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吞掉中信再赶龙头

2016-11-09 18:06龚小锋
房地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海土地储备中信

龚小锋

历时半年多,房地产最大央企整合案终于落幕。近日,中海地产对外公布了对中信地产的收购方案,通过转让物业和向中信发行股份的方式,获得中信地产2400万平米土地。

这些要素结合到一起,意味着再造一个新的中海地产,中海地产将焕发出惊人的能量。在中海飙入两千亿时代之际,万科和恒大等房企将面对中海地产这一新巨无霸的挑战。

上调业绩

中海从3月18日宣布整合中信开始,于9月宣布整合完毕。9月15日,中海公告称,完成有关中信集团收购物业组合的主要交易,估值确定为310亿元,支付方式包括股份增发和4处商业物业支付。在股份增发完成后,中信将成为持有中海地产10%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中海地产转让给中信的四处商业物业作价61.5亿元,分别为上海寰宇天下商业项目、南京中海商业与写字楼项目、沈阳环宇城及写字楼商业项目,以及济南华山商业项目。这些项目随后会并入中信泰富,这家公司也将成为中信运营商业地产的主要平台。

此外,中信地产自身保留的一部分地产业务,已经被重新整合为一个新平台——中信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该平台由中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炯亲自挂帅,主要聚焦土地一级开发、城市综合体业务。

对于中海而言,这场庞大的交易所获颇丰。公告显示,中信转让给中海地产126个项目,共涉及25个城市,约24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苏州、青岛、大连、天津、成都10个城市的土地储备约1800万平方米,占整体的75%。

整合中信完毕之后,让中海有了提高销售目标的底气。基于并购的顺利完成,中海全年可售货值将突破3000亿港元(约合2580亿元人民币)。

早先,中海地产主席郝建民在业绩会上表示,考虑到并购因素影响,今年中海的销售目标将提高13%至2100亿港元(约合1795.95亿元人民币),未来十三五规划内,中海的合约销售目标有望达到4000亿港元(约合3420.85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从今年5月1日起,中海地产已经开始全面进驻中信旗下所有整合的地产项目,逐步主导项目的开发运营并承担经营责任,目前这些交割资产所产生的销售额已经能并入中海的业绩中。

克而瑞分析师傅一辰还建议,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中海完全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资金,增加优质土地储备、扩大企业建设规模,以进一步促进企业销售的快速增长。

消化整合

尽管从表面上看,整合中信,给中海带来了庞大的土地储备。但也有一些市场评论认为,中信地产真正好的项目基本去化完,中海收购来的中信现有项目多位于去库存重灾区。

这些项目,曾一度拖累中信地产业绩增长乏力,未来会不会成为中海的包袱,也很难说。据了解,中信转让给中海地产的126个项目,包括已竣工待售的项目54个,正在开发中的项目31个,未开发项目41个。

如在山东,青岛中信森林湖和收购刚满一年的中信城转让给中海后,中信正式撤出青岛市场。其中,中信森林湖是中信地产进军青岛的首个项目,因受区域市场影响及项目定位的影响,经过六年的销售共推出745套房子,如今依旧有149套在售。

不过,中海对上述观点也做出了反应,中信的部分优质项目经过重新整合之后,确实卖出了好价钱。9月10日,原中信持有的项目北京中信墅·云邸重新开盘,174套房源全部售罄,均价为5万元/平方米。此项目属于中信地产,曾因中海并购而搁置销售。如今开售后较今年3月的计划销售价格提高近12000元。

此外,中海对接手过来的天津中信公园城和中信城市广场也做了调整。有来自央企的知情人士对媒体表示,“这两个项目之前中信也在卖,不过中信城市广场卖得便宜。5月份中海接手后,对价格做了一定调整。中信公园城因为是郊区盘,售价没有太大调整。”

相较于对中海的担心,业界对中海看好的仍然是居多。毕竟整合中信,将为中海地产带来庞大的可售货值,具备了冲击前三的实力。中海董事会主席郝建民此前也针对此次整合表示,“行业整合将会加速,淘汰一些管理能力较差、财务实力较弱的开发商。如此形势对本集团而言,机会大于挑战。”

不过,无论是项目还是人,中海整合中信之后,都将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早先,中信地产就公布了最终版的员工安置方案,中信地产员工要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安置措施,妥善做好工作交接。

与之前初步安置方案一样,中信还是鼓励员工积极融入中海地产。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的中信地产人员选择继续留任中海,而这其中大部分为基层人员和项目跟投的人员,而管理层成员离职居多。据了解,更多拥有较强背景的老员工已经调回中信集团,或者调到中信其他投资和金融平台。

据中信已离职员工向媒体透露:“并购后,几个地区公司有近80%员工辞职,尤其是深圳分公司,200人中只有十几个选择留下。通常都是中信的领导不干了,底下的员工就跟着领导走。”对于这些不愿意进入中海的人士来说,中信并入中海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既要适应新公司文化,又要去认识新领导,熟悉适应领导的处事风格。

但人事问题并非不可解决,业界仍对中海职业经理人制度广泛认可,且对于“并购王”中海而言,早先和中建地产整合经验、并经历过类似人事变动为中海积累了经验。此次,中信资产方面人员变动仍被业界视作可控。

追赶万科恒大

在央企整合大背景下,高达2400万平方米土储的重大收购,让中海迎来新一轮壮大契机。由于中海并购效率较高,在央企整合大潮中,最先完成了内部与中建的整合。此后,又以其高利润率的优势吸引了中信“以地换股”,迅速扩充了庞大的土地储备。

原本,作为老牌央企,中海并无土地储备优势。甚至和恒大等大地主相比,在一线房企中,中海的土地储备最少。截至2015年底,中海地产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4144万平方米,仅在数字上看,这在7家千亿房企中属于垫底水平。

即使加上中海宏洋1093万平方米的土储,中海才稍微与万科5477万平方米的土储打个平手,与恒大、碧桂园的1亿平方米以上的土储量相差甚多。而将中信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纳入旗下后,其土地储备增长58%,保守估计,至少超过7600万平米。

如今,在追赶规模上,中海其志不小。虽然中期业绩会上中海的销售目标(并表中信后)为2100亿港元(约合1804亿元人民币),但其全年完成2000亿元业绩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恒大、万科等房企奔跑速度也让业界惊叹。9月30日,亿翰智库数据显示,前9月已有三家房企销售金额突破2000亿元。

其中,中海地产以销售额1342.7亿元和销售面积972.6平米,排在第六位。而在此前,亿翰智库发布上半年数据中,中海地产以销售额763亿元排在第五,销售面积584.2平米排在第六。

虽然中海和万科恒大等房企还有很大差距,不过颇多业界人士看好中海后续发展,中信建投地产首席分析师陈慎曾在一次分享会上表示,对于未来的企业发展空间而言,国企可能更加有优势。

在他看来,“国企一方面有资金,另外一方面有资源,可以通过整合来实现储备的增量。我们可以看到中海去年并购了中建股份,今年又并购了中信地产,不但增加了项目,还优化了一二线城市储备”。

评级机构穆迪指出,通过该交易所获中信股份部分土地储备,外加中海原有土地储备,可拉动中海未来4-5年合约销售额进一步增长,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无论如何,这家经过重级组合的超级房企将裹挟着巨大的能量,未来甚至可能会超过万科和恒大,具备冲击头把交椅的潜力。

猜你喜欢
中海土地储备中信
中海重工暴跌近70%紧急停牌
央行等四部门发文减少土地储备规模
今年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举借土地储备贷款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