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2016-11-10 00:51来二孩王雅静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设计优化

来二孩 王雅静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区养老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老年人作为居住区环境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频繁、也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活需求在环境空间设计中也日益引起关注。为了在社区中给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以重庆市某既有居住小区为例,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特点及其活动需求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既有居住小区在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年活动场地较为缺乏、活动设施不足且类型较单一、活动空间安全性较差等。在此基础上,从规范完善、设计优化、后期运营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从而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社区养老;行为活动;空间需求;设计优化

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迈人老年型国家,预计到 2050 年,中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3.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6.9 个百分点[1]。这个庞大的数字占到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由此可见,中国面临老年型国家的紧要形势,这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一方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势,使得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能够与家人和左邻右舍沟通,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社区养老可充分利用社区原有的物质资源,大大节约社会的养老成本。

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是创造优质社区环境品质的重要保证,一个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否为大多数使用者所肯定。老年人是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中使用的主要群体,设计一个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的环境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重庆市2005年后建成的某一居住小区为例,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特点及户外活动空间需求进行调研,旨在总结出当前老年人居住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设计建议,以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调研概况

为了了解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点及活动需求,笔者以重庆地区某一居住小区为例,采用问卷兼访谈的形式对小区内的老年人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针对思维意识清晰、能配合完成问卷、访谈的自理及介助老人。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时间、距离、场所以及对当前小区户外活动场地的意见和建议等。该小区内户外活动设施有中心绿地1个、游泳池1个、儿童游戏场地2个、篮球场1个及健身广场2个。

二、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

调研问卷主要以与老人聊天的方式获取相应信息,平均每个老人需耗时30分钟左右,因人力、时间等因素限制,笔者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但小区内老人行为活动的相似性及对户外活动空间需求的一致性反映了问卷样本量及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老年人户外活动主要场所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衰弱,活动量及活动范围也逐渐减小,因此,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户外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宅间空地,其次是小区广场,也有部分老人将组团入口和单元门口作为主要活动空间(图1)。另外,活动范围的大小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如介助老人相比自理老人更倾向于近距离活动,设计中应考虑不同层级活动空间的设置。

(二)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段

调研发现,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时间选择上多集中在8:00~11:00、14:00~17:00两个时间段,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年轻人的活动时间则多集中在周末,因此,这从侧面说明了平日里老年人是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主体。因此,小区内部的配套服务设施应根据使用人群及时间的阶段性进行合理配置,尤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另外,老年人晚饭之后散步的习惯也比较普遍(图2)。因此,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比如:对于存在高差及材料变换的场地,必须提供局部重点照明。在夜间,居住区日常活动场所内不能出现明显的阴暗区域[2]。

(三)老年人户外活动距离

由于老年人行为能力下降,老年人在小区内部的活动距离以500米左右为主,符合老年人10分钟左右的步行半径要求。由图3可知,44.44%的老人的户外活动距离是400~500米,22.22%的老人经常活动的距离是500~1000米;其余约占35%的老人其活动距离仅局限在100~400米的范围内。这可能与老人自身的行为能力有较大关系。因此,在社区户外空间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身体状况老人的活动特点,增加各活动场地的可达性,且尽量减少车辆对活动空间的影响,满足老年人对于小区内部活动空间安全性、方便性及舒适性的需求(图3)。

三、当前小区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不足

(一)户外活动场地

由于退休之后闲暇时间较多,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对户外活动场地的需求较大。据调研,小区内老人普遍认为户外活动场地规模较小、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到位等;部分老人认为活动空间中运动设施种类及私密性空间缺乏。据观察,小区内年轻人及小孩也较多,而健身设施仅有几处,常常出现许多老年人共用一个健身设施的情况。因此,许多老年人只得放弃原有的健身计划而寻找别的休闲活动;也有少数老人认为小区缺乏适合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如老年人晨练、打拳和舞剑等活动(图4)。因此,小区老年人普遍反映喜欢到附近的沙坪公园而不愿意在小区内活动。

(二)户外环境设施

根据调研访谈得出,老人对居住区内的环境设施满意程度不高。大部分老人认为小区内缺乏必要的行走、散步空间。虽然小区入口附近设置了两个汽车库出入口以进行人车分流,但由于管理不到位,车辆乱停,且时常要避让过往的车辆,从而使得小区中的老年人行走散步缺乏安全感。也有不少老人认为小区内缺乏休闲的凉亭、座椅及运动场地。虽然原有场地内设有一个中央绿地,仍有部分老人认为场地内的树木绿化不足,缺乏必要的局部绿化空间(图5)。另外,据观察和访谈,小区健身设施多是为成年人设计,比如篮球场、游泳池等,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设计。因此,小区内老年人普遍喜欢到附近的公园进行休闲活动,那里不仅老人多,活动项目也比较丰富。

