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2016-11-10 11:16关楚琳施定芳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

关楚琳++施定芳

摘要:电影叙事学是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是电影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电影《千万别丢下我》(never let me go)根据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名作改编,沿用了小说中以主人公凯西的视角作为主要视角的叙事手法,探索正常人和克隆人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自私与残忍,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对克隆人的同情与怜悯。本文将借鉴电影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学角度对影片加以剖析,分析影片的叙事方式和特点,探讨影片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和深入内涵。

关键词:《千万别丢下我》;叙事线索;叙事人称;叙事方式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集科幻、爱情、剧情等类型元素于一身。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像凯西这样发现真相后,伤感地回顾童年的人,他们希望牢牢抓住那个看似美好实则冷酷无情的人类世界,而非面对因器官捐献而步入死亡的悲惨现实,他们不愿走,不愿走出那段童年与美好。本文将利用电影叙事学理论对影片进行叙事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电影的叙事结构,从而剖析影片发人深思的内涵。

一、叙事线索

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会借助文字或视听语言向观众或读者讲述不同的故事。“詹姆斯·莫纳科认为: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着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样讲和讲‘哪些。”[1]换言之,在安排电影叙事结构的时候,除了关注故事的内容,还要考虑到各种情节的顺序和安排,因为电影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故事情节的简单拼凑,它需要把各种元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因此,叙事线索在影片中尤为重要,它能把诸多元素有机串联起来,把所有情节融合成一个整体。电影《千万别丢下我》也正是在科幻的大背景下,以时间和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来组织全片。

(一)时间一:1978年,海尔森

凯西从小生活在校风严谨的寄宿学校海尔森,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是汤米和露丝。在安全的国度下,凯西和同伴们度过了人生最青涩浪漫的时刻,他们彼此关爱,相互照应,收获了宝贵的友情。然而,他们在那里接受着特殊教育,被告知不能生育,不能吸烟,不能离开学校。他们隐约知道自己与外面世界的人不同,可始终没有人告诉他们真正的答案,直到露西老师告诉他们,他们是为了器官捐献而生的。

(二)时间二:1985年,乡居

几年后,凯西他们18岁,离开了田园般的寄宿学校,来到了乡居。他们逐渐明白童年时无瑕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无法追寻的惶恐与骇人的问号,也明白了他们最终将无法逃离因器官捐献而死亡的宿命。年龄的增长意味着离终结越来越近。缓捐是海尔森学校的一个传闻,据说彼此相爱的男女能够获得三年左右的恋爱时间,从而推迟器官捐献。为了得到缓捐,露丝故意和汤米在一起,而凯西则选择了离开,申请当照护者,奔波于不同城市之间,照顾那些跟他们一样要捐献器官的克隆人。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克隆人被暴力切割的过程和惨死手术台的情景,凯西感到心力交瘁。

(三)时间三:1994年,终结

10年后,凯西在照护的医院见到了露丝,此时的露丝已经完成二次捐赠。与凯西见面后,露丝提出和凯西一起去找汤米。终于,三个好朋友再次重逢。露丝坦白自己因为不想落单,故意阻挠凯西与汤米相爱,并向两人忏悔。最终,露丝在第三次捐赠中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眼睛呆呆地凝望着某个方向,安静而冰冷。而汤米在得知根本没有缓捐后,愤怒地嘶吼,一直支撑他能够在捐赠之后继续生存的信念轰然倒塌,自己最终也终结在捐赠的手术台上。在失去露丝和汤米后,凯西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捐赠。

整部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一条线索以时间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则基于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层层展开,环环相扣,充满悬念。

二、叙事人称

视角是指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情节、背景和事件等要素而建立的一种叙事模式[2]。叙事视角的选择决定了叙事风格,它能够帮助读者或观众透视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性格,并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电影叙事学所讲到的叙事语态(voice),涉及到叙事人称,也就是叙事角度……电影的叙事角度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1)视点(point of view),主要是指人物的位置和出场 (2)视域(perspective)主要是指景别与景深,(3)视角(angle)主要是指机位角度。”[3]

在电影的叙事人称中,最常用的就是第三人称也就是异故事叙述者,即叙述者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自己可能没有出现在故事当中。其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反映客观内容。然而,本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比较直观地叙述主角凯西的亲身经历,将其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第一人称的使用能使观众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也能让观众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跟随主人公凯西第一人称的视角,用倒叙的方式审示了克隆人成长乃至死亡的短暂而悲哀的一生。

