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与建设重点

2016-11-10 09:03杨东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交通物流信息化

杨东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与建设重点

杨东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为了研究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要点,从系统架构和功能角度考虑,认为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应包含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五个层次,并且从面向基础设施、面向公众服务、面向行业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重点。希望此研究能对科学、有效制定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起到借鉴的意义。

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框架

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1]。而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途径,也是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交通信息化,是采用先进的信息与系统工程技术,通过加强出行者、运载工具、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提高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交通污染等。

交通信息化规划作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地方开展综合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指南。为科学、有效地制定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本文从分层设计的角度,对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进行探讨,并从面向基础设施、面向公众服务和面向行业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 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

为满足城市交通运行、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从系统架构和功能角度考虑,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应包含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其中,感知层旨在协调人、车、船、路、港相关的感知设备,实现一体化交通运行状态可视、可测和可控。网络层负责交通及其相关数据的获取与传输。数据层旨在对数据进行存储与处理。应用层重点实现客运联网售票、出租车电召、运行指挥和应急处置等功能。服务层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与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

图1 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

2 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

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设施、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

2.1面向基础设施

建设交通信息化宽带主干网络。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的信息获取和传输需要依赖可靠的通信网络。交通信息诸如文字信息、视频图像信息、交通数字地图等,具有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的特点。建设“信息化大交通”,必须提供高速、大容量、可靠的宽带主干网络,同时必须满足宽带接入和综合多业务服务[2]。因此,建设光纤基础网络、完善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实现交通信息可靠传输的重要保障。

搭建交通信息数据平台。交通信息数据平台是集数据交换、信息存储、综合处理及支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能够采集、处理及存储分散在各部门的交通行业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最终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为一体化交通业务系统深化应用提供支持。

探索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从人车路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探索车车通信和车路通信技术、交通环境感知技术、车辆状态和驾驶员行为监控技术、分布式信息交互与信息处理技术、移动车辆定位技术、车车和车路交通仿真技术,开发车载终端与路侧设备,推出一批适用性强的智慧交通品牌产品。

2.2面向公众服务

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信息服务平台。以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契机,开发一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信息服务平台,重点解决多种运输方式下的信息整合及应用。依托信息技术,提供人性化的枢纽换乘诱导和信息服务,对枢纽运营进行集中监控调度管理和公共信息发布。同时,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枢纽周边道路集疏运系统通行状况的信息采集、智能诱导分流,增强枢纽集疏运与应急指挥调度能力。

城市公交信息化。推进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包括电子站牌、车载系统、公交IC卡“一卡通”系统、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等。出行者通过手机APP、网站、热线电话等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地面公交到站、公交换乘等信息,以便更合理地安排出行时间。

建设出租车营运监控和电召系统。以出租车为载体,安装车载终端,实现出租车运营的实时监控。建设出租车电召系统,实现“一号叫车”服务,满足跨地区出行叫车服务需要,方便城镇居民出行,减少车辆空驶,降低能耗,从而提高出租车企业管理水平。

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是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提高企业运营组织效率、促进道路客运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有序推进城市道路的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探索实现全部客票资源的实名联网售票,在确保覆盖二级及以上客运站的基础上,进一步覆盖三级及以上客运站。

完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系统。ETC系统是交通部门推进便民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应进一步加快ETC系统建设,实现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部配备ETC系统,并积极引导用户安装使用ETC智能卡,最终实现交费不停车。

搭建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对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筛选、存储、分析、评价、反馈、发布、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平台[3]。具有整合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创新智慧港口物流组织方式。以港口、船舶信息化建设为主线,推进物流组织方式的创新,在铁路集装箱中转、集装箱甩挂运输、内外贸双重运输、绿色循环运输、铁水多式联运等方面,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探索和实践。

2.3面向行业管理

建设交通运行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四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出租汽车、公交车辆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四客一危”船舶(客渡船、客滚船、高速客船、旅游船和危险品运输船)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100%覆盖。

建立集运行指挥、应急协同于一体的交通应急指挥平台。集成和共享安监、公安、水利、环保、应急办等相关行业的信息资源,保证应急指挥所需信息的全面获取和及时更新。结合交通运行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重点水域船舶安全事件、港口重大危险源等的监测预警,及时接报和处置预警信息。

建设行业节能减排监测统计系统。按照国家对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车辆、船舶节能减排监测、统计、考核系统,实现对能源消费量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支持和改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结合物联网技术,推进提升传统交通运输装备改造升级,实现降能、节耗、增效。

3 结语

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全面感知与信息交互,可以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支撑平台。本文探讨了综合交通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建设重点,有利于从设计层面把握交通信息化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对科学制定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习江鹏.交通运输企业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对策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5):30-32.

[2]伍宇德.广州宽带在数字广州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科技,2002(10):12-14.

[3]苗书元.浅析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2(28):34-35.

(编辑:刘楠)

Framework Design and Key Points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Information System

Yang Dong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Beijing100029)

In order tostudy the framework design oftransportinformation system,thispapersuggests that five layers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ystem which are perception layer,network layer,data layer,application layer and service layer.Infrastructure,public services and industry managementshouldbefocusedonwhenconstructingthetransportinformationsystem.Thisstudyhelpstoimprovetheserviceleveloftransportation and thecapabilityofemergencysupply,anditprovides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planningoftransportinformation.

transportation;transport information;system framework

U491

A

2095-0748(2016)17-0111-02

10.16525/j.cnki.14-1362/n.2016.17.46

2016-07-23

杨东(1986—),男,山东淄博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交通规划、交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交通物流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繁忙的交通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