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造”撑起厄瓜多尔救援生命线

2016-11-05 03:55马苏萌高级编辑
国际援助 2016年3期
关键词:厄瓜多尔救援队救援

马苏萌 | 高级编辑

“中国质造”撑起厄瓜多尔救援生命线

马苏萌 | 高级编辑

用爱点亮厄瓜多尔这受伤的土地

4月16日,一场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突袭厄瓜多尔。这是厄1949年以来遭受的最为强烈的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30亿美元,灾区重建将耗时多年。在这艰难的时刻,中国和厄瓜多尔结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面对这次地震灾害的考验时,显现出坚实的根底。中国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第一个向厄瓜多尔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先后派遣人力救援、调集机械装备、组织义务献血、捐献储备物资……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向厄瓜多尔灾区民众传递着爱和希望,点亮着那片受伤的土地。

厄瓜多尔抗震 尽显中国情义

用爱点亮厄瓜多尔这受伤的土地

厄瓜多尔当地时间4月16日晚18∶58分,该国西部海岸遭受里氏7.8级地震袭击,震中为西北部马纳维省北部沿海地区,震源深度为10公里,地震波及厄瓜多尔全境,包括首都基多在内的厄瓜多尔大部分地区震感明显。根据厄地震局的统计,强震造成661人死亡、超过1.2万人受伤、3万3757人受灾,10万924幢建筑物倒塌或受损,约2.9万人无家可归。灾区缺水缺电缺粮,而且,由于当地炎热潮湿,今后爆发寨卡和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可能性很大。

据统计,自4月16日大地震以来,截止到5月18日上午12∶50分,厄瓜多尔一共发生1513次余震,共有123人受伤,99间房屋损毁。5月18日上午的两次6.8级余震是迄今为止震级最大的两次,烈度也是这些余震中最高的。根据厄地震局的专家介绍,未来出现余震的时间可能会持续数个月。即使余震次数减少,地震的强度依然会保持很高,不排除个别余震会超过7.8级。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向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致电表示慰问。

习近平表示,“惊悉贵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我相信,在总统先生和厄瓜多尔政府领导下,厄瓜多尔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因赤道贯穿国土的大部分而得名(赤道一词的西班牙语为“厄瓜多尔”),又因为盛产香蕉被誉为“香蕉共和国”。厄瓜

什么是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部际工作机制?

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部际工作机制于2016年4月正式建立,适用于中国政府在受援国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并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时,对受援国开展的紧急救援行动。工作机制由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卫生计生委、地震局、民航局、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共同建立,保障紧急救援行动快速反应、统一协调、急事急办、高效运转,体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多尔国土面积25.6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略大。人口约1600万,国内生产总值989.3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半个和整个甘肃省。这次发生的强震,对于厄瓜多尔这样一个中小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场“飞来横祸”。

ECU911中心外景图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供图

ECU911中心内调度员紧锣密鼓处理警情

在艰难的时刻,中国守望相助。

为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厄瓜多尔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根据厄方实际急需和灾情变化,帮助厄瓜多尔政府和人民克服强烈地震造成的严重灾害,中国政府已第一时间启动了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部际工作机制,先后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60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中国红十字总会已向厄瓜多尔红十字会提供1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厄政府官员说,中国是第一个向厄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我们要为中国政府的积极表态和迅速反应点赞。

“中国质造”撑起厄瓜多尔地震救援生命线

ECU911,中国质造!

“你好,这里是ECU911。”强震发生以来,位于马纳维省首府波托维耶霍市的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接警电话的红灯不停闪烁,应急指挥大厅里气氛紧张、凝重。目前,这里已成为该国震区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及新闻发布中心。

4月17日晚,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在这里第一次就灾情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

数天后,同样是在ECU911中心,总统科雷亚23日再次现身并宣布了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新统计数据。

该国安全协调部部长纳瓦斯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中国公司为厄瓜多尔打造的ECU911中心这套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平台,厄瓜多尔在这场大灾难中面临的困难将不可想象。

以国家安全综合指挥中心救灾站点为代表的中国承建项目以过硬的质量,在此次强震中立得稳,顶得上,用得好,“中国质量”和“中国标准”经受住了强震考验,并在震后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赢得厄民众的称赞。

每天接警数千起 ECU911撑起震时保护伞

连日来,求助信息通过电话、网络APP软件、公共设施的一键输入应急按钮等方式源源不断汇入ECU911中心。3秒钟内,报警人的求助信息便出现在3台显示器上,分别显示报警人位置、电子地图、事件记录和可调度资源等信息。在调度员的协调下,一幕幕与时间赛跑的营救在地震灾区展开。仅在当地时间17日凌晨至早7时,ECU911系统就接警5600多起。