(一)故事开篇

主人公表明自己的身份:“我的名字叫凯西,今年28岁,我担任看护员已经9年了,……我现在多半不是在展望未来,而是在回想过去,回想海尔森、乡居和我们在那里的遭遇,我、汤米和露丝……”平淡而略带忧伤的语调为影片注入了文艺色彩,观众可以从第一人称的独白中了解主角简单的个人情况,更能从语言中感受到凯西内心的孤独、无奈、悲伤和冷漠。在海尔森学校的学习时光中,凯西对学校老师、监护人、同学以及周围一切的讲述,让观众初步认识了学校严谨的校风、与世隔绝的校园生活、奇怪的教学内容以及冷漠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感受到了主人公与同伴的真挚情感及其对自身命运的惶惑与茫然。

(二)离开海尔森

“我们18岁离开海尔森,被送往全国各地住宿,直到年龄达到捐赠标准。”简单的独白把观众带到了下一个场景,而语言的内容和语调的平淡则令人心寒。离开寄宿学校意味着克隆人已经完成必要的培训,等待他们的将是可怕的器官捐赠和生命的终结。在乡居期间,凯西对同伴及周围世界的讲述使观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克隆人的恐惧、无助,却又无力反抗。

(三)离开乡居

“照护训练已经开始,所以我很少在乡居,我从未想到我们的人生,一直紧紧缠绕相依会一下子离散开来,要是早知道,我会将他们抓得更紧,不让无形的力量拆散我们。”离开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凯西感到后悔不已,其话语中流露出对朋友间真挚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汤米的感情,真实而让人感动。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克隆人命运的悲凉和残酷。

(四)终结

“我失去他2个星期了,我来到这里,想象自童年以来失去的一切都堆积在这里……我所不能确定的是,我们和受赠者的人生是否截然不同,我们都有生命终结之日,也许没有人真正明白自己的遭遇,也许我们都觉得已经活够了。”凯西的话语透露出其对克隆人一生的感悟,他们无力反抗自己的命运,明知自己即将面临残忍而恐怖的手术却无法逃脱,只能默默接受和等待死亡。这样的命运,这样的话语让人心碎。

整部影片通过第一人称的讲述,使观众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克隆人的真实情感,感受他们的惶恐、无助、孤独和绝望。自私无情的人类把自己的病痛以器官移植的残酷方式转移到克隆人的身上,他们注定要承受挥之不去的痛楚和沉甸甸的自我反省。

三、叙事方式

亚里士多德说过,情节在戏剧中是最重要的。所谓情节,是指事件的安排。要构建结构完美的情节,则要经过精心的布局和深思熟虑的安排。影片《千万别丢下我》以时间和人物的生活经历为叙事线索,制造不同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来凸显人物的命运,充分体现出人物的荒诞性及悲剧性。另外,影片并未讲述主人公凯西的最终命运,以开放式的结局引人深思。

(一)制造生活事件和心理冲突来表现人物的荒诞性和悲剧性

电影在情节设置上通过制造生活事件来表现人物的荒诞悲剧性。电影中讲述到,露丝从朋友口中得知自己的“本尊”在诺福克海岸的小镇上,内心紧张而激动,她邀请凯西和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去看“本尊”,但看到之后她却痛苦得不愿接受现实。在露丝看来,他们克隆人的本尊应该是人渣,如毒虫、酒鬼、妓女、游民,甚至是罪犯,而不可能是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正常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被社会轻易抛弃,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死不足惜。这是克隆孩子们第一次的情感暴发,第一次直面残酷的未来和悲惨的宿命。这一矛盾的心理冲突恰恰反映出人类的自私与优越心理,和克隆人的淳朴善良。在面对摘除器官的残酷现实时,克隆孩子们选择坦然地接受,他们没有逃亡,没有反抗,只希望自己能够在捐献后继续存活,不要捐献一次就“终结”掉。在面对爱情时,他们寄希望于缓捐,幻想着相爱的两人能够多厮守几年。然而,当汤米带着凯西一同去见校长时,却得知缓捐只是幻想,伟大的爱情不足以成为他们多活几年的理由。在自私的人类眼中,克隆人只不过是源自垃圾和废物的“医疗用品”,是替代品,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捐献器官,延续人类生命的使命。可怜的克隆人遵循着这一理念,生活在这个美好但并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默默等待着悲惨命运的到来,而心里却不断向冷酷的世界恳求——别让我走。

(二)利用开放式的结局使故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麦基认为:“一个故事如果高潮留下了一两个未解答的问题和一些没有满足的情感,则被称为开放式结局[4]。”导演在影片中留给我们一个引人深思的结局——凯西在进行第一次捐赠后,能否继续活下去?人类受捐者会不会受到良心的责备和道德的谴责?克隆人残酷的命运会否有所改变?这一切问题都有待思考与解答。或许,“千万别丢下我”是所有生命最原始的请求,人类不是上帝,没有权利去剥夺无辜的生命。

四、结语

《千万别丢下我》是一部不可多得、能打动人心的影片,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来概括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其叙事线索、叙事人称和叙事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另一个解读影片的角度。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2]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叙事策略分析
“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沉睡魔咒》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