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OPAC系统的发展探析

2016-11-09 00:33李逦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书目检索图书馆

李逦

摘要:Library2.0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将Web2.0的优势发挥到数字图书馆当中,如何构建适应用户需求数字图书馆OPAC(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问题都是顺应时代需求以及图书馆学发展的热门论题。本文从网络环境的发展引入,先讲述了OPAC的发展历程,对目前OPAC的功能与不足几个角度对OPAC进行了分析,并对Library2.0时代对OPAC系统的要求和OPAC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Web2.0 Library2.0 OPAC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9-0251-02

1 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掀起了网络化浪潮。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Web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和网络用户不断增多;二是Web已经成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不再单纯用于浏览新闻或购物;三是XM技术取代过去单方面导向的HTML方式,更加重视使用者的方便性和生活需求,Web2.0由此孕育而生。

信息技术长期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Web2.0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同样扭转了图书馆的服务思想,使得图书馆可以尝试一些以前无法开展的服务,如虚拟参考咨询、个性化图书馆、OPAC检索等,而Library2.0将在技术和理念上延续这一趋势。

2 从Web 2.0 到Library2.0

2.1 Web2.0

Web2.0起源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的一个会议。OReilly的副总裁Dale Dougherty与公司总裁Tim Oreilly注意到互联网上的新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于是创造性的提出了Web2.0的概念。该要领的诞生不但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1]。Web2.0原有网络形态的改进主要是在社会参与性、开放性、互动性、信息交流多向性等方面,可以简单概括为“开放、互动、共享”。Web2.0的这些新特征将对公共信息服务、教育学习、知识管理、网络社区建设等领域带来强烈的促进作用,并将最终使广大网民成为网络的真正主角。

2.2 从Web2.0到Library2.0

Web2.0提倡人人参与、创新、分享的理念,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这些理念。因此,图书馆在强烈认同2.0理念的同时,也尝试通过Web2.0技术的应用来满足新老用户的需求,树立新的图书馆形象,谋求新的发展空间,由此产生了Library2.0的概念。英国图书馆系统供应商Talis公司在其白皮书中提出了Library2.0的四项原则: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鼓励参与;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2]。这也是对Library2.0的核心所在: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强化参与、互动性以及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3 Library2.0的运行模式

Library2.0的建设是Web2.0的发展衍生出来的,Library2.0的建设必须融入Web2.0的诸多要素和特性,Library2.0继承了Web2.0强调的用户体验和社会性的特点,是一种能够让图书馆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动作模式。它不仅符合现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也关系到图书馆工作的未来,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模式之一[3]。Library2.0在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上将具备一些新的特点,而且Library2.0的出现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契机,让图书馆从技术应用、思考方式、从用户的角度、从开放的角度来探索自动化的服务系统。Library2.0以现有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推动力,通过将原有的服务形式和系统功能嵌入Web2.0特性进而形成新的技术平台,构造出一个图书馆员与用户合作开发、传递和共享信息资源的Library2.0信息环境。这种模式将彻底转变图书馆长期以来“为读者找书”的被动式服务,将图书馆服务转变为“把书送给读者”的主动式服务,着力于增加图书馆对用户的吸引力、增强对用户隐性知识的发现、重视客户潜在价值的挖掘,主动吸纳用户的个人智慧和知识来补充、完善图书馆服务,从而使图书馆能够更大的发挥服务功能,同时用户在享受图书馆服务时,也为其他用户创造可利用的价值,用户的隐性知识彼此挖掘互相吸收,从而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促进图书馆和用户实现共赢。Library2.0正是可以帮助图书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及使用经验的新契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转变服务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图书馆员熟知的OPAC系统。

3 基于Library 2.0的OPAC

3.1 OPAC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OPAC(Open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原意是“开放的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发的检索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深化为“联机公共目录查询(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系统,是一种通过网络查询馆藏资源信息资源的联机检索系统,用户可以不受空间限制,查询各种图书馆的OPAC资源,比如用户可以通过OPAC系统查询馆藏资料、借阅信息、违规信息等,也可自行进行委托借书、续借、用户定制、到书提醒、超期提醒等个性化操作[4],由此,OPAC必须具备的四个功能分别是:查找(Find);识别(Identify);选择(Select);获取(obtain)。OPAC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图书馆与用户在网上交流的重要窗口,直接体现了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对用户的服务能力。

告别手工检索,图书馆开启了自动化书目检索时代。OPAC经历了从中心化、分布式到定制化系统的演化过程。第一代OPAC为词组标引或先组式系统,沿用卡片目录模式,记录字段与卡片目录相仿,采用首字母组合和短语方式,从题名中抽取主题词并严格按字段匹配检索,用户界面为菜单方式和指令方式控制检索过程;第二代OPAC为关键词或后组式系统,提供关键词检索和布尔检索,用户界面采用下拉式菜单,并提供帮助、浏览、查询以及人机交互、用户导航等功能;第三代OPAC在检索和匹配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系统中应用了增强式检索和匹配技术、检索结果相关性排序等新技术,具备与用户交流、理解并掌握用户需求的能力,并可以改善用户检索策略和检索过程,帮助用户获得理想的检索结果;第四代OPAC是基于网络的OPAC。在Internet和客户机/服务器基础上形成的WebPAC,成为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机构公共检索服务的重要途径。基于网络的OPAC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为用户提供联机信息检索服务,并通过数据库接口或数据仓库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接入和输出,并可以突破使用人数限制,降低对大型主机的依赖性,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3.2 基于Library2.0的OPAC

