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南阳方言“路数”

2016-11-07 07:02岑俊毫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岑俊毫

摘    要: 南阳地处华中与南楚交界,自古文人墨客云集,故其方言富含浓郁的荆楚风味与鲜活的儒学色彩。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南阳方言中“路数”一词的认知动因、推理逻辑和动态意义建构过程。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南阳方言    路数

一、引言

南阳地处华中与南楚交界,自古文人墨客云集,故其方言中富含浓郁的荆楚风味与鲜活的儒学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目前,国内学者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方言的研究屈指可数,研究多侧重于语言的表面形式及静态模式。汪少华等虽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歇后语,为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更细致地阐释了歇后语的认知动因、推理逻辑和意义建构过程,证明了该理论对歇后语的解释力,但缺乏地方区域特色,只是对歇后语做了统一的解释。周红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东北方言“整”进行了语义阐释;陈盈盈等也从认知层面对台州熟语的意义建构进行分析,为方言熟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因此,本文在对南阳方言“路数”的意义特征基础上,借助概念整合理论,对“路数”的意义建构过程及认知机制作了动态解读,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南阳方言的语言幽默和文化魅力,为传播南阳方言文化贡献微薄之力。

二、概念整合理论

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就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整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人们在进行思考或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不断理解自己思考的内容或他人的话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因而会不断构建一些概念包,存储于虚拟的心理空间里。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四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Ⅰ、输入空间Ⅱ、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其中,输入空间Ⅰ又被称作始源域,输入空间Ⅱ被称作目标域,这两个输入空间包含来自各自范围和框架的相关成分和信息,也包括一些语境、文化或其他背景知识,类属空间内容主要来源于两个输入空间的映射,该空间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并决定跨空间映射的内容。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概念结构进行整合操作,并形成层创结构。概念整合过程由构建、完善和扩展三个基本过程组成。“构建”是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通过跨空间映射把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的过程;“完善”是把两个输入空间与人们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和背景知识相互匹配的过程;“扩展”是对“完善”了的概念进行加工整合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有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即产生层创结构。

三、南阳方言“路数”的概念整合阐释

王红梅和董桂荣认为,语境在语言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因其可以为意义的即时构建提供具体的背景信息,促成层创结构的产生。因此,我们把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一个具体的对话场景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和阐释南阳方言“路数”的认知动因和推理机制,并分析其动态意义构建过程。

(场景:学校餐厅,两位南阳籍学生边吃饭边讨论)

小张:你下周末是不是去郑州参加足球赛决赛?

小王:对呀。咋了?

小张:想让你帮忙买本翻译书,我急着使,这书该南阳买不着,网上又没货。我听说郑州有,只好请你帮忙了。

小王:行啊。好办的很。你把书名发给我。

(小张拿手机发微信)

小王:收到。买回来了给你说。

小张:那先谢了啊。到时候请你吃饺子。

小王:不用,你抓紧复习考研吧。这眼看着都要考试了。

小张:那不行,必须得请,老是请你帮忙,我自个儿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小王:哎呀,你这人咋整路数(1)?咱俩啥关系,是不是。

小张:对了,你们那足球赛准备的咋样了?把握大不大?

小王:这可说不准,预选赛跟对手较量过,踢球都不照路数(2),并且超级强势。牛的很。有压力呀。

小张:说来听听。

小王:就说他们那前锋吧,你看着他那架势老是慢悠悠的,跟没事人一样,可谁知道他一接着球一下儿都跑没儿影儿啦。等到球都进来俺们都还某反应过来哩。这哥们曾经在往届比赛连续上演两场“帽子戏法”呀,兄弟!

小张:爷汰!那防他那人脑子得转哩快才中啊。

小王:肯定啦。就这都给人折腾得不中啦。快也不一定跟得上啊。那传球你眼看是朝前,脚尖一抹球往后跑了。出其不意啊。

小张:某事,你们好好研究研究他们那路数(3),想想招儿。咱理工校队也不是吃素的。个个十八般武艺,也都厉害着嘞。

小王:哎呀,咱跟人家实力相差不是一星半点啊。俺们几个都想好了,尽力而为,踢不赢拉倒,就当学习经验了。

小张:嗯,有这心态都行。

“路数”的基本义为“途径;门路;路子、着数、底细”。“路数”一词最早是客家话,是武术招式、套路的总称。古时客家人尚武,常有摆擂台活动,胜者被拥戴。擂主功底扎实,武功高强,挑战者必须心中有数,找到破解对方的套路。在南阳方言中,“路数”(1)是“客套,客气”的意思,“路数”(2)(3)是“规矩,章法,套路”的意思。所以,小王所说的“踢球都不照路数”是“不遵循常规,不按常有的套路踢足球”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将重点分析“路数”(2)(3)在此对话中的含义与应用。