地震发生后,由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CEIEC)与54所远东通信公司共同打造的厄瓜多尔“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在灾区承担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获得了厄官方的好评。“中国企业为厄瓜多尔打造的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在地震灾害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正在紧张指挥协调救灾工作的厄瓜多尔安全协调部部长纳瓦斯4月17日在基多对记者说。

据悉,该系统于2011年开始建设,2015年全部交付运营。作为覆盖全国的公共安全和应急平台,该系统整合警察、交通、消防、医疗等7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实现了对应急事件跨部门、跨地域的联合处置。

一个4岁小女孩在废墟中被埋近8个小时后,被救出时已奄奄一息。可是这时候震区所有的医院都因满员或损坏,无法提供救治。救援队联系ECU911系统,经过紧急协调,军队派出直升机将小女孩紧急送往瓜亚基尔医院进行救治。目前小女孩已脱离生命危险。

截至目前,ECU911系统仍在持续稳定的运行中,全程未发生任何技术问题,被ECU911系统拯救的生命数量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着。厄瓜多尔安全协调部部长纳瓦斯17日表示,ECU911系统在本次抗震救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灾民的受灾情况第一时间送达有关部门,减少了救援的时间,提高了政府的救援效率。

Portoviejo,厄瓜多尔,4月18日地震后楼房倒塌

“我很感谢中国政府,以及各界民众在厄瓜多尔遭受灾难的时刻与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厄瓜多尔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

“中国技术编织了一道实实在在的安全网”

ECU911指挥部资源协调部主任、厄方官员赫拉斯表示,自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起,中方的专家团队就一直坐镇现场,短短半小时内就解决了本地运营商网络的故障,使系统一直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和稳定的运行状态,为这一罕见灾难时期的厄瓜多尔民众提供了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盾。

据悉,根据CEIEC和厄瓜多尔安全协调部的合同,ECU911项目的质保和技术服务已经过期,从商务和法律层面来说,CEIEC“没有责任”为其继续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但在灾难面前,中方企业坚持履行身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技术服务团队毫不犹豫投入到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即便是震区连续发生6级以上余震时,中方人员也未撤离。

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很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ECU911的16个指挥中心均不同程度受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刻不容缓。54所驻ECU911瓜亚基尔中心运维的工程师赵立军和驻基多中心运维的工程师孙健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与CEIEC及厄瓜多尔的工作人员一起对系统设备逐一检查,迅速修复指挥中心硬件设施,恢复指挥系统报警、救援、应急处置、救援力量调拨和协调等功能,确保了ECU911系统良好稳定地运行。

厄瓜多尔副总统格拉斯自地震发生之后便一直在基多国家级中心全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亲眼见证了副总统和安全协调部部长等政府高层在ECU911系统为其提供的震区监控视频、资源分布、受灾情况等重大信息的帮助下,得以及时进行有效地指挥和决策的全程。

犯罪率下降24% “中国质造”守护厄全境

在厄瓜多尔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醒目的宣传牌,跟当地人说起911,他们都会笑着竖起大拇指说“Chino,Chino”(西班牙语“中国人”的意思)。

该系统包含超过20个分子系统,包括一体化接处警系统、智能分析模块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GIS地图系统、一键报警系统等。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为厄瓜多尔安全协调部以及ECU911指挥部提供了该系统所有的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建设了总共16个中心,包括基多和瓜亚基尔两个国家级中心,五个地区级中心以及八个省级中心,再加上一个建设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应急指挥大厅,为该系统配置的数千个监控摄像头、一键报警等外部设备已经遍布厄瓜多尔所有的城市。另外,该系统采用了双备份冗余设计,在通信链路、电力供应和数据中心等所有重要节点都进行了冗余热备设计,16个中心之间也互为备份,具备强大的抗灾能力。911项目国家总指挥塞萨尔·纳瓦斯参与了项目筹建过程,他用“专业、快速、有效”3个词来评价他的中方合作伙伴。他说,项目建成后,系统将覆盖厄瓜多尔全境,为全国99%以上人口提供安全保障。

以防范犯罪为例,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厄瓜多尔犯罪率下降24%。对此,总统科雷亚曾多次表示感谢。

“中国技术编织了一道实实在在的安全网。”厄瓜多尔安全协调部部长纳瓦斯·塞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了拉美,也与我们的人民建立起了最真挚的友谊,厄瓜多尔人民感谢中国。”

“中国力量”搭建救灾网络 厄瓜多尔灾民称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果断出击,中资企业有担当

