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认证在中国的实践

2016-11-05 07:21张军赵劼
森林与人类 2016年8期
关键词:林产品工作组试点

张军 赵劼

从1995年开始,中国政府的有关人员参加了由联合国组织的“政府森林问题工作组”和“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会议,参与了一些涉及森林认证问题的国际研讨。1998年,中国林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在国内开展了森林认证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森林认证的引入、中国森林认证原则和标准的建立、森林认证国家工作组的组建以及森林认证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探索森林认证的发展道路。随着森林认证在全球的迅速推广,中国作为林业大国充分认识到森林认证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林产品国际市场准入、维持并扩大林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方面的积极作用。2001年5月,中国成立了“中国森林认证工作组”。该工作组由来自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木材加工企业、森林经营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各方面代表组成。工作组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工作组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会议,各方代表就中国森林认证的发展道路、认证标准的制定以及所需要的政策措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向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有关森林认证的政策建议,并通过出版《森林认证通讯》和开展研讨培训,以及媒体宣传和推广活动,推动了森林认证理念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2001年,国家林业局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了森林认证处,负责建立中国森林认证体系,规划制定和管理森林认证相关活动。2001年7月,国家林业局成立了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建立中国森林认证标准与指标体系、制定森林认证政策、开展组织机构建设与运作、加入国际森林认证组织等工作。2002年,森林认证作为一种新的认证制度纳入国家统一推动的认证制度中。2003年中国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为森林认证在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年在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广东和四川6省开展第一批森林认证试点工作。2007年1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广西、云南、海南、安徽、河北六省开展了第二批试点。 2007年12月,在山西、辽宁、江苏、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和陕西8省开展第三批试点。2008年12月,开展第四批试点工作。2011年,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认证,江西省靖安县成为中国南方首个试点。2011年—2014年,全国范围内共新设立各类森林认证试点38个。其中,黑龙江省7个,吉林省和江西省分别4个,浙江省3个,内蒙古、福建、广东省分别2个,其余省(区、市)各设1个试点。试点内容涵盖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非木质林产品、竹林产品、生产经营性珍稀濒危物种、森林生态环境服务等领域。

2009年11月,经国家认监委批准,中国国内第一家具有森林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北京中林天合认证中心正式成立。2014年,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和江西山和森林认证有限公司也成为中国首批森林认证机构并开展认证业务。截止到2015年3月,中国森林认证体系认证了29家森林经营单位的727.86万公顷森林。非木质林产品认证面积达578.32万公顷,已有坚果、菌类、山野菜、蜂产品等四大类非木质林产品通过认证并贴标上市,还有21家林产品加工制造企业通过了产销监管链认证。

2009年中国向国际森林认证体系(PEFC)提交了会员意向申请。 2011年7月,中国森林认证管理委员会(CFCC)正式成为PEFC国家管理机构会员。2012年9月,CFCC正式向PEFC秘书处提交互认材料。2014年2月,CFCC与PEFC实现互认完成。这标志着中国森林认证体系获得了国际主流森林认证体系的认可。按照互认协议,今后凡是通过中国森林认证体系认证的林产品,将获准使用中国森林认证标识和PEFC标识,通过CFCC认证的林产品将因此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认证也经历了10多年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森林经营单位获得了森林认证证书,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获得了产销监管链认证证书。这些经营单位和企业在开展森林经营或产销监管链认证的同时也结合自身条件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森林认证实践与模式,为完善中国森林认证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产品工作组试点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32个工作组印迹 >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绿奥诺林产品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我国首部地方性林产品名录公布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