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情境创设的“关键词”

2016-11-07 14:20乔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关键词负数倍数

乔华

摘 要:利用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主动探究是数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情境的质量高低、与课堂内容的切合度等都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因素。为了凸显情境教学的魅力,我们要抓住情境的“关键词”,立足有效,着力于情境创设中的细节来认真专研和把握,努力推动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契合;贴近生活;点到为止;宁缺毋滥

情境教学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历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情境教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教师们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有更高涨的学习乐趣、更强烈的求知欲、更饱满的探究热情,因而也会有更丰富的收获,更多的沉淀和领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营造不同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再结合学习材料的特点和教材编写的体系来寻求一个最佳切入点,以便拉开学生主动探究的序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学情,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推动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事半功倍。情境的创设也应当遵循这样的理念,要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学习之中,并且带着经验这个“宝箱”,通过课堂上的迁移、整合,提升数学认识。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商场中坐电梯的情境,课件展示了电梯中的按钮,然后揭示了问题:两人购买了一大堆商品,想要直达地下车库开车回家,应该按下哪个按钮?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将学生拉进了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他们很快指出应按下“-1”这个键,并说出原因:地下车库是位于地面之下的,在用数字来表示它的位置的时候,这个数应该比0小,所以应该用负数表示。接下来在引导学生观察按键并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们找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电梯中的按键为什么没有“0”,如果电梯上还有“-2”这个按键,其对应的位置是哪里……通过语言描述和画图表示等方法,学生详细地研究了这些数对应的位置,对负数建立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加准确的定义。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负数,学生想到了海拔高度、气温中的负数,并通过同样的手段来体会这些负数的含义,找出了它们的共性:低于0。

在这个案例中,电梯中的“-1”楼层直接勾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以生活为依托,迅速切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1层在地面之下”这样的描述以及画图来表示出-1、-2的位置等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负数小于0这个特点,还顺带体会到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之后再在生活中寻找负数的原型来确认自己的发现,巩固已有的认识,学生对负数这个概念的认识就根深蒂固了。这样的情境直达主题,而且很好地将数学与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有水到渠成之感。

二、找准时机,撩拨学生的情绪

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堂的开始,只要有需求、有作用,我们都可以依靠情境的力量来促使课堂更好地发展。当学生思路不够开阔时,当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时,当学生认识不够全面时,我们都可以创设情境来撩拨学生的情绪,推动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探索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我直截了当地引导学生研究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点,然后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大家的观察,很快就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点,那么3的倍数一定也很容易找到规律,不如我们来个比赛,看看是你们还是老师能更快地找到下列数中的所有3的倍数。以此为引子,师生之间很快进行了一场比赛,并且不出所料的是,很多学生找到了“253、59、86”这些“3的倍数”,在发现自己的速度比老师更快之后,学生们欣喜若狂。随后我组织了交流活动,验证双方找出的是不是3的倍数,在用除法来验证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时候,学生们傻眼了,他们发现这些末尾是3、6、9的数并不能被3整除。“难道其中隐含着什么奥秘”?学生的兴趣被撩拨起来,他们强烈要求再给一点时间,于是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利用百数表来寻找规律。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所有的小组都成功了,通过对百数表中3的倍数的观察,学生发现其排列很有规律,因此将这些3的倍数分组,发现每组数中各数位之和都是相等的,并且都是3的倍数。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再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规律写几个数来计算验证,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对于3的倍数的特点认识得就更加深刻了。

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点的时候是主动的,探索的欲望相当强烈,这些都要归功于情境的创设,通过师生间的游戏对抗,学生否定了原有的臆想,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欲望,这为他们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情境可以像案例中这样的无所不在,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再出发,给他们的探究注入燃料,情境的功能就显露无遗了。

三、点到为止,服从教学的大局

宁缺毋滥是情境创设的原则之一,当我们创设出适切的情境后,学生可以由此出发,将知识和经验,猜想与实践联系起来,当我们沉迷于情境,过于关注情境本身而忽视了情境的引导价值之后,情境就容易成为“美丽的负担”,反而冲淡了数学学习的主题。因此,利用情境来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服从教学的大局,点到为止,杜绝为了情境而情境的行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记得一次教研课的磨课中,课题是“平移和旋转”,面对这样生动的教学内容,我选择创设一个游乐园的情境。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首先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你选择其中的哪些项目?学生们各抒己见,言语中充满了欢乐与向往。虽然我及时地将问题引导到这些器械的运动方式上,但是整节课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沉迷于对这些项目的回忆中,他们有时会故意大声发出“哇”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小声地与邻座窃窃私语。课后反思这个情况,我认为课堂上与学生有过多的非数学因素的交流是主因,在这个情境中适度地交流是可以的,但要控制交流的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在数学学习上。再次执教的时候,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避免了个别回答,而是整体发问:喜欢到游乐场去玩吗?见过这些项目吗?你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眼光牵引到各项目的运动方式上,与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保持一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也能把握数学学习的中心。

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广泛的,情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但要创设适切的情境,还要巧妙地运用它,要遵循服务于教学这一主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情境的效果,让课堂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适度开放,赋予广阔的空间

情境具备多元的功能性,对整个课堂学习有统领的作用,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但有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就是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渠道,并通过个人及集体的力量去尝试、探索、发现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创设的是一个寻宝情境:学生获得的线索是宝物藏在离现在位置3米的地方。面对这样的线索,学生很快想到了前、后、左、右几个不同的方位,脑筋转得比较快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可能,除了这四个方位之外,还有很多离中心3米的地方,将这些可能的点都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借助这样的情境,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并在建构圆的过程中把握住圆的两个重要因素:圆心和半径。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认识进一步探索圆的特点,研究画圆的方法等内容,学习得很顺畅。但是课堂之初创设的情境并不仅仅到此为止,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我再次将情境拿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宝物是不是一定在这个圆周上?学生的眼光再一次发散,从平面上的圆发散开去,到了空间上,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圆球”,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情境具备这样的魅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一步一步加深,他们的思考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其思维也将是跳跃的。

总之,情境教学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要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原则,找准情境创设的“关键词”,从细节入手来不断打磨、不断提高,使得情境能成为学生的知识源泉和问题中心,为他们的课堂学习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关键词负数倍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绝对值的作用
学好乘方四注意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关键词”
“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