在厄瓜多尔的中国企业“果断出击”。马纳维省波多维耶霍市是地震重灾区,承担医院建设任务的中工国际第一时间从工地调集挖掘机、装卸车、吊车等装备支援救援,还派出了中方工程师协助操作设备。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发挥技术特长,依托承建项目,为官方救灾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保障灾区道路、通讯畅通。中国在厄电信企业华为在地震发生15分钟内,就开始组织人力安排抢修通讯线路。还有部分企业组织员工参加义务献血,向灾区医院提供急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自行组织车队向灾区运送。同时,来自中国国内的专业救援组织、慈善机构等民间和官方的力量搭建了多个救灾网络,助力厄瓜多尔的地震救援工作。

“不是不害怕,只是还有人需要我们”

“废墟,尸体腐烂的气味,这就是重灾区。从踏入这里开始,我的人生改变了——我们要更努力地去生活,去爱,去原谅,去帮助他人。灾民们生活在恐惧、饥饿、伤痛中,其他人难以想象。”

厄瓜多尔人埃德加·巴卡是华为厄瓜多尔代表处的司机,他23日随华为中方员工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救援队、明珠救援队一起去重灾区捐献救灾物资,第二天凌晨返回驻地后沉重地写下了这段话。

4月18日上午,在厄方协助下,三峡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组织的救援队伍携带了挖掘机等救灾设备和食品、饮用水、床垫等物资于到达波多维耶霍市,随后经过18个小时日夜兼程,被派往距震中70公里的重灾区哈玛市(Jama)进行救援。当地受灾严重,救援队伍立即展开进场道路抢修和清理工作,为后续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提供便利。在灾民安置点有一名刚刚出生38天的幸存婴儿,由于缺少母乳生命垂危,救援队随队医生得知情况后紧急寻找奶粉,并为这名婴儿和两名孕妇进行了健康检查。厄总统科雷亚亲自向这支冲在最前头的队伍表示感谢。

ECU911大楼里,中工国际厄瓜多尔分公司的员工们正在忙着将食品、生活物资分类打包,和紧急购置的床垫一起送往灾区。身着橙色条纹背心的公司员工走上一线发放物资,劲儿大的帮助人手不足的医疗队,承担起了抬担架的活儿。

中国电建出动7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3台发电机和几十人的救援队伍赶到前线,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启动救援计划,并着手和救援指挥部商讨建设安置房的事宜,不到两天的时间便确定了工程选址。

华为在强震发生后仅15分钟,紧急成立BCM(业务连续管理)应急小组和交付保障团队,主动联系运营商客户,半小时内集结完毕,着手定位解决问题,协同开展通信保障工作。由中方和本地员工组成的抢通小组,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深入重灾区抢通设备。由于震区电力系统受损严重,华为公司加紧调派和采购设备,疏导话务拥塞。20日,震区瓜亚基尔的通信故障已经部分修复。截至目前,抢险还在继续,工程师们依旧在现场值守。

“到厄瓜多尔3年多来,不时会有小震,但这么直面生死还是头一次。”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在厄瓜多尔中工国际工作的潘佳锋仍心有余悸,才20多岁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灾难会距她如此近。“震动很厉害,而且时间很长,墙上的粉尘簌簌往下掉,镜子也都砰砰砸到地上。隔壁邻居在尖叫,大楼的警报声此起彼伏,我赶紧跑到厕所躲起来。当时忍不住想,悲剧了,要客死异乡了。过了一会,听见有人往下跑,我也飞速地奔了出去。街上挤满了人,大家都一脸惶恐。当天我们几个同事在外面溜达到半夜,不敢回家。”

辛克雷水电站大坝 中国电建供图

中水电TP水电站项目 中水电供图

索普拉多拉水电站 中国电建供图

ECU911中心内景图

潘佳锋说,重灾区波多维耶霍和埃斯梅拉达等地都有公司同事,但谁都没提撤退,而是一鼓作气向前线冲。“好几个厄瓜多尔同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当地天气又热,满城都能闻到尸臭味。想想在当地的中方同事不少都跟我一般年龄,怎么能不害怕!”她说,一开始不理解前线的伙伴们怎么还不赶快躲起来,但他们对她说“不是不害怕,只是还有人需要我们”,大家都在当地待了两三年,有感情了,现在一眼望去这座城市满目疮痍、遍地废墟,活着的人都经历了最惨痛的“世界末日”,怎么能不心疼呢?

