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2016-11-09 23:14马越颖谷倩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新农村文化建设

马越颖++谷倩

【摘 要】民间美术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根植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酝酿的宝贵财富。本文以民间美术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纵深方面推进,另一方面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丰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

【关键词】民间美术;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50-02

目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远的建设工程,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资源被忽视,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生活极为单调、贫乏。所以,要结合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生态式发展民间美术资源,创新民间美术的传承模式,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激发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文化的活力。

一、河北民间美术资源与产业化发展现状

河北省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仅列入国家级及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美术资源就有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曲阳石雕等等。这些蜚声中外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们与市场紧密结合后,便成为河北民间文化艺术的标志性文化艺术产品,成为当地的文化强势品牌。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对于打造地域文化产业,树立河北文化形象,发展河北旅游产业,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未来我省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造成了民间美术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河北民间美术的生命活力、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彰显,民间美术的产业化发展缺乏活力。

我省民间美术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虽然已形成产业化格局和品牌文化,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目前在产业化发展中只注重经济发展需求,与本土文化建设结合不够,因此在文化层次与艺术品位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易水砚相比较端砚而言,品牌特色、内涵不够突出,而且在商品营销策略上只走大型收藏路线,和实用性以及本土文化建设的结合不够紧密。

二、民间美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民间美术是传承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方式聚集在农村,和谐地构建了当地的风俗与信仰,体现了浓郁的乡土精神与文化特色。同时民间美术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与财富,是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乡间风格吸引各地企业投资开发,推动了旅游开发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我省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无论是蔚县的剪纸、唐山的皮影,还是武强的年画,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代表,也是河北地域气质的文化名片。

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对传统的民间美术的关注,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具有了生态式发展的良好基础。有针对性地结合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发展实际,探索适合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而带动周边民间美术产业的发展,统筹和更新民间美术的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大力发展我省农村文化产业,将有助于推动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如四川省茂县凤仪镇,作为羌族的聚居地,结合四川省九黄线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利用中国古羌城的独特建筑特色,还原了这个云朵上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传统资源产业的开发上借助于羌族传统的羌绣、羌银手工艺、牦牛角梳工艺,打造地域特色品牌——花儿纳吉,也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古老的羌寨焕发了活力,广大农民群众不仅经济效益上有了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再如河北蔚县的暖泉古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将打树花、古镇花灯、蔚县剪纸等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河北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活动胜地。这些例子表明,生态式发展民间美术,不仅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树立农村的新文化、新文明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凝聚了农村的发展力,也使现代人消除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和传统文化的疏离感。

三、结合民间美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首先,强化民间美术传承人的队伍建设。结合民间美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传承人的队伍建设,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商业社会,民间艺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这使得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产业难以为继,甚至有的已经消亡,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刻不容缓的。在广大农村有很多熟悉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他们熟悉农村生活,能够创造出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员的参与,所以为了真正地激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必须重视民间美术传承人的队伍建设。政府对优秀的传承人要进行扶持和帮助,成立专门的民间美术团队,帮助提升传承队伍的专业素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学习,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保护、发展方面后继有人。从而使传统的民间美术资源焕发活力,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

其次,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必须结合本土资源。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和本土的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结合,目前在各地旅游业中所推广的民俗文化周、民俗活动表演中,给民间美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民间艺人在活动中找到了民间美术的生存空间,拓宽了市场领域,如剪纸、年画、农民画、泥塑、皮影等等,也使更多人在旅游中了解了当地的民间美术,民间艺人也能够真正体会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才能真正融入并且提升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反过来,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同样要与本土资源结合,把能够反映当地地域特色、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的资源进行传承、发扬,才能够形成有品牌特色的新农村文化。

最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民间美术是在传承基础之上的创新。在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中,除了要将民间美术原始的材料、工艺、形态保留下来,我们还需创新,用符合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的作品让传统的面孔增加新鲜感,以河北传统燕赵文化为依托,在形式和思想方面进行创新,融入时代主题、国际元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文化背景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让它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另外,在传播方式上,更新和升级传统的宣传和销售模式,利用新型的生态式的发展模式,更快速、更便捷、更全面地开拓发展平台和市场渠道。如充分利用公共的展示空间宣传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民间美术资源和互联网平台结合,在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领域传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形式和特色。

总而言之,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式地发展民间美术是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我省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进行引导、补充和推动,一方面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纵深方面推进,另一方面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丰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使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在民间美术的引导下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马越颖,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谷 倩,河北农业大学2015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生态式发展民间美术产业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Q151174。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新农村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