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2016-11-03 13:58王义桅
对外传播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智慧

王义桅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经营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格局。

“一带一路”全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21世纪”。“一带一路”首先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其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鲜明体现21世纪特色。第二个是“带”,即经济发展带,将不同的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连接成为经济走廊,是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经验的体现。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第三个是“路”。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是开放的、包容的。

因此,“一带一路”的“名”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东方智慧与中国模式的充分展示;“实”也展示了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有机统一。“一带一路”伟大倡议,通过中国国内一体化,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体现出中国担当与智慧。

“一带一路”所蕴涵的中国智慧体现在中国理念、中国哲学、中国伦理、中国策略、中国战法、中国经验、中国路径、中国方案等各方面。

中国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不同于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国际掠夺、竞争为常态而合作、妥协为非常态,也不同于战后西方对外援助等各种名目的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依靠中国与沿线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以共赢主义超越零和博弈,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表现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寻求项目、资金、技术与标准对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同治理,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责任共同体;以互利共赢理念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共襄盛举;共迎挑战,共担风险,最终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哲学:知行合一

“一带一路”建设鲜明体现了中国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他并且指出,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

中国伦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带一路”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合作倡议与公共产品,是中国能够做也应该做的。中国崛起了,正在鼓励其他新兴国家崛起;中国发展了,正在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繁荣了,正在鼓励周边国家繁荣。“一带一路”就是以中国崛起为动力,推动欧亚大陆包括非洲、南太平洋地区的崛起、发展和繁荣,创新21世纪地区合作模式,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

中国策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种《易经》智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一带一路”战略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中国大战略的全部,它立足于中国国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并列为三大发展战略),与亚太自贸区(FTAAP)构成中国的“一体两翼”大战略,共圆中国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是与中央王朝的强盛和控制力密切相连的。“一带一路”也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依托,既是愿景,也是行动,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带一路”取法乎上——从“全球化的中国化”向“中国化的全球化”转变,而得乎其中——推动欧亚大市场建设。

中国战法:东西互济、陆海联通

“东方物之所生,西方物之所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史记·六国年表》这句话,是“一带一路”中国智慧的历史写照。改革开放发轫于东南,而收功于西北,这就是“一带一路”所昭示的全方位开放。

许多人把“一带一路”比作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西进战略”,其实这是以西人战法度中华智慧——“一带一路”以围棋智慧,着眼全局,不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而在于谋篇布局,取得东西互济、陆海联通之效。

中国经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

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践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都产生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做法、经验与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尤其是,渐进式改革、从沿海到内地的有序开放,通过产业园区、经济走廊等试点,然后总结推广,形成以点带面、以线带带的局面,最终以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为依托,辐射周边,形成欧亚大陆一体化新格局。

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模式日益失望,乃至绝望,而对中国模式越来越感兴趣,赞赏中国脱贫致富、快速发展的奇迹。过去,中国对外援助不附加政治条件,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援助依赖;现在,中国投资模式又区别于西方模式,正在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板。像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双重内陆穷国,按市场经济是很难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但是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就让乌获得了大量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基础设施先行,逐步培育市场经济所需的外需环境。这就是“一带一路”见证的中国模式威力!“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使乌兹别克斯坦既获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又获亚投行贷款!

中国路径:统筹兼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一带一路”必须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中国方案: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2014年10月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不仅不另起炉灶,反而强调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创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的互联互通新格局。这与中医强调打通任督二脉的智慧如出一辙。①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大合唱,其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为21世纪开辟合作新路,有效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除了助推中国梦实现外,“一带一路”还将助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文明共同复兴的梦想,结合各自梦想与智慧,在解决各自面临的发展问题时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共同塑造世界智慧。“一带一路”是在21世纪弘扬“丝路精神”并将其拓展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高度,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后发展议程和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目标。

俄罗斯《导报》曾刊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一带一路”之道,就是去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融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突出地体现在三可原则上:可分享——共赢主义、可持续——代际均衡、可内化——落地生根。

(本文系作者在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注释」

①参见拙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智慧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