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的护理干预价值探析

2016-11-05 06:09李洁源唐少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疾病

李洁源,唐少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528000)

·护理探讨·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的护理干预价值探析

李洁源,唐少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528000)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的干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红、篮球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10.65±3.17)、(30.76±10.26)、(45.08±4.5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心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等特点,护理过程中患者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其临床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且护理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十分重要。心理护理是临床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作者将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的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红、篮球抽取的方式将本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并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将伴其他恶性肿瘤者,血液系统异常者,精神系统异常者,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伴其他病史者剔除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0岁,平均(55.03± 10.34)岁;病程1~10年,平均(5.06±1.24)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4例,最小40岁,平均(56.21±10.11)岁;病程1~11年,平均(5.32±1.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1.2.1.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并做好护理文书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给予患者简单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的治疗顾虑。

1.2.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4]:(1)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告知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根据患者的职业、性格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过程中可采取书面教育、口头教育及音视频教育等方式。(2)音乐护理。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稳定患者的治疗情绪;在室内摆放的新鲜的花草,进一步净化室内空气。(3)环境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确保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处于最佳状态,将床单、窗帘等更换成暖色调颜色,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公共娱乐活动,例如下棋、打扑克等,以愉悦身心。

1.2.2观察指标于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焦虑、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与护理效果成反比。

1.2.2.1睡眠质量评分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量表)[5]进行评价,共19个自评题目,5个他评题目,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2.2.2焦虑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6]进行评定,总分0~100分,以50分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临界值,无焦虑情绪小于50分,焦虑情绪大于5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2.2.3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总分25~125分[7],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越强。并发症情况包括心绞痛、压疮、感染等。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为3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两组焦虑、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观察睡眠质量、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10.65± 3.17)、(30.76±10.26)、(45.08±4.5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焦虑、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焦虑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30 30 30.76±10.26a51.34±10.37 10.65±3.17a18.93±3.04 45.08±4.55a69.04±4.17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介入治疗是改善冠心病疾病的重要手段[8],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极其不利。

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在良好心态的影响下,其睡眠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文通过健康教育、音乐护理和环境护理等心理护理手段有效消除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为3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睡眠质量、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10.65±3.17)、(30.76± 10.26)、(45.08±4.5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进一步说明了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宁余音,钟美容,韦丽华,等.中医护理方案对预防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1839-1842.

[2]樊晓美.每日目标化临床护理路径和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395-1397.

[3]鲁延红,王东艳,屈莫,等.循证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后患者QOL评分及情绪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3):424-426.

[4]蒋蓉.冠心病介入术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饮食保健,2015,2(16):101-102.

[5]赵月元,张爱华.冠心病介入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焦虑抑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6):1941-1944.

[6]王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5):163-163.

[7]周享玲,黄秋萍,宁玉泉.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1(3):58-59.

[8]宁余音,钟美容,邓秋兰,等.链式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81-328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46

B

1009-5519(2016)19-3054-02

(2016-08-11)

猜你喜欢
冠心病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小测试
警惕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