“我们有个同事马上就要当爸爸了,原本计划地震第二天就休假回国陪产,结果遭遇了地震,到现在还在一线奋斗着,为了更多的生命在奋斗,为了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在奋斗。”潘佳锋说。

在72小时地震黄金救援期内,在厄中资企业与厄救援部门齐心协力,奋不顾身抢救生命,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

“系统早一秒恢复,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新能源电站项目是中资企业在厄瓜多尔的投资重点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项目多位于地震重灾区内,但中国工程经受住了天灾的考验,在险境中成为保障居民生活的“要塞”。

葛洲坝集团在厄瓜多尔承建的7项工程,都挺过了灾难,各项目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均保持完好。在位于震区内雅蔡大学城项目以优良的建设质量经受住了大灾的考验,已完工的教室、公寓、实验室等因为“够结实”,已被用作临时避难所和救援物资存放点。另外,索普拉多拉水电站首台机组正以每天50万度的发电量源源不断提供电能,为抗震救灾提供电力保障。

中方承建的震区内10条道路和两座桥梁无任何结构性损毁,承载了抢险救灾运输的重任,体现出过硬的工程质量。中国电建位于震区的在建三条公路遭受损坏,立刻将日常施工转为抗震救灾。截至19日下午,出动了3台挖掘机和3台自卸车,基本疏通了主震区之一埃斯梅拉达斯省总长54公里的TONCHIGUEBUNCHE路段,为外部后续救援打开了通道,同时保留部分设备在现场,防止余震造成道路再次堵塞。

中国电建集团旗下中国水电承建的厄瓜多尔国家级工程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位于厄瓜多尔东北部,总投资23亿美元,总装机150万千瓦,年发电量88亿千瓦时,是利用中国技术、中国资金在拉美建成投产的最大规模水电站。项目首批4台机组刚刚在4月13日并网发电,4月16日就遇到突发地震。辛克雷水电站机组先进的监测系统立刻检测到了电网系统异常,启动保护系统,机组自动关停。项目部技术人员周密部署,对水电站首部枢纽、输水隧洞、调节水库、地下厂房等各部位进行了系统排查,确认电站安然无恙。震后第二天,电站即紧急恢复发电,在厄瓜多尔方面的请求下,电站随后紧急新投入一台机组运行,增加了总发电量,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保障。经过强震的洗礼,这一中厄产能合作典范工程被当地人民称为厄瓜多尔的“擎天柱”。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TP项目位于首都基多所在的皮钦查省,处于地震影响范围内。强震发生后,中方人员立即对施工的大坝、隧道、调压井、变电站等现场进行认真检查,强震没有对永久工程造成破坏。

马纳维省波多维耶霍(Portoviejo)市靠近7.8级的震中,是地震重灾区之一。中工国际承建的波多维耶霍医院项目就位于此。由于医院项目工程质量过硬,除了当天新砌的部分内墙因仍未达到强度而损坏外,其余没有任何结构性损毁。此外,前文提到的7座ECU911站点也是他们建设。

在受灾最严重的曼纳比省,中国电建还有四所学校在建。中国电建厄瓜多尔分公司经理刘爱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强震发生后,当地居民第一反应就是到这几所学校避险。地震后经过检查,学校新建建筑仅有小部分墙体、天花板和地板受损,主体结构均保持完好,经受住了考验。

为了保证震区最中心地段ECU911系统能及时接收报警电话、协调救灾,中电子4位年轻的工程师冒着余震随时发生的危险,赶赴波多维耶霍解决强震造成的系统故障。年仅25岁的贺泽成是这次维护任务的领队,直到现在,他还没勇气向家人们坦白这次“说走就走”的震区之行。“看着中心外面倒塌的房屋,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可一进到中心,就只想着尽快修复系统。系统早一秒恢复,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所以容不得自己多想。”

强震后的厄瓜多尔承受着苦难,身在异乡的中国力量担起重任,为当地人民建起一堵安全墙。

4月21日下午,中资企业商会在厄公共工程部举行了物资捐赠仪式。厄石油部副部长对中资企业对厄方无私的帮助表示感谢,希望中方能够在未来的灾后重建中继续发挥作用。安第斯石油、川庆钻探、中铁建铜冠、葛洲坝、中石油地球物理、中油测井、中石油工程建设、中石油技术开发、中水电、华为、哈电国际、中电子等13家企业积极响应,共筹得善款约11.8万美元(含葛洲坝集团对Yachay智慧城及中电子对安全协调部的捐赠)。

强震后,波托维耶霍一直停水停电,商店关门停业,物资匮乏,进城道路多数塌陷,救灾物资运输困难。18日,由当地中资企业提供的10辆卡车,满载食品、瓶装水、床垫、床单、蚊帐、被褥、卫生消毒用品等灾区急需物资,分别从瓜亚基尔、基多等地出发,前往波托维耶霍、佩德纳莱斯、埃斯梅拉达斯……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影响着重大灾情救助的实施效果,对于许多国际慈善机构都是个难题。而我国的企业承担了捐赠-运输-分发的全链条工作,为的就是一袋大米、一瓶水也要递到灾区老百姓手中。

