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2016-11-10 01:07于剑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特色

摘 要: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娱乐、休闲、交际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推动和谐生态居住区建设,从地域性设计可持续发展角度,重点论述了建设地域性特色居住区景观,并分别从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法,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远景做了进一步畅想,以期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地域性

自然和谐的规划产物应该与其场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然而时下很多居住区景观设计盲目抄袭模仿已然成为一种风气,这样的居住环境自然缺乏相应的地域特色。从自然环境看,部分居住区景观缺少对原有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及周边环境的有机联系;从人文环境看,居住景观在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的传承方面也凸显出匮乏的特点。

一、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商业利益的驱使

部分景观公司为达到签单的目的,迎合客户,做一些华而不实、只求形式模仿而内容空洞无味的“设计”,从而使景观设计雷同化日趋明显。

(二)对景观设计的片面性理解

缺乏对景观设计的全面系统认识,对室外景观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认知程度上的多方面不足。如片面地将高绿化率等同于高绿化质量,甚至在居住景观设计中因对植物习性的了解不全面,造成南北方植物种植上的混淆,以致造成植物成活率低等情况。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为迅速提升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及建造水平,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编写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提出了居住区的总体环境要求:重视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求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一)在景观设计中,要尊重利用自然条件

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待建设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宜人的景观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其特有的气候、山川、河流乃至植被都是地区特有的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才能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好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自然存在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一方面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地方特色。并非投入越大、材料越高档越好,而是要学会因地取材,与环境相融。例如:俞孔坚等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的规划(图1),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作为校园景 观的一大特色。其设计灵感源自东北水稻的种植景观,它不但在很短时间内起到校园绿化的目的,而且造价和维护成本很低,并能盛产作为大学纪念品的“建院金米” [1]。

(二)在景观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它是社会个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在居住景观环境建设中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居住区景观环境作为人居空间是居住文化的凝聚地,因此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规划设计应是多维的、多角度的,应以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养成、高尚情操的培育为出发点。

(三)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不可磨灭的引导作用

地域文化的介入有利于突出景观主题。良好的居住景观环境首先应能对居民的生活方式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地域文化的特征应贯穿于整个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中,使得地域文化、建筑风格、景观特色三位一体,共同构筑居住区景观的场所精神。在充分调研当地人们日常起居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之上,尝试引导良性的生活生产方式。例如:四川都江堰广场(图2)景观规划,就是将当地人的生活和休闲方式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2]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设计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体现本小区特色,给居民以自豪感,以方便生活。一个优秀的居住景观环境源于对原有基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构建。同时注重对当地人文景观的延展,而非直接机械地搬用过去的风格和方法,故而也规避一味采用传统符号式的语言。在充分考察现场周围环境,结合现场状况与设计师自身的思考后做出设计的判断,这一设计是将人文情怀注入到居住景观的诠释,在体现居住景观自身特色的同时构建了特有的城市环境。

(一)软质景观规划设计

1.小区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首先,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居住区绿化面积的有限性决定了景观设计的独特性,高的绿化质量必须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其次,小区绿地贴近居民生活,其规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植被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物的遮挡与衬托,同时要兼顾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实用、方便等需求,要做到以人为本[3]。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小区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设计,以建设生态居住环境为规范目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再次,崇尚自然,在小区中创造接近自然的景观,尽可能满足居民向往大自然的心愿。一片方正平直草坪与起伏草地相比,显然后者更能令人放松舒缓,这就是绿地规划中地形设计更自然的重要性。

2.居住区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应尽最大可能对场所原有树种进行保留,对有历史价值的树种做重点保护,并形成特色景观。在树种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文化差异,尽量以乡土树种和本土树种的栽植为主,并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在植物的空间设计上应注重立体性,即乔木、灌木、草花的不同形态植物的合理性配置,增强居住景观的观赏性。

(二)硬质景观的规划设计

1.地形地面设计

首先,协调周围环境。每一种材料都具有质感、色彩、尺度与形状等因素。设计者在进行地面铺装时,应考虑与周围建筑物及环境相协调的材料、色彩和尺度。

其次,丰富景观。铺地设计要能创造、丰富、满足景观需要的同时还要有自然、协调等因素,对地面的铺设从材料、色彩、组合三个方面做出设计。如可以充分利用地面材料、色彩和组合图案等方法引导方向和限定场地界限;还可通过一种能表现和强调特定场地特性的组合来创造、丰富地面景观,以形成特色。如大面积的石材让人感觉到庄严肃穆;砖铺地则使人感到温馨亲切;石板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水泥路纯净冷漠;鹅卵石铺地则富有情趣。

2.地面构筑物设计,以景观小品为代表

在设置景观小品时,应着重考虑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这样有利于突出环境的趣味点或观赏点,同时尺度与艺术性也是景观小品成功的关键。

(三)水景景观规划设计

首先,小区水景设计应遵循南北方城市气候与水文特点。如缺水的地区,水景不宜过大,同时也应考虑冬季水结冰以后的处理以及注意池底的设计。

其次,水景设计还要注意噪声、气味、深度、流向等可能对小区居民造成的影响。

再次,充分利用绿地的作用将雨水等资源设计成生态化、可持续的亲人空间。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前景展望

伴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景观水平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今后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会越来越体现自身的个性。

(一)“以人为本”,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共享性

只有当设计的主体作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和人的内在体验,设计的对象具有功能性的意义时,设计的主体才能回归到人性化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景观越来越注重宜人宜居的景观环境打造。居住景观空间也越来越形成公共与私密的多层次空间环境,满足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如居住区共享空间使整个居住区的全体居民共同享有的公共性空间环境,邻里空间则是便于邻里之间的小范围交往、互动的空间场所。

(二)居住景观设计的个性化

景观设计应充分展现地方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居住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开展设计,以期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例如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有魅力,再如苏州“小桥流水”则是另一派江南水乡的韵致。与此同时,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规避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例如兰州金水湾小区内,为改善西北地区一贯干燥的空气湿度问题,区内采用喷雾设备。金水湾区内地少楼多,景观面积小是其小区不足之处,而正因如此也为喷雾系统的全面安装提供了可能。

(三)突出居住区景观的文化性与艺术化

好的居住景观环境有利于居民高尚情操的培育。在居住景观人文环境的营造中,应弘扬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提炼地域文化符号。同时,应注重居住环境人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例如深圳万科第五园等近年业界评价较高的居住区,都是将传统文化植入环境中,从而开发出兼具传统性和时代感的新中式居住特色景观。

五、结语

面对当前城市小区景观出现的“千人一面”现象,作为景观设计师应反省与深思。由于景观元素的多样性,景观设计在塑造场所特制方面比建筑设计有更大空间,一方面需设计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展现艺术的原创魅力;另一方面需要设计者尊重自然条件和传统观念,挖掘场所的深层文脉和地域特征。与此同时,创建一批有地域特色和鲜明场所特质的景观作品,有助于我国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质”与“量”两个方面都得到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2]俞孔坚.回到土地[M].北京:三联书店,2009.

[3]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于剑平,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特色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中医的特色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