如果想真正理解“路数”在此对话中的应用,就必须了解足球术语“帽子戏法”的内涵。在足球比赛中,“帽子戏法”指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但不包括在决定比赛胜负的点球大战中的进球。由此可见,小王口中的这位前锋的球技非同一般。所以,两个足球队的竞技如同擂台上的比武,这无形当中就会将他的同乡小张长期记忆中的比武图示激活,进而说出“你们好好研究研究他们那路数(3),想想招儿。咱理工校队也不是吃素的。个个十八般武艺,也都厉害着嘞”。

我们不难发现足球竞技与擂台比武确有可比之处。在擂台比武中,擂主需要使用其擅长的武术套路,即路数,将擂台守住,而攻擂者则需要在比武之前就对擂主的武术套路有所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对,以有效破解擂主的套路招式。在足球竞技中,实力强的一方需使用其擅长的战术,以维护即将到来的冠军地位,而实力相对弱的一方则需在比赛之前就对强劲对手的惯用踢法加以研究,以期扭转局势,反败为胜。因此,作为目标域的足球比赛就与作为源域的打擂具有相同的逻辑关系系统。此外,在足球比赛输入空间中的认知对象与打擂输入空间中的认知对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在其逻辑关系结构中充当相同的作用。Fauconnier与Turner认为映射是不同空间中元素与关系的抽象对应。映射首先涉及目标域与源域之间共有的关系系统,其次则是目标域与源域中的认知对象在共有的关系结构基础上处于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发挥相同的作用。

由此,两个输入空间便形成了:打擂空间(输入空间1)与足球比赛空间(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1的组织框架为“比武”框架,其包含的元素有“擂主,打擂,打擂人,守擂成功或失败”;输入空间2的组织框架为“足球比赛”框架,其包含的元素有“足球队1,足球比赛,理工校队,足球队1或理工校队胜出”。类属空间包含“施与人,行为,受动者,结果”,是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及两个空间向合成空间的选择性投射的基础。在以上两个输入空间中,元素“足球队1”与“擂主”相对应,“足球比赛”与“打擂”相对应,“理工校队”与“打擂人”相对应,“足球队1或理工校队胜出”与“守擂成功或失败”相对应。

通过组合,这种相对应的关系生成,由此,“路数”的概念合成的第一阶段完成。与此同时,“足球比赛”框架与“比武”框架将激活对话者脑中的长期记忆,并启发他们联想出在这两个框架中经常出现的人与经常发生的事件,这也是概念组合中完善这一步骤的重要一环。

被激活的长期记忆包括对话中的“路数”发生在“比武”或“足球比赛”场合中,该背景知识连同两个输入空间中部分元素及结构向合成空间的投射即为完善。扩展这一认知过程是在合成空间中运作的,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投射产生了一个新的层创结构:理工校队的足球队员们要像攻擂者研究擂主的武术套路那样仔细研究对方的踢球方式,以赢得比赛。整个认知整合运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输入空间1:打擂空间

输入空间2:足球比赛空间

图:“路数”概念整合网络

四、结语

依据概念整合理论,本项目从全新的视角对南阳方言的部分典型用法进行了认知解读,我们发现该理论对南阳方言具有很强的阐释力。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源域和目标域是组成隐喻结构的两个主要成分。作为目标域的方言语境运用具有多重属性,当南阳方言使用者熟知源域属性,即这些词语的基本意义后,必须认知目标域的属性,即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在经过组合这一认知过程后,源域和与目标域的属性及储存在南阳方言使用者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同时被激活,该背景知识连同两个输入空间中部分元素及结构向合成空间的投射即为完善。选择性投射与映射以相似性特征为基础,相似性概念的提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概念成功提取之后,对话者为了表达其真实意图,目标域中特定属性的选择便成为其主要的着手点。不可否认,特定属性的选择会受到认知语境的制约。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是指认知主体根据对当前物理环境的模式识别,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运用已有的图式结构中的知识形成语境假设的过程,由此可见,合成空间中的扩展这一认知过程才能实现,并形成相应的层创结构。与此同时,合成空间与整个整合认知网络保持概念的连接。基于以上论述,南阳方言的认知解读过程可以概述为:南阳方言对话者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与相似性概念的提取,经过组合、完善与扩展三个认知整合过程,从而实现认知语境的建构与目标域特定属性的选择,最终形成概念假设,实现语言意义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陈盈盈,李天贤,周京励.概念整合理论对台州熟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J].现代语文(语文研究),2013(07).

[2]王红孝.隐喻理解过程中的制约因素[J].长安大学学报,2009(3):101-104.

[3]王红梅,董桂荣.概念整合理论与习语的理解[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3).

[4]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语研究,2011(04).

[5]周红.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东北方言整的语义阐释[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6]张克宣,潘少甫,冯刚毅,王拥军.咱嘞河南话[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

[7]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8]FAUCONNIER,G.and TURNER,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 22(2): 150-152.

基金项目:南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南阳方言意象建构意义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NGKY-2015-01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