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6-11-09 09:33张小芳陈剑强张小平
新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益气内皮血瘀

张小芳,陈剑强,张小平

1.浙江省荣军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2.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张小芳1,陈剑强1,张小平2

1.浙江省荣军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2.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疾病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23%和85.96%,对照组分别为75.44%和6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E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活血方;心电图;血管内皮功能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09

冠心病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出现短暂缺血、缺氧,导致的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中医学认为该病归属于胸痹范畴,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气滞等,可相兼为病。气虚血瘀型即为该病的常见证型之一。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已取得卓越成效[1~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14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旨在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9±7.32)岁;病程11月~13年,平均(6.17±1.46)年;稳定型心绞痛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57.69±7.51)岁;病程1~14年,平均(6.47± 1.58)年;稳定型心绞痛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 min,可数天1次,也可1天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标准:症见胸痛胸闷,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年龄40~75岁;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所致胸痛者;合并肺、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重度心律失常者;过敏体质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降脂、降压、降糖、维持酸碱平衡等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天口服1次,每次100 mg;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每天口服2次,每次12.5 mg。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处方:黄芪30 g,党参、当归、川芎、瓜蒌、白芍、白术各15 g,桂枝、赤芍各10 g,炙甘草5 g。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服药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②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③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2组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装于含有适量抗凝剂的试管内,缓慢摇动试管12次(操作过程中确定试管已封闭,避免样本在离心过程中蒸发),混匀血液后离心10 min(转速:3000 r/min),分离血浆后进行检测;④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①疾病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②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降低的ST段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4.22组疾病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疾病疗效比较  例(%)

4.3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4.4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x±s)

4.5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见表4。治疗前,2组血浆NO和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E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x±s)

4.6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心痛等范畴,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致心脉失养。在病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虚实夹杂多见。气虚血瘀证即为本病常见的虚实夹杂之证,主要是由于脏腑虚弱,正气不足,行血无力,血脉不畅而致胸阳不振,痹阻心脉。治宜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原则。

本研究所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当归活血祛瘀、补血通经;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瓜蒌宽胸散结;白芍补血养血、缓急止痛;白术补脾益气;桂枝温通经络;炙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可奏益气活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党参可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当归、丹参、川芎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瓜蒌可扩张微血管。已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心绞痛密切相关,而血浆NO和ET是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血浆NO主要可舒张血管平滑肌,内皮功能障碍会致NO含量下降;ET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功能,若含量上升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1]王燕,吴小娜,张冬.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内蒙古中医药,2013,10(3):82-83.

[2]梁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J].河南中医,2013,33(7):1057-1058.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73.

[4]李武卫.通心散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3,33(10):1656-1657.

(责任编辑:吴凌,刘迪成)

R541.4

A

0256-7415(2016)10-0022-03

2016-06-13

张小芳(1981-),女,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学。

猜你喜欢
益气内皮血瘀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