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开发港口岸线积极打造临港产业主体功能区——以象山港南岸象山界为例

2016-11-09 08:33赵寒冰舒承效朱人义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2期
关键词:象山港象山临港

■赵寒冰 舒承效 朱人义/文

有序开发港口岸线积极打造临港产业主体功能区——以象山港南岸象山界为例

■赵寒冰舒承效朱人义/文

象山县地处浙东中部沿海,北部象山港和南部石浦港均属宁波-舟山港范畴。全县拥有大陆岸线349公里,海岛岸线576公里,规划港口岸线71.4公里,其中前沿水深10米以上岸线35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30座。在港桥海大联动时代,必须着力发挥象山港品牌,以大桥东区和西周镇区为重点,有序开发港口岸线,打造特色鲜明的临港产业主体功能区,加快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跻身全省“工业强县”第一梯队,促进象山建设成为浙东著名海湾城市。

一、客观认知象山港口岸线优势,增强开发建设的有序意识

(一)认清象山港区的地理特征,树立遵循自然思想

地形上,属半封闭型海湾。象山港以天然避风良港著称,处于穿山半岛和象山半岛之间,东望舟山群岛,南、西、北三面低山丘陵环抱,口门外有六横岛、佛渡岛和梅山岛等众多岛屿为屏,纵深约70公里。口门段呈喇叭型,长21.5公里,水深7-8米;中段较窄,长7公里,最大水深55米;内湾水域较宽,往西水深逐渐变浅,湾顶水深仅

水文上,东西向通航为候潮式。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其特点是潮差大,各站平均潮差3米以上,且由外海潮波传入引起,属典型的港湾协振潮。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浅海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流向与等深线基本一致。根据西泽水文站2000年实测统计,该海域候潮1小时、保证率95%的水位为2.7米,候潮通航条件较好。但候潮本身也表露出其短板,即不能全时通航。

地貌上,港湾岸滩基本稳定。地貌由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和潮滩组成,冲淤幅度较小,港湾边界基本不变。西泽-横山断面以西,沉积速率缓慢,为稳定型岸滩;以东冲淤有所变化,属微淤型岸滩。口门浅滩水深7-8米,淤积略显复杂。象山半岛地震烈度为VI度,属于弱地震活动区,不必进行抗震设防。淤积较重而且复杂,阻碍着重吨位船舶航行和停靠,如果过度开发港岸,将面临艰巨的周期性清淤工程。

(二)认清港口岸线的区位优势,树立积极开发思想

一是口岸条件优越。可建港口岸线约5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占50%。根据原宁波港规划,设7个作业区或发展区,象山占5席;象山港南岸码头岸线34.42公里,占84.48%;深水泊位46个,占74.19%。象山港大桥以西,黄避岙和西周作业区,码头岸线共计1.4万米,深水泊位26个,陆域纵深分别为600-800米、1000-3000米。象山港大桥以东,贤庠作业区,码头岸线7600米,深水泊位20个,陆域纵深3000米;外干门水运发展区,码头岸线7500米,陆域纵深1500-2000米;港口预留发展区,码头岸线5500米。

二是后方陆域开阔。从西周镇往东至涂茨镇,沿岸陆域纵深开阔,一般可达1.5-2公里。规划陆域总面积82.85平方公里,其中象山港南岸74.75平方公里,占90.22%,能够满足港口多功能拓展需要,有利于发展临港大工业和现代物流业。

三是水陆交通枢纽。从航道来看,北有虾峙门水道——佛渡水道,南有牛鼻山水道,天然水深均在10米以上,最大水深20米以上,10万吨级左右货轮可以乘潮进出。航道具有人工浚深可能性,有着建设大型深水码头港区前景。从陆路来看,象山港大桥、甬台温沿海高速复线、环象山港公路等通行,大幅度提高集疏运能力和辐射能力。

(三)认清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立有序推进思想

第一,主航道有待浚深。近期规划接纳最大船舶为30万吨,要求航道通航水深14米以上,而六横岛以西至象山港南侧湾口天然水深仅7-8米,按乘潮进港要求及单向航道考虑,北航道浚深长约9.5公里,南航道浚深长约11.5公里。远期规划港内为双向航道,需浚深大桥东侧内航道,使其底标高达-14米,满足30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

