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2016-11-09 23:05凌小汐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烟水秋光宋玉

凌小汐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柳永《玉蝴蝶》

秋雨过后,极目远天,流云遣散。天空明净而疏朗,散发着雨后广袤的凉意。他站在洞庭湖边,凭栏而立,秋风鼓荡着衣袂,思绪在心壁来回游走。只见茫茫水天之间,一片秋光入寥廓。

宋仁宗明道二年秋,柳永路经湖南,并在湘江洞庭一带停留时,写下了这一首《玉蝴蝶》。

南宋张孝祥有一首《念奴娇·过洞庭》,词的意境很是旷达悠闲。其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句子,充满了干净而清阔的美。

但是对于文人来说,怎样的心境,决定怎样的情境。笔随意走,文由心生。写这首词时,柳永年岁已暮。秋光已暮,天色已暮,人心已暮。夕阳下,厚重的暮气像一匹老马,驮着他,拖着长长的影子,径直走进宋玉那篇悲凉的《九辩》里——

“憭栗兮,若在远行……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冷落啊,远行。孤独啊,无人相伴。惆怅啊,寂寞哀怜独自生。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轻软的画意,简单线条的白描手法。水风,花,月露,梧叶,四种意象,各蘸一笔轻,老,冷,黄,即成一幅萧索稀疏的秋光图,无限意境在其中。

花,即白,生于浅水之中,夏秋时开的白色小花。想起《红楼梦》里,湘云曾吟过一句“白吟尽楚江秋”,与这首词的意境倒很是相合。晚秋,花将谢,水草将枯,水风再轻柔,也挽留不住花的老去。秋意渐浓,月华渐冷,夜露将梧桐叶一片一片地涂抹上微暗的黄色,四处飘落。

花为浮萍,梧叶正离枝。天涯倦客,飘萍断梗。面对此情此景,他的心里哀愁渐重。

茫茫烟水间,脉脉无人语。“故人何在,烟水茫茫”这一句很是大气。有将整个洞庭倒在杯中,举杯问苍穹,然后一饮而尽的苍茫孤绝。

可他毕竟是柳永,仰面饮了这杯酒,也不怕在人前再用袖子抹一把眼泪。

难忘。曾经的那些时光,与文友一起或填词赋诗,或饮酒放歌,赏心乐事,何其快意。想如今,斗转星移,漂泊了几度春秋,辜负了几度风月,怎不令人悲切神伤?

他的未来,烟水迷茫。他的过去,覆水难收。

迢迢山水,遥遥潇湘,云雾阻隔,他的故友,亦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天上有双燕飞过,却难以让它们寄托远方的音信。暮色苍苍,江水中来往的船舸穿梭,又有哪一叶扁舟里,会坐着相识之人?

在孤雁的哀鸣声中,他久久伫立,愁苦魂销,直到夕阳沉入湖底,夜幕降临,天光散尽。

字里行间,塞满了他的沧桑与孤独,像暗流的火,路过我心里,又从茫茫烟水,一直烧到断鸿声中去。

我想,这秋天,更像是一口幽深的古井,有源源不断的惆怅,汩汩地,汩汩地,从地下往上冒。所以,这口井里,总有舀不完的离愁别恨,来打湿多情异乡人的衣襟、眼眶,以及一个又一个落寞的黄昏。

猜你喜欢
烟水秋光宋玉
深秋感怀
喝火令·邂逅
芦花
西湖即景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秋行
离愁如烟水,两忘诗词里
奔腾
说“看”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