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显温情“义渡”传佳话

2016-11-03 08:34
关爱明天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广安区乡党委库区

本刊记者罗晓庆

库区显温情“义渡”传佳话

本刊记者罗晓庆

一路向北,从广安驱车2个小时左右,来到广安区最偏远的乡镇——郑山乡,这里位于岳池县、广安区和南充市蓬安县三地交界处,距县城45公里,峰峦叠翠,沟壑纵横,典型的深丘峡谷地带。

走进郑山乡政府院子里,热闹异常,穿着简朴衣裳的老乡民背着背篓,进进出出,大声说着话,乡党委书记杨江霞正忙着招呼来寻她的乡民。一位七八十岁的婆婆,婆娑着眼泪,伤心欲绝的样子,据悉这位婆婆早上五点多就给书记打电话,说是媳妇骂她了。听书记说起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碎语,顿时将记者从严肃、紧张的工作氛围中拉了回来。这位婆婆来自万峰村一条山沟里,紧挨着七一水库,是典型的水淹区。村民出行,孩子上下学,全靠山脚下的渡口。

一道天堑

从乡党委院子再驱车七公里左右,就抵达了七一水库码头,一眼望去,河面延伸不远处就有山,山与山之间并未相连,河面安静如镜。码头边上停靠着两艘机动船,看到五六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正在一个一个登船,在学校办公室主任的指引下,排排坐好。“几年级的?每天都要坐船上学吗?”记者问。“6年级的,我们都是一个班的。我每周坐两次,已经坐了一年多了”。胖嘟嘟的男孩曾学文开心地说,他家也住万峰村,今天已经报完名,领完书本,下周一就要正式上课了。因为在外打工的爸妈认为乡里小学教学质量比村里的好,他自五年级就来到乡上上学。在学校住读,每周五回家,就会坐这个船,大约四十多分钟才到家。

据悉,郑山乡辖区内的七一水库水面30000亩,成为库区内7个村子300多名留守儿童上学路上的“天堑”。村民的房屋依山而建,散落各处,相互往来、出行都非常不便,而且村民多是依靠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十分贫困。青壮年都已离乡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一般孩子们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就要乘船出水库到中心学校上学。

“步行的话要走多远?”“环湖公路长达19.5公里,步行出来的话可能半天时间。”杨江霞回答说。

解除安全隐患

“2012年以前,是关工委的爷爷奶奶想办法帮助这些孩子过河。”乡里的45名“五老”志愿者曾为了帮助孩子坐船渡河,号召村民“合资”买一条船,更有甚者自己筹资付给船工,但仍然有一些家庭贫困和年龄稍大的孩子,不顾生命安全,自驾船出库。提心吊胆飘摇出库,安全问题没有保障。

“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开会商讨之后,就给乡党委建言献策。希望政府出面买断渡船服务,免除孩子出行之忧。”广安区关工委执行主任王怀清说。在乡关工委上报给乡党委政府后,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和测量计算,每年乡财政投入资金15万元购买服务,与6艘客运机动船老板签订了免费接送库区学生协议,先期对4个村的200余名留守学生实行免费义渡。同时,在8个码头还增派安全监管人员,严禁学生乘坐自家船,确保万无一失,这就彻底解决了库区留守学生的安全上学问题。

“是关工委的老同志,在基层用自己的力量关爱孩子们,这才有彻底解决库区留守学生安全上学的好结果。”广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郭修忠说。的确,正因为有最基层“五老”志愿者关爱孩子们的热心,将山与山之间连起来,才结出关爱之果。

库区留守娃们正在放学回家的“义渡”船上摄影/曾长青

猜你喜欢
广安区乡党委库区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基于场域视阙的广安区红色旅游发展特征研究
水稻成熟喜开镰
广安区查处一起非法收购野生蛇类案件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联社存款突破百亿大关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换届后县乡党委要抓好责任落实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