏,有些车甚至被运到了几十公里之外。

信用的困境,让一些分享经济平台企业缺乏基本的生存保障;公德的缺失,让提供分享的商家只能提出“经济惩罚”的原则。以经济规则倒逼公共道德的“自觉”,我们离分享文明还有多远?

公德缺失、信用困境,分享经济遭遇文明尴尬

大到小猪短租、Airbnb等房屋的短期租赁,汽车的分时租赁、自行车的共享,小到果壳分答、知乎Live等“一个观点”、一个技能的知识分享,再到物流返程空车、空转工厂生产线的分享平台,技术正在让闲置在各个领域的资产被“用起来”,其广泛的交换使用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去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万亿元,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超过5亿。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速度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我国GDP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与传统循环经济相比,分享经济的进程和效率明显提高。“人口量这么大,出行领域如果能从买到租,就可以降低保有量,提高服务量,最终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预计在这一领域未来10年会出现指数级增长。”

然而,信用体系的缺失,以及部分人不顾公德的行为,却成为分享经济下一步推广的掣肘。

以在上海火爆的“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为例:有用户不按照骑行规则随意停车摆放的,有用户为方便自己上下班把自行车锁到家里和办公室,还有用户直接破坏二维码,让别人无码可扫……统计显示,从今年7月初到现在,遭遇人为破坏的车辆达到150辆。

比无公德行为更让分享经济平台“头疼”的,是信用数据的缺乏。基本没有社交网络可以保证用户是真实安全的,无法信任陌生人又没有信用数据的支撑,让更多人选择住在陌生人的家里或把家租给陌生人,无疑都是挑战。

自定规则、“借道”民间,分享经济亟待“信用”保障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说,摩拜单车为此进行了信用机制设置,如果出现违停等问题,将被扣除信用积分。当信用积分低于80分时,用户的使用价格将从每小时0.5元上升至100元。“不是想要去收这100元,而是希望能用经济规则的设置倒逼公德。未来还希望能将这种负面的经济惩罚结果录入个人信用档案。”

事实上,由于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后,一些短租平台也正在利用民间征信平台摆脱困境。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陈驰说,借助第三方征信公司的基于个人支付等经济行为的信用评分,是判断个人信用很重要的客观依据。

但是,民间征信权威性、完整性不足。而且,线上线下信用信息脱节,对信用评价的真实性整体把控有限。例如,在电商、餐饮、住房等平台上的用户评价,也是消费者判断商户信用的重要依据,但这些平台普遍存在的刷单等现象,让这一信用信息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再比如,在打车、住房等平台上,也出现过“信用登记为一人,实际入住、驾车的却是另一人”的情况,这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用好分享经济这面“镜子”,助推参与人群“价值升华”

业内专家认为,分享经济发展过程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经济规则和秩序慢慢公认,最后不断探索出人与人之间信任底线的过程。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说,要鼓励分享经济,必须解决信用体系、服务标准问题。应鼓励分享经济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共享数据,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矛盾。

“分享经济有一句口号:‘我的就是你的’。这里,‘我的’是拥有权,‘你的’是使用权。分享经济通过这种利他精神,实现不是‘拥有’但可‘使用’的新消费方式。”诸大建说。

猜你喜欢
公德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摩拜推出多项福利,同时发布摩拜助力车
摩拜的宿命
太没公德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摩拜单车的英国初体验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