此外,国药集团已向地震影响较为严重的5省份34家医院交付总值约1400万美元的设备,包括数字X光机、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等共39种产品,总数量近5800台套。灾区医院正在使用上述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为灾区人民提供救治。

大爱无疆 “中国队”在行动

震后第一时间,中国民间救援队跨越太平洋,来到厄瓜多尔强震的重灾区,运用专业的救援设备和技术,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上演一幕幕“大爱无疆”的感人画面。

厄瓜多尔当地时间20日15时,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队(中扶救援队)、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公羊救援队)和中国明珠国际救援队(明珠救援队)等队员乘坐民用航班抵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在中工国际和华侨商会的协调下,救援队搭乘军用飞机火速进入震中马纳维省。21日凌晨,记者跟随公羊救援队赴此次地震的重灾区——马纳维省佩德纳莱斯市进行救援。

4月21日上午9时许,公羊救援队抵达佩德纳莱斯,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烈日照射下的空气中,弥漫着救援队员们所熟悉的尸臭。短暂歇息、基地建设、检查装备、计划制定,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队员们立刻投入救援工作。

在佩德纳莱斯视察灾情的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

奈斯琪美是一位38岁的高龄产妇,进行完剖腹产手术不久就遭遇了此次大地震。附近的医院在此次地震中完全损毁,当地炎热的天气使她的伤口开始感染发炎,并有恶化的危险。

公羊救援队医疗官徐音决定立即为她进行拆线和清创手术,副队长吴刚用手电补充照明,随队翻译杨小华则成为一名称职的护士。手术时,刚出生8天的宝宝就一直躺在母亲身边。手术成功了,队员们虽然满头大汗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欢畅和喜悦。

21日当天,公羊救援队医疗组共完成穿刺手术1例、清创手术3例,救援组则为灾民搭建了多座帐篷。

当天营地晚餐时,白米饭、一瓶腌生姜、一瓶腌鱼就是队员们的“美味佳肴”。又是一次余震之后,伴随而来的是一整夜的倾盆暴雨。这是公羊救援队抵达重灾区后的第一个夜晚,队员和当地志愿者共12人挤在一个帐篷里,暴风雨的呼啸声伴随着队员们的鼾声,谱出了一曲奇特的南美雨林“交响乐”。

家住佩德纳莱斯市郊的赛萨琳娜老奶奶已经83岁高龄,是7个孩子的祖母,居住在一处已建成13年的木板房里。赛萨琳娜告诉救援队队员,地震来袭时,木板房就像一艘处在狂风暴雨中的小木船一样剧烈摇晃,幸运的是一家人全都安全逃了出来。

望着眼前这位老奶奶和随时要坍塌的木板房,队长何军和队员们决定为她建一处防震庇护所。队员们勘察了附近的地形,进行了设计规划,购买了建筑需要的木桩和板材。不到24小时,这座抗震小屋便搭建完毕。

何军介绍,虽然这只是一间就地取材的简陋木、竹榫卯结构房屋,仅有9平方米大小,但却可以抗震、避风、挡雨。在新建成的屋子前,老太太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着何军的手不肯松开,眼角泛出了感激的泪花。

22日中午,队员们刚从救援现场返回营地,正在佩德纳莱斯视察灾情的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来到了他们面前。科雷亚用力握着何军的手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从遥远的中国来!”正当科雷亚准备和队员们合影时,翻译杨小华对科雷亚说:“总统先生,我们已经5天没有洗澡,身上都很臭啦!”科雷亚回答道:“不不,你们的味道很香很香。”说完,又与何军和杨小华热情拥抱。

大灾无情人有情,国家有界爱无疆。强震可以掠夺生命,却夺不去生活的希望;可以震毁房屋,却震不塌重建的信念。正如在机场迎接中国救援队的当地民众费尔南达所说:“此刻我们感觉并不孤单,因为有太多的人帮助我们。我们对中国救援队充满信心,感谢他们的到来。我们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厄瓜多尔一定可以重新站起来!”IDC

结语

中国和厄瓜多尔2015年结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次地震灾害的考验中更加坚实;中厄两国的务实合作,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更加紧密。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向厄瓜多尔灾区民众传递着爱心和希望,抚慰着这片受伤的土地。

猜你喜欢
厄瓜多尔救援队救援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防化医学救援队的培训与演练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厄瓜多尔的奇特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