第二,功能区规划相互制衡。根据宁波市《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与利用规划》,以象山港大桥为界,桥西为生态引导区,桥东为海洋产业区。在桥西,大唐电厂为中心,发展循环经济;从黄避岙-西沪港-西周,建设海湾休闲区。其他功能开发则受明显限制。在桥东,主要也是两大功能区,一是临港装备功能区,二是港口物流功能区。而所在贤庠镇拥有1.2万亩农田,集中在临港地带,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又是《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区位。

第三,管理矛盾明显突出。《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与利用规划(2013-2030年)》均已通过会审。但是仍未编制《象山港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对于南岸区来说,开发利用尚待总规引路。临港涉海项目审批复杂,谋求突破难度较大。海域和岸线管理政出多门、条条分权、条块分割。未批先建、批少建大、圈占岸线现象不容忽视。

二、科学推进产业功能规划建设,增强有序开发的平台作用

(一)进一步创新区域发展理念

1.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为落实浙江省委“八八”战略,象山县2003年开设环杭州湾产业带象山产业区,将象山港南岸区列为重点开发平台。十几年来,象山港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表露出一些短板,面临着新的困域。在新状态下,港区开发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须正面破解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港区新一轮发展的行动指南。南岸区系象山港区域的组成部分,需由宁波市从全局上予以统领。宁波市要将象山港区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示范区,研究制定相应的行动纲领。

2.坚持“四大并重”战略

一是要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象山县已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宁波市将象山港区域规划定位为打造国家级海湾公园。在这个框架下,特别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包括沿港山体环境、通港水系环境和港区水域环境。二是要坚持陆域开发与海域开发并举。陆域开发受到耕地指标的严格控制,既要充分利用好沿线非耕土地(含养殖塘、旱地),开采平整若干山体,同时向浅海滩涂要土地,确保可持续开发地域空间。三是要坚持装备制造与港口服务并举。以象山港大桥为界,大桥西部,西周镇集聚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食品设备等制造业,201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5.52亿元(不含大唐电厂),占全县总量28.15%,超过市区三个街道总量;工业增加值43.37亿元,占全县总量37.29%,超过三个街道和石浦镇总量,已经是县域经济一极。“十三五”期间,在华翔3个“200亿工程”(本部基地200亿元、国内基地200亿元、海外基地200亿元)带动下,西周镇工业总产值将达300亿元。大桥东部,在规划产业区内,有12个装备类重大项目落户,其中4家企业一期投产,2015年产值50亿元,预期“十三五”末可达200亿元。在舟山新区、梅山新区辐射下,物流、仓储、“两个市场”贸易等港口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培育发展前景。在象山打造工业“千亿级”进程中,通过装备制造与港口服务联动发展,该区域最具成为新增长极的潜力。四是要坚持产业发展与新型城市化并行。南岸区呈带状海湾地理特征,较长的带状布局如果脱离块状建设,会制约设定功能的生成,所以要走带状与块状相结合之路。西部的西周镇和东部的贤庠镇均为省级中心镇,按照“产城融合”思路,在区域开发建设中,强化两个中心镇的核心区,兼顾沿线中心村建设,增强功能区发展的公共配套服务。而涂茨镇作为临港产业区与城东工业园连接中心区,则要建设成为新的中心镇。

3.推进“三大融合”机制

一是要与县域发展战略高度融合。象山县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创建全省首个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象山港区作为试验区“一核”,须接受试验区规划引导,建设成全省海陆发展先导区、现代新兴海洋产业先行区。二是要与宁波市涉港县市区发展战略高度融合。对于同港区内的北仑、鄞州、奉化和宁海等县市区,要特别关注其临港开发规划和大项目动态,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壮大自己”的思路,加强联系、融入和对接工作。三是要与两大新区发展战略高度融合。在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之前,象山港为宁波港的八大港区之一;合并之后,成为宁波-舟山港的十九大港区之一。南岸港区的地位和作用,又出现新的变化和趋势。象山县要以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加快融入到舟山新区和梅山新区中去,承担两新区重要的产业功能,成为舟山新区的辐射区和梅山新区的发展区。

