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田螺姑娘

2016-11-08 13:21
数字家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扫地机器人传感器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一定会想起小的时候听过的神话故事,美丽的田螺姑娘能够帮助善良书生打扫房间。其实我一直非常羡慕这个幸运的书生,尤其是当自己需要承当更多的家务,需要打扫房间时,就愈发觉得有一位能帮助自己打扫房间的田螺姑娘是多么的重要。随着智能化的浪潮席卷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扫地机器人这样全新品类的产品开始风靡,田螺姑娘的故事也不再象个神话,但在面对全新产品分类时,消费者不免总是有些迷茫,什么产品好,价格是否合理,都是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不久之前,小米生态链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以1699元的惊人售价发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款产品的独到之处吧。

路径规划的迷思

表面来看,家庭环境似乎并不复杂,客厅、厨房、卧室、书房等布局一目了然。但对于扫地机器人这样定位更加微观的产品来说,家庭实际上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环境,可能存在落差、材质差异,各种家具和摆设都有可能成为不能回避的死角。而类似扫地机器人这样的产品,在进行工作的同时,需要对工作路径进行精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效工作,节省工作时间。

在扫地机器人兴起之初,此类的路径规划大多只是空谈,表面说是有严谨的规划,但实际上产品只是通过有规律的圆周运动来进行覆盖,直到内置系统认为清扫面积已经覆盖整屋面积为止。这样做的记过实际上类似“穷举法暴力破解”,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电池续航能力足够,尘盒容积够大,就一定能持续工作,没有任何效率可言。后来,随着各种传感器的加入,扫地机器人开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化,即通过红外或超声波传感器感知障碍,再通过碰撞传感器来绕过障碍,虽然有一定的路径规划能力,但只存在于小范围,虽然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只会画圈圈,但也绝对很像只会横冲直撞的愣头青。如果用户有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产品,往往具备极高的不确定性,而且每次的运动轨迹都完全不同,有时会频繁出现在某一区域,有时又会干脆忽略某些区域,效果并不算是出众。

米家扫地机器人则是一款具备路径规划的扫地机器人,在路径规划算法上有全新的突破。首先,其机身搭载有自主研发的LDS激光测距传感器,可进行360度、每秒1800次测距扫描,通过类似无人驾驶技术中使用的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实时构建房间地图,再融合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里程计、超声传感器等12类不同传感器数据,将全屋的地面信息反馈给机器人,合理进行清扫路径规划,使机器人能够快速、合理地进行全屋清扫。这种智能的路径规划的优势就是对房间内整体布局的把控,能够让扫地机器人有效提升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米家扫地机器人在价格方面的巨大优势,具备同样路径规划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大多是高端产品,售价大约两倍于米家产品,因此用户自然会用脚进行投票。

关于环境的迷思

前面说到,对定位于微观的扫地机器人来说,家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不同的材质,落差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距离、高度判定失误,也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举例来说,当扫地机器人进行沿墙进行清扫工作时,由于判定墙体距离过近,提前转向或停止清扫,那就有可能带来清扫不全面的问题。而在面对透明材质时,如果不能正确识别,扫地机器人可能会反复进行碰撞尝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损耗。此外,若家中存在台阶,如果扫地机器人不能识别落差,在工作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跌落,导致损坏。

米家扫地机器人配备的12类传感器充分考虑到了大部分可能遇到的状况,在不同的复杂环境都能顺利完成清扫工作。超声传感器可以近距离智能避障,即使是玻璃材质的透明门墙也能正确识别;悬崖传感器可以感应台阶高度,避免跌落;沿墙传感器,能够保证扫地机器人快速进行沿墙清扫,避免反复碰撞;陀螺仪/加速度计,能够控制行进速度和方向;运动控制系统,在面对各种障碍时能帮助扫地机器人智能判断采用什么动作进行越障及脱困。

关于基础参数的迷思

在很多时候,用户会将基础参数理解为想当然的数据,认为多、全、大就一定是最好的,功能多、按键多,设计复杂的产品一般比较受消费者的欢迎。但现实并非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仅仅是边刷的设计就足够让用户琢磨一阵子。