(三)其他配套服务与设施

当问到老人对居住小区有什么希望和建议时,大部分老人认为应该增加相应的医疗配套服务及交流活动空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日趋下降,很多日常活动如买菜、做饭、洗衣等,老人并不愿自己做,因此,部分老人建议小区内能够增加家政服务项目、老年食堂和日间看护、多开展群众康体运动等。也有少数老人希望能够增加活动中心、提供社区公益活动,以丰富其日常生活内容和相应的精神需求(图6)。

四、优化建议

笔者以重庆地区某小区为例,通过以上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及户外活动空间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在考虑老年人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笔者从规范、设计优化、后期运营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优化设计建议。

(一)相关规范亟待完善

2013年建设部出台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结合老年人体能变化和行为特征对养老设施建筑的设计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这方面的规范还不能适应老龄化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其一,缺乏对老年户外活动环境深入规划设计的明确要求,例如以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看,规范规定了居住区公共绿地的人口指标及最小规模,但是对于绿地内部需要设置的内容,如草坪、桌椅等却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要求;其二,规划设计规范缺乏对居住区的老年人邻里交往空间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细致规定;其三,对居住区老年居民日益多样化和深层次的社会需求考虑不足,缺乏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

(二)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优化

1.活动空间层级化

设计中应依据老年人行为能力差异创造不同层级活动空间。对于自理老人,通常情况下其活动半径为700m左右,正好符合老年人15分钟的疲劳极限距离。要注重广场活动空间的打造,其活动的小广场尺度宜在15~25米之间。这个尺度下,老年人既能够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又能与其他活动个体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于介助老人,行为能力较弱,需要打造良好的宅前绿地、入口平台空间。针对老年人生理的特征,在出入口与道路之间要提供一个过渡空间,并提供一个作息的地方和座椅,大门口需有门廊或雨篷,出入口地面应用防滑材料铺砌。此外,还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但不应该在风口处,最好形成户外空间的连续休息点,努力创造“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可使老人感觉到在参与活动,产生兴趣[3]。介护老人的活动空间主要限于宅间绿地、组团绿地、住宅单元入口或户外道路以及老年活动场所等,其活动半径较小,约在180m~220m[4]。

2. 活动空间复合化

功能复合是活跃社区生活的法宝,是交往空间的特质,不同活动、不同人群之间的渗透、融合,他们之间相互启发、带动,才形成住区整体活跃的社区生活[5]。首先是不同人群的复合,可以将老年人活动场地与茶室、儿童活动场地、图书馆等塑造空间上的连续性,使人群的活动可以相互之间得以带动;其次,注重活动空间使用的“时空重叠性”,例如居住区中心绿地的活动空间早上是老年人成群锻炼身体的地方,中午成为儿童游戏追逐的去处,傍晚可能又成了居民三五成群聊天和散步的地方。科学合理的设计,就能最大限度发挥空间的使用效率,并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三)强化运营管理

在当前的城市社区中,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在社区管理层面上,我们可以以社区为单元对资源进行统筹支配,指导各个社区的活动空间及体育设施的协作与共享。占地面积较大的篮球场、足球场等活动场地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公园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实现社区体育设施系统内外的资源共享。另外,维护和管理是活动场地中运动设施得以顺利运营的重要保证。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内的休闲座椅可能被用于晾晒被子或打牌娱乐等,使得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被访者还普遍反映许多社区活动场地因经营和管理不善而不受欢迎,建设和维护费用的严重不足又不能更新场地内部的设施。因此,好的物业公司、及物业委员会的监督管理是保证社区活动场地及设施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

五、结语

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征,相较青壮年时期,老年人的生活偏于简单,社交圈子收缩。有必要帮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建立广泛而积极的社交关系,而社区之中的交往活动空间则是紧密连结老年人的重要纽带。本文针对重庆地区某一小区内老人的行为活动特点及其对户外活动空间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出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同时指出小区户外活动空间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户外活动场地规模较小,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到位,人车混行、缺乏必要的行走散步空间,休闲运动设施不足、缺乏针对老年人的配套服务,等等。为了创造出真正适宜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的社区养老环境,笔者提出了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优化建议,即完善社区规划设计相关规范;户外活动空间的层级化和复合化设计;加强社区环境的运营管理等。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针对具有不同行为能力和特征的老年人的分类研究较为缺乏,这将是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于涛.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消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周燕珉.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3,(03).

[3]韩炳越.适宜老年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0,(02).

[4]刘勰.老年人户外交往行为及其空间模式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1.

[5]朱建达.当代国内外住宅区规划实例选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49.

作者简介:

来二孩,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

王雅静,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及绿色建筑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设计优化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研究高层住宅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策略
工业厂房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