(二)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导向

对于象山港区的开发利用,在功能的设定上有多种表述,必须给予明确和统一。

1.确立“海湾城市”的战略定位

象山县整个地理框架以半岛、海岛和海洋构成,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925公里,分别占宁波市67.8%和59.2%。大小岛屿656个,占宁波市80%、浙江省21.4%以上。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仅占全域17.28%。海湾特征及其元素在全国最为典型。参考世界上海湾城市的建设经验,宜将象山城市定位为“中国最美海湾城市”,可以为各种业态的全新发展给定明确导向,也能够全面提升象山县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围绕这个城市定位,将象山港区打造成代表性海湾新区。

2.合理划分产业功能区

大桥以西,黄避岙乡和墙头镇区域,界定为海洋渔业和旅游休闲区。按“港湾小城市”规划建设西周省级中心镇,以沿海南线为发展轴,突出临港产业功能区,东区(长兴港以东)以大唐电厂为主体,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为港湾小城中央商务区,将塘堤打造成以工业文化为特色的时尚外滩,建造5000吨级通用码头,集聚金融、科研、互联网、商贸等机构,开发海景房产和休闲场所。西区(下沈港以西)在象山港二桥拟选址毗邻区块,结合围涂为华翔工业园扩容3平方公里,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以“互联网+汽车”为内核,创建“全球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示范区”,积极研发互联网汽车,建立本部整车生产基地。对于内湾则要联动奉化、宁海共创国家级港湾公园,资源禀赋条件居全县之最的西乡山区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五大通港水系连接,构建“游山玩水”联体型休闲旅游区。大桥以东,着力建设品牌型临港产业功能区,拟定名为“象山港大桥东临港产业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型大平台。地域形态呈倒“L”型,以涂茨镇外干门为节点,分纬向沿港区和经向沿港区。纬向沿港区,西起大桥,东至外干门,北沿岸线并向浅海滩涂(岛屿)延伸,南至临港大道(规划)及其连接的环象山港公路。经向沿港区,西起环象山港公路,东沿岸线并向浅海滩涂(岛屿)延伸,北起外干门,南至大港口南界。由西往东转而向南,基本上为两种产业交替布局,大桥至西泽码头区块,为临港装备基地;西泽码头至青莱山区块,为现代物流基地;青莱山至外干门区块,又为临港装备基地;外干门至大港口南界,又为现代物流基地。

3.科学编制规划体系

象山县编制过《象山产业区A区总体规划》《象山临港装备工业园总体规划》等,但存在着园区名称及功能多变、地域空间过于广阔、物流功能部署不足、大面积农用地转用不现实等问题。要加快研究编制《象山港大桥东临港产业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开发范围与各功能区边界。从总体来看,以路和岸线定界。在纬向沿港区,在岸线与环象山港公路间建造临港大道,西接丹泽公路通西泽码头与象山港大桥,东至外干门大中庄塘连贯环象山港公路。在腹地开阔地带,临港大道与岸线的垂直距离界定为2公里。以临港大道为南界控制线,包括规划围垦区,开发建设总面积控制在6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同步编制若干分区控制性详规。让规划真正可行、可操作。按照“多规合一”思路,将区域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海域使用和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纳入整体。加强相关部门综合协调,尽快完成规划调整及其审批,谋求各项规划无缝对接。

(三)进一步加快区域产业发展

1.先行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业

桥东区所拥有的港口、岸线和岩基等资源条件,对于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业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被列入省、市临港装备业重点集聚区。当前,落户大项目15个,其中装备类12个,4个投产或部分投产,具有“高投入、高产能”特点。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补短板为手段”,建立精准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项目动建及其投产,加快形成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集聚区。围绕宁波天翼装备公司大型石化非标设备基地,加快通港道路及出港泊位建设,早入实现全面投产,争取2016年产值达10亿元。优化宁波新乐船厂一、二期码头条件,争取2016年产值达到10亿元。加快大中庄区块码头和路网建设,推进日星铸造二期、三期厂房建设,确保大型精加工铸件和球墨铸件等项目如期投产,2016年、2017年产值达到20亿元和30亿元。改造提升杭钢富春管业5000吨级码头,促进海洋工程钢管桩业务发展,争取2016年产值达到15亿元。邀请省市领导合力推进中石油海工基地尽快启动。