米家扫地机器人采用的是单边刷的设计,配合边刷旁的距离传感器,能够尽量精准地贴合墙壁进行清扫。采用单边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多边刷将垃圾打飞到清扫范围之外。同样,精准的转速控制设计也能进一步降低垃圾被打飞的情况发生。仅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认知和现实中的差距。时下,扫拖一体设计和杀菌等功能也是扫地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卖点之一,但米家扫地机器人并没有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设计功能,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些功能的实现并不完美,当清扫不是那么彻底时,贸然进行湿拖作业很有可能将清洁状况变得更加糟糕,而扫地机器人显然并没有足够的智能对风险进行评估。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某用户家中养有宠物,扫地机器人在无法分辨宠物排泄物的状况下将排泄物在屋中进行了均匀的推撒,然后又进行了了湿拖,用户回家后几乎当场崩溃。

米家扫地机器人配备的是日本原装NIDEC无刷电机,风力大噪音低,最大静压可达到1800Pa,能够有效解决地砖、地板等复杂地面环境,配合中置的复合滚刷以及吸尘口,足以将用户家中保持水准线之上的清洁度。而在尘盒方面,米家扫地机器人配备经过严密密封处理的大容量尘盒,在吸尘口、尘盒入口、尘盒分体结构的结合处、HEPA滤网前后都安装了密封垫,不仅能够提升电机的风压,也能够防止灰尘反向外泄。需要注意的是,米家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可以进行水洗,但由于水可能降低HEPA滤网的性能,因此在进行水洗前需要拆卸HEPA滤网,清洗完毕后需将尘盒上的水擦拭干净后再装回滤网。在续航方面,米家扫地机器人配备有容量达5200mAh的LG/松下原装进口18650锂离子电芯,能够提供长达2.5小时的续航时间,支持扫地机器人清扫最大250平方米的面积,而在通常状态下,扫地机器人在电量低于20%时会直接停止清扫返回充电,充电完成后会继续清扫,这种大容量电池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手段之一。

关于交互的迷思

对一般用户来说,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扫地机器人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命题,在其他品牌的产品上,用户一般是通过按键来进行控制,也用使用遥控器进行控制的进化版,当然还有使用手机进行控制的高级版。不过对一般用户而言,难点基本在于查看清扫记录、远程控制、模式选择以及耗材状况几点上。

小米虽然是一家以智能手机起家的互联网公司,但时至今日,大家已经很难用单一的产品分类来定义小米的产品,尤其是当遇见小米生态链这种智能家居属性极强的产品时,因为现在用户已经可以通过米家这样一个有统一界面的App来控制家中的所有小米生态链产品,米家扫地机器人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方便用户,米家扫地机器人也支持用户不通过网络,直接通过功能按键来进行控制:长按电源键代表开/关机,短按电源键代表启动清扫或暂停清扫;长按Home键代表启动局部清扫,短按Home键代表启动自动巡航回底座充电。

而在米家App中就完全不同了,用户首先可以根据提示添加米家扫地机器人,添加成功后即可出现设备选项。在米家扫地机器人的设备选项界面上,用户首先可以看到今日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路径、清扫面积、剩余电量以及清扫时间,在这一界面上,用户可以控制扫地机器人回充、清扫以及选择清扫模式。而在更多设置选项中,用户可以设定定时清扫、勿扰模式、风机模式,查看七日内的清扫记录,甚至还能查看耗材状态,未来还将支持用户在App上一键进行购买,十分方便。比较有意思的是,米家扫地机器人受困消失在用户视线中时,用户还可以通过“定位我的机器人”选项让扫地机器人发出语音提示,以帮助其脱困。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米家扫地机器人符合小米产品一贯的产品策略,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进阶级的产品体验。我们先抛开其他不说,仅在价格方面,米家扫地机器人简直就是一把带着刀锋的“铁扫帚”,将同等价位甚至高出1000元售价的产品都打得“鼻青脸肿”,锋芒几乎无人能挡。

而在功能方面,虽然还存在些许不足,但这是扫地机器人行业谁也没能解决的技术难点,如依然存在死角,有一定的机率被线缆缠绕,偶尔需要人工干预等,但对于一般想要摆脱繁琐家务的用户来说,日常使用还是足够,尤其是那些家居环境相对简单的年轻用户群体,米家扫地机器人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是我黑谁,处女座用户和强迫症用户在使用扫地机器人这样的产品时,还是需要三思。

猜你喜欢
扫地机器人传感器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扫地也能很诗意
扫地
扫地扫到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