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刊走进嘉兴重温“红船精神”

2016-11-03 11:17张天明
当代贵州 2016年29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党刊南湖

张天明

编者按:7月21至22日,全国各党刊社集聚浙江嘉兴,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 重走‘一大路——全国党刊走进嘉兴”采访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全国党刊研究会和中共嘉兴市委共同主办,嘉兴市委组织部承办;来自求是杂志社、前线杂志社、当代贵州杂志社等中央及省(区、市)党刊负责人和记者近60人参加。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

7月21日,全国党刊社负责人和记者从四面八方赶赴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出席“纪念建党95周年 重走‘一大路——全国党刊走进嘉兴”工作座谈会。

会后,采访团成员前往南湖瞻仰革命红船,参与“重走‘一大路·再现1921嘉兴故事”党性教育现场体验活动,通过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采访团围绕嘉兴党建工作的特色和点亮,深入实地采访。大家切身感受到,在“红船精神”的激励下,嘉兴聚焦核心主业推进党建工作,以党的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园区“楼宇党建”显活力

“加入总部大厦党支部,自己不再是‘口袋党员了。”朱佳明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海宁经编园区苏河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公司规模小,未建党组织,他的组织关系介绍信一直捏在个人手中,成为一名“口袋党员”。

如何让“口袋党员”有家可归?一个拥有490多家企业的开发区,党员的智慧如何凝聚?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创新园区党建,从体制上突破“单位党建”局限,构筑开放式、区域化组织网络。

通过这个网络,经编大厦党支部得知“口袋党员”朱佳明的情况后,主动与他联系,让他成为该支部的一名党员。

这一举措不仅让朱佳明这样的流动党员找到了“家”,还充分激发了园区的党建活力。

“现在党员活动变得很丰富,楼道里的熟人越来越多。”党员刘朝阳说,以前虽然在一栋楼里面办公,但企业之间很少有交流。如今,不仅零散的党员全部被吸纳进组织,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而且企业轮流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激发了区域党建的新活力。

“企业里面党员不足3人,不符合建立党组织的要求。海宁经编园区却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麟对经编产业园区遵循区域化党建理念,将园区内所有企业按片区划分,实行阵地共建联用,党建资源共享,以大扶小,以强带弱,统筹开展党建工作的做法表示赞赏。

在海利得公司采访时,采访团成员得知在该公司的牵头下,“红立方·区域性产业联盟——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联盟吸纳了片区内13家企业30多名党员技术骨干和党员创新团队加入,成功创建了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了开放式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对此,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副会长、辽宁党刊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李增福赞叹有加,“楼宇党建”不仅延伸了党建触角、方便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而且借助有效载体,使楼宇党员“组织起来、活跃起来、规范起来、创新起来”。

志愿服务践行“两学一做”

在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党员金德勇和队友为老人端茶递饭、促膝谈心的和乐场景,让采访团印象深刻。

金德勇是永红村“向日葵”暖心帮扶服务队队长,从周一到周六是他和队员志愿服务的时间。80岁的李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在她心中志愿服务队员就是自己的子女。

南方杂志社党建部记者石静莹与老人拉家常、阅读“养老制度”,连称“这么贴心的服务和形成长效机制的帮扶让人感佩”。她认为,永红村的志愿服务既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又彰显了新时期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精神。

“近年来,永红村党总支紧扣‘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大局中,探索构建了‘一网七站、六队联动的农村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据村委会主任许学文介绍,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美丽乡村工程顺利推进,村民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成效喜人,村庄整治深入推进;201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29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9.7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到达26593元……

《新西藏》杂志社记者扎西一边听一边掰着指头算账,就永红村的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情况向许学文提问。

“永红村是南湖区推进党建促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嘉兴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沈晔冰说,为有效破解基层党建示范点数量不多、创建水平不高、示范效应不强等问题,南湖坚持规划引领,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党建水平为目的,积极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将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员“两学一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

采访团对南湖区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南湖区制定的区、乡、村组织三级任务清单纷纷点赞。

据了解,在党员志愿服务建设中,南湖区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总目标,在各个点功能布局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引导有时间、有能力的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带动热心公益的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服务站服务居民达26万余人次。

“乌镇管家”助力社区治理

“无论你是清洁工、厨师还是快递员,只要有心为社区治理添份力,都可报名成为‘乌镇管家。”桐乡市乌镇镇党政办主任丁舒凡刚刚介绍完毕,采访团成员便饶有兴致地围着她咨询起来。

丁舒凡举了一个例子:今年76岁的周丽影,加入“乌镇管家”后,学会了用手机发微信、拍照,不分时间地点,她们只要出门就是“乌镇管家”。“路上买菜的时候,看到有垃圾乱倒、电线断掉、路灯坏了这些事儿,打个电话,或者发微信,拍个照片,给社区就成了。”

“‘乌镇管家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眼睛、耳朵。”社区的工作人员刘亚智表示:“以前,社区新搬来居民,如果不是主动过来登记,我们很难第一时间知道。有了我们的管家团队就不一样了,社区出现的生面孔,他们一准认得出来。”

刘亚智介绍,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进行安全检查,一户无人居住的房屋摆放了大量可燃布匹,是“乌镇管家”提供的有效线索,做到了及时排查隐患。

“我是楼道小组长,以前只能管管我们楼道的事儿。现在,街道的事情看到不好的地方,都能管起来。”同为“乌镇管家”的沈德耀对于自己的“扩权”很是自豪,他的话语逗乐了采访团成员。

“‘乌镇管家发现问题,职能部门如何处理?”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秘书长史红云在“乌镇管家”管理办公室采访时,提出了问题。

据乌镇镇政府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兼“乌镇管家”管理办公室主任姜国良介绍,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所有的信息将在第一时间移交到公安等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必须在两天内受理,在3至5天内办结。

“乌镇是我家,我是大管家。”姜国良说,乌镇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乌镇管家”。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2680名“乌镇管家”充分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长处,突出“四清四报”(人口清、户数清、物品清、问题清,报违法、报可疑、报隐患、报动向),已报送各类信息千余条,上报信息处置率99.9%,及时率99.5%。

如今,头戴印有专属logo的鸭舌帽,脖子上挂着写有自己姓名和编号的胸牌的“乌镇管家”已成为乌镇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责任编辑/徐海星)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党刊南湖
南湖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南湖早春(节选)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美丽的南湖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吹好从严治党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