2.切实提高项目用地成熟度

用地条件成熟度不足,是制约项目引进及其建设的突出因素。在桥东区,要从三方面着手改善用地条件。一要加快构筑路网与区块平基。优先启动临港大道建设,列入县交通工程“三年计划”,尽快使区域范围及其边界明朗化,发挥区域开发建设的大通道作用。对于临港大道-环港公路与岸线间的纵向路网,要提前建成一批,部分先以临时路通行,加快形成全区域与分片区框架格局。逐片逐块有序实施平基工程,尤其要将7000多亩储备土地和新增围垦区由生变熟,为项目即时落户、即时动建奠定基础。二要加快区域产业码头建设。码头岸线是战略性资源,要全面加强管控,对万吨级泊位与深水岸线实行红线制度。即使在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也要预留码头泊位的利用空间。在安排项目选址时,原则上不考虑将优势岸线划给企业独用。建设西泽5000吨级码头改造工程及疏港工程,建成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和大件运输泊位各1个。大中庄5000吨级码头项目建议书已经获批,争取2016年底开工建设,先行满足区块内投产企业通港需求。将贤庠作业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列入“三年计划”,继续深化前期工作。促进宝象物流园区等物流项目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三要加快大项目用地储备。老虎口100亩围涂在完成基础上,紧跟实施平基工程。加快大中庄围涂工程进度,争取2016年底竣工,新增用地740亩。对于已经获得国家海洋局前期审批的大港口围涂工程,要统一思想,从长计宜,不失时机付诸实施,不仅可新增土地6380亩,而且与早期围涂及储备土地连成一片,使经向沿港区可用土地扩展到上万亩。抓紧乌屿山围涂工程前期并及早实施,新增土地5800亩,由此将纬向沿港区完整地连成一片。

3.大力开展临港大项目招商

一要明确项目类型。重点招引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能源装备、重大冶金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增强临港装备工业的集聚力。同时也要引进港口服务型大项目。二要开拓目标市场。注重“市域”招商,即在宁波市域与象山县本土招商。宁波乐惠食品设备、华翔劳伦斯表面处理技术,来自本县西周镇;新乐船厂、日星铸业和天翼设备,则来自宁波。加强“圈域”招商。即在长三角经济圈内开展招商。该经济圈在中国和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世闻名,在舟山新区及其国际江海联运中心建设的新形势下,将会有许多临港项目在长三角寻找落户场所。从全国范围来看,仅上海提出建设重型装备园,所以要充分利用长三角魅力效应和溢出效应,组织力量、重点突破。如杭钢富春、宝象物流,分别来自杭州和上海。拓展“带域”招商。即到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去招商。在长江沿线布局着许多大型临港装备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都认识到“向东是大海”,向东部沿海迁移或布局新兴产业的动因逐步增长,蕴藏着较多的项目源。三要实行多种形式招商。坚持引进“基本型”,即引进拥有自主产品与自主资本的投资主体。重视引进“嫁接型”,遇到潜力型产品与实力型资本的分别拥有者,通过对接促进合作,形成投资联合体。积极引进“极客型”,树立“人才带动、科技驱动”思想,对于潜心研发高新产品且有重大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层次人才,千方百计引进来,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快科技孵化和成长发展。