开发新的OPAC系统,基于Web2.0的互联网相关技术是实际运用的关键,这些技术包括Blog(博客)、RSS(简易聚合)、WiKi(维基百科)、Tag/Folksonomy(分类标签/分众标签)、SNS(社会网络服务)、Ajax(异步传输)等。各种Web2.0技术都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参与平台,并增加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渠道,将图书馆OPAC系统嵌入Web2.0技术,就能实现Library2.0,“以人为中心、开放、互动”的理念以引导图书馆用户参与网络感受互动性。

每个用户既是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图书馆资源的创造者。这就要求OPAC的功能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书目检索,应该扩展到所有有效书目的信息服务手段和技术方法,OPAC应该具备如下的特征与功能:(1)用户界面简洁易操作。以前所使用的OPAC界面,包括繁杂检索功能,并且需要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这些对普通用户使用OPAC无疑有很大的阻碍,影响OPAC的易用性。基于Library2.0的OPAC界面设计,可以从窗口布局、检索入口设计 、功能导航、简化术语等进行改善,改善用户操作复杂程度,提高用户易用性。(2)检索的帮助信息实用化。帮助和提示信息可以提升用户操作成功率,提高用户查准率,实用的帮助信息提升了OPAC系统的用户体验,帮助用户建立起对系统的信任。(3)多样化的显示输出。对检索结果的显示形式提供可选择的科学排序,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完成诸如:浏览操作、将所需要文档存盘打印、推送信息到移动设备等操作,满足不同类型用户需求。(4)集成化的数字资源。OPAC要以用户为中心,把对用户有用的各类型信息集成到OPAC检索中,扩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5)引入用户群体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是单方面依靠馆藏资源和馆员的工作,可以将图书馆的广大用户的需求和思维和馆藏资源结合到一起,利用用户的智慧来促进馆藏建设,进而推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6)开放化的书目服务。图书馆不能只关注自己的网站和OPAC建设,还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宣传推广自己的服务,加强影响互联网上的潜在客户,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7)开源的系统建设。现代的用户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单一功能的OPAC系统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OPAC系统中,图书馆和用户是可以面向需求、面向环境定制个性完善的系统。(8)嵌入用户环境的OPAC。大部分用户习惯于使用自己常用的环境,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使用户始终保持熟悉的感觉,随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进行实践。通过分析,新一代的图书馆OPAC系统将超越单一书目检索,将在检索界面、书目数据库、信息传递方式和系统建设等方面有创新和突破。

4 OPAC面临的挑战

OPAC系统是图书馆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是图书馆服务和用户需求产生碰撞的临界点,并随着以用户为中心、开放与互动的核心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然而相对于信息技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巨大变化,传统的OPAC系统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和自身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检索平台不统一。传统的OPAC没有整合专业的网上书店(如当当网、亚马逊网站等)和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等检索入口到统一的平台上,这样如若馆藏没有所需资料,用户需要重新借助于搜索引擎界面搜索,造成重复劳动。(2)检索机制不智能。目前的OPAC系统容错性较差,当用户输入的检索词不在系统知识库中,无法识别,系统检索失败,并不能列出与用户检索词语相关的书目或邻近馆藏。(3)缺少人性化的检索策略。检索策略不能像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联想检索、自然语言检索以及模糊检索功能不完善等。(4)提供信息没有侧重内容。目前的OPAC系统提供的书目信息比较简单,不能详细提供图书的内容信息,不能起到深度提示知识的作用,对指导用户借阅帮助不大。(5)缺乏用户参与动态交互。目前用户只能单方面接收OPAC描述的书目信息,用户在考虑是否借阅时无法参考其他用户对本书的看法,也不能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用户分享,削弱了OPAC在揭示书目信息上的能力。(6)系统目前不能在网络上共享。由于系统的搜索功能与网络上可用的搜索引擎没有联接端口,用户在系统中检索不到书目,也不能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并且通过OPAC系统无法检索书目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

传统的OPAC功能和服务已经不能适应Web2.0技术带给互联网用户的阅读和检索习惯,必须加快将Web2.0嵌入到OPAC中,以满足新形势下用户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TIM Oreilly. What Is Web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2011/10/20.

[2]王知津,宋正凯.Web2.0的特色及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新世纪图书馆,2006(3):10-13.

[3]徐文贤,李书宁.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

[4]图书馆2.0工作室.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书目检索图书馆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图书馆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本刊邮购书目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