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国际舆论分析

2016-11-03 14:01王洪波李占英
对外传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杭州峰会主席

王洪波+李占英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会议在中国杭州举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此次会议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会议。峰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主张、中国声音得到广泛传播。

一、峰会彰显更加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

1.中国是峰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作为峰会主席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成为最大焦点。在全球六大经济体中,有关中国的英文报道量达到9311篇,是排名第二位的美国的近2倍。德国《南德意志报》指出,中国和习主席成为G20峰会的核心。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和活动受到持续、深入解读,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全面展示。

2.习主席重要讲话和活动展现大国领导人风范。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G20开幕式、B20开幕式、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欢迎宴会以及记者会等重要活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引发外界热烈反响,习主席的大国领导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彰显。外媒强调习主席讲话为全球共同进步指明新方向。丹麦电视二台报道称,习主席倡导二十国集团和衷共济,为世界深化合作迈出重要一步,这在G20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达到现在的程度。澳大利亚商业评论网认为,习主席有关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论述,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人民带来信心。俄新社指出,习主席呼吁各国同心协力改革G20,展现出明智且负责任的大国领袖形象。日本《东京新闻》认为,中国在峰会上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纽带,习主席展现出世界大国领导人的形象。

3.杭州折射更加丰富和充满魅力的中国形象。世界各国记者通过采访线和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丰满和立体的中国。峰会主办地杭州将历史文化和创新活力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缩影。一方面,外媒对杭州绝美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赞不绝口。瑞士《每日新闻报》指出,早在数百年前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就把杭州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中国把这个拥有众多河流和桥梁的大都市称为“人间天堂”。英国广播公司表示,杭州在G20峰会期间焕然一新,美得炫目,天空都变成“G20蓝”。另一方面,外媒对杭州致力于发展创新型经济也赞赏有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杭州是中国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科技经济成功转型的标志之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强调,信息技术经济在杭州GDP增速中的贡献率超过45%,G20峰会主办地选择杭州十分契合峰会主题。

二、峰会备受全球瞩目

1.世界媒体对峰会予以全方位关注。本届峰会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媒体记者,包括2000多名境外记者参与报道。世界主要语种媒体都对峰会进行了全方位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印度国家电视台全印电视台、沙特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等都专门制作G20峰会特别节目,播出了峰会开幕式和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日本《朝日新闻》、巴西《圣保罗页报》、阿根廷《民族报》等主流报刊均在头版和重要版面对峰会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予以持续报道和评论。

2.“G20时间”媒体关注度持续升温。从9月1日的G20协调人会议开始,世界媒体开始进入“G20时间”。外媒关注度明显升温,直到9月5日G20峰会闭幕,报道量达到峰值3910篇。其间,峰会主要议程和活动受到集中报道和评论,中国在G20机制中的角色和作用受到重点关注。

3.杭州峰会关注度为历届最高。杭州峰会的关注度明显超过以往历届,也大大超过今年在日本召开的G7峰会。9月1日至5日,境外媒体有关G20杭州峰会的英文报道量高达10,933篇。之前,关注度最高的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召开的伦敦峰会。而在金融危机影响已经逐渐退去的当下,杭州峰会的报道量仍比伦敦峰会高出50%,世界对于中国经济拉动作用的期待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中国方案”“中国药方”得到普遍认同

1.认为中国正确确定峰会主题及重点。在世界经济普遍缺乏活力的背景下,中国继续作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火车头”作用备受期待。外界高度肯定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药方”,认为这有助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土耳其国家电视台指出,中国的经验值得世界借鉴,它带领G20成员开辟新的道路,找到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良方”。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堪培拉分会会长彼得·菲利浦斯认为,“中国方案”提振了全球信心,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指明方向。外媒充分肯定峰会主题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正确确定了本届峰会的重点,峰会主题对于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势可谓“正逢其时”。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认为,中国描绘出全球经济的宏伟蓝图,特别是注重包容性创新性增长,增强了人们对全球经济的信心。不过,一些媒体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担忧,对中国方案的效果存在疑虑。美国《华尔街日报》、德国之声等批评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指中国经济活力减弱,中国主张能否产生效果有待观察。

2.指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G20杭州峰会成为外界观察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风向标,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和G20机制改革的努力获得认可。美联社认为,此次峰会将成为一个里程碑,标志着G20从一个短期的危机应对机制逐渐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韩联社指出,中国敦促G20各方共同改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引发积极报道和解读,外媒认为峰会公报中蕴含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2016年中国B20特别顾问罗伯特·米林纳表示,峰会成果之一的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的一大贡献,将对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产生深刻影响。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认为,中国从G20的参与者变成主角,拥有了更大话语权,体现出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大国担当。不过,一些媒体质疑峰会未能有效应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问题。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称,杭州峰会没有提出实质性建议应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挑战。

3.强调中国开展主场外交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利用主场优势,密集开展“首脑外交”,外界认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备受瞩目。外媒普遍指出,“习奥会”是峰会重头戏,会谈“气氛友好”,对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两国在南海、网络安全和人权等议题上仍存分歧。外媒对中美联合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反响强烈,肯定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法国《世界报》将中国此举视为给与会领导人献上的一份“欢迎礼”,有助于各国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继续深化合作。此外,习主席同各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会见也颇受关注。西班牙埃菲社形象地称,过去中国在G20峰会上属于配角,而现在“所有人都想与习近平会晤”。同时,对于此次会议成为G20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峰会,外媒赞誉颇多。埃及《消息报》认为,今年峰会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大话语权,有利于推动世界更加平衡、公平和透明。但仍有一些媒体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表示担忧和警惕。英国《泰晤士报》声称,中国已经“厌倦”世界秩序,希望利用国际平台推进自身利益。

综上可见,在G20杭州峰会这一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中,我国有关方面精心设置议题,全面报道和解读习主席重要讲话和活动,推出精准发布、集体采访等举措,收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和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认同,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形象得到彰显。在下一阶段的对外传播中,宜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介绍和阐释,以强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和提升。

猜你喜欢
杭州峰会主席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杭州龙井茶园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杭州旧影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恼人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