三、提升优化区域发展支撑环境,增强有序开发的后发优势

(一)努力构建立体型交通体系

从现阶段看,象山县域陆上交通座标纵向为甬台温沿海高速复线,横向为沿海南线象山港段-环象山港公路,座标点位于象山县城近郊。象山港大桥开通以后,乘数效应得到显著发挥。在新常态下,如何壮大优势能量、进一步提升发展速度,需要新型交通体系支撑。象山要以“两纵一横大通道”建设、引进“两铁”和“上天通海”为重点,加快形成海陆空交通大格局。“两纵大通道”是指象山港大桥及甬台温高速复线、象山港二桥及新S203省道;“一横大通道”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复线。“两铁”是指铁路与轻轨。“上天通海”是指通用机场和通商港。加快三门湾大桥及连接线象山段工程,争取甬台温复线2018年底如期通车。建设象山港二桥,拟选址奉化松岙-象山西周,实行公轨两用型。北岸与沿海中线交汇后对接新规划S203省道(鄞州明州大道-沿海中线奉化段),科学谋划新S203省道象山段,由二桥南起,经西周镇儒雅洋片、泗洲头、蟹钳涂-岳井洋西线,至三门湾大桥及接线象山停车区兼互通,与甬台温高速复线、规划省道泗长线(象山泗洲头至宁海长街)连接,穿越象山半岛西部,结合全域旅游景区创建,利用山景、海景生态条件,打造成浙江最美景观大道。两纵通道建设,将使象山全域成为宁波都市圈与温台都市圈的连接中心。根据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战略构想,谋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复线,作为象山县对外交通的横轴线。优化甬台温铁路象山支线设计,以宁海梅林为节点,至奉化站接轨甬金铁路通达义乌站,向东经西周沿象山港通达象山港口外干门港区。通过这条横轴线,分担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功能,使象山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海口岸转换枢纽区。通过象山港二桥将宁波市域轻轨引入到县城、石浦。干门港区南部道人山围垦区拥有2.12万亩可用土地,又位于中心城区东部,拟规划为航空产业区。根据省“十三五”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将象山机场选址在该围垦区。按“国际化通商港”要求建设干门港区,构建陆海空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由此,在象山港南岸形成“一港两门”新格局,即以象山港为纽带,以西周为“西大门”、以干门港为“东大门”,西连“义新欧”班列,东接“世界船队”,县域区位优势将再次获得全面提升。

(二)着力构建干门港开放型门户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对外开放的门户基本设定在石浦港。石浦港早已成为二类开放口岸,现又获准临时开放成为对台贸易试验区、宁波保税区象山合作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象山港口的门户建设也要提到议事日程。干门港地处象山港的门户区,到象山港大桥与中心城区距离分别为10公里和15公里,均在15分钟车程内;东望舟山六横岛,北望梅山岛,与宁波、舟山两市的开放大门户对门,如此优越的地缘关系在全国少有。口门直入三条航道,即北航道(虾峙门水道-佛渡水道)、中航道(六横岛和梅山列岛深水区)和南航道(牛鼻山水道),作业区航道水深8-20米,3万吨级可自由通航,具备10万吨级停泊条件。通过航道拓宽浚深,可让5吨级自由通航、10万吨级乘潮通航并靠岸停泊。南线还具有开发30万吨级双航道的可行性,年通航作业天数在300天以上,在宁波-舟山港里属优质作业区。腹地由联围塘、跃进塘和拟围大港口等片区组成,拥有足够的门户建设空间。加强同舟山新区、梅山新区战略合作,争取列入宁波-舟山港第二梯队港区,在“十三五”启动建设前期工作;抓住宁波市申报梅山新区的战略契机,建议新区以象山港口为中心,将干门港区列为其南区,建设为宁波市重要的国际通商港。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以保税仓储、口岸报关、中转集散、配载运输服务为载体,积极开设窗口平台。编织陆(公铁)海空联运线路,发展以“港船车箱”为一体的“散改集”和“集改散”业务。注重湾区城市设计,全力塑造浙东对外开放新门户形象。

(三)合力构建象山港湾区管理新体制

象山港与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构成浙江省“三湾一港”,而且处于浙东沿海中央部位,在宁波市“三湾”(含杭州湾、三门湾)中承上启下。根据《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涉及北仑、鄞州、奉化、宁海和象山五县市区23个乡镇。在宁波市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区建设中,象山港湾区正是“南统筹”的核心区。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随着舟山新区和梅区新区发展,湾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是宁波市研究探索湾区建设的新时机。借鉴旧金山湾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将象山港湾区建设列为宁波市区域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试验区,组建宁波市象山港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实施“沿港开发、拥港发展”新战略,统筹总体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各县市区重大涉港开发事宜,协同重大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各县市区组建对应的湾区管委会。与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创建湾区协同创新中心。在湾区大联动推进下,象山港南岸必将迎来全线崛起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杭州华正建筑设计院,象山县交通运输局,象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猜你喜欢
象山港象山临港
象山港周边主要入海污染物特征研究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象山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
象山港海域生态分区研究
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