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习惯

2016-11-04 06:05张越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概括习惯

张越锋

摘   要:在基础训练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导致画面存在多种问题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说,观察方法决定了画面效果,那么要想使学生夯实美术基础,提高造型能力,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入手。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立体与平面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还可以训练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物象,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何培养?我认为需要从引导学生学习艺术性的观察、整体的观察、立体的观察等几个方面培养。

关键词:造型能力;整体观察;习惯;概括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228-02

在高中美术专业学习中,素描是重要的造型基础科目。要想使学生夯实美术基础,提高造型能力,就必须从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入手。

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在近年高中美术的专业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画面中诸多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

那么教学中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何培养?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下面,我就从激发观察兴趣、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初学美术,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

一、学会艺术性的观察、提升审美能力

美与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精神的东西,审美又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品格、教养以及艺术品位等因素。人只有通过对刻画物体的感受、认识和体验,才能在头脑中进而形成审美的形象。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分析和想象能力

美术基础学习的初级阶段虽然与后期创作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写生作业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分析、想象能力。我们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观察,提高学生审美分析和评价能力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激发观察兴趣,培养积极的观察态度。兴趣和态度是使观察能否做到深刻细致的关键。毋庸置疑,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增强观察的敏锐性,而积极有目的的观察态度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经验不足造成观察能力有限,因此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当他漫无目的地观察物体时,一会儿就会对所观察的物体失去兴趣。在课前准备阶段,我非常重视静物的选择和摆放,如果在这方面做足工作,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的做法:(1)自己构思和布置静物作业;(2)有时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共同商量所要画的内容,同时和学生一块儿布置静物作业,集思广益,这样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意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比如,我在素描静物的写生课中,明确要求学生观察:各静物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尤其是对静物和衬布结构的观察,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可以使学生对静物的绘画方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观察的兴趣,明白积极有目的观察会使造型能力得到提高。

(二)要进行艺术形式的引导,提供多种角度,多种表现手法的构想,开阔学生的思路

我通常选一些能够说明问题或能够得到借鉴的优秀素描习作或大师作品供学生参考,并结合作业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还要对写生物象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其形式美的因素,帮助学生观察和认识物象内在的联系。教师要饱含热情去打动学生,将他们带入一种美的境界中,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要尊重学生驾驭画面的表现意图,并帮助学生明确表现方法

绘画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是朦胧的、模糊不定的一种意想感受,随着画面不断的明朗化,会碰到很多具体问题,如背景中的色调或物体要不要画?要画多重?暗色调画的够不够?画面为什么调子灰?衬布应该刻画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既充分又不影响到静物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都是对比关系问题,并没有一定之规,只要根据作画者的意图做合理调整,并不难解决。

二、学会整体观察、建立形体概念

“总一概万,表现整体”这种求一的精神,是美术作品成功的关键。观察方法对,表现方法才能对,画画需要通过局部表现整体。初学美术的人往往用局部观察描画的方法,其结果必然把握不住整体关系,也画不准形。一些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不能培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常在深入刻画阶段因为缺乏整体概念而使画面出现各种问题。可以说在高一到高三,整体观察问题始终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以下对形体概括整体观察方法做几点介绍。

(一)学会概括形象

在我们的教学中,具体说就是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物象时,不能单纯的只依靠感觉,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和理解,学会把自然物象复杂的形简化为最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体,用形体(不看细节,抓特征)抽象出物象的基本特征。从基本形上(大轮廓)充分体现形象的特点。

(二)学会通过比较,找准各“坐标点”的位置画准形

形体的转折点(例如头骨中的结节部分)如同坐标记号,用水平线和垂直线可以找到它们的位置,以免受错觉的干扰。通过反复比较,特别是当我们进一步去画内部结构关系时,仍然需要用形体分析的方法去概括对象。

(三)学会归纳色调

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首先是整体气势吸引人、打动人,然后才有深入可看之处。我们只有先通过观察比较进行色调归类,使自己对画面全局有一个基本把握,才能避免画部色调变化时出现色调花、乱、脏的问题。

在运用黑白灰的节奏方面,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和丢勒的作品极为出色,课下可以指导学生去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

三、学会立体观察、能够理解地刻画

立体的观察物象,是画者能够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上,营造三维立体幻想空间的前提。体积感(包括空间)是整个素描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先有对体积的认识,才有正确的轮廓线和转折点。通过形体的空间位置,认识动态、认识比例、认识透视特点,这样才有空间感。

在素描静物和头像的写生课中,一些学生经常把暗部色调涂成一种重色调,从而表现不出结构之间的空间变化,因此也就无法表现出静物或头部的体积。

四、结语

总之,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是作画者主观用以传达客观感受的基本手段。“ 思维指导行动 ”这是人人皆知的哲理。学生对造型的认识能力提高了,才能透过形体的表象,深入到结构的实体中,抓住形象的本质要素,用造型语言表现出来。通过美术的基础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立体与平面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可以用辩证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物象,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概括习惯
如何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命好不如习惯好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