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在渔

2016-11-10 15:45金梦延边大学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渔父

金梦++延边大学

摘要:渔父,即打渔的男人,是中朝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形象,是隐士的化身。屈原《楚辞》中的《渔父》篇,可以说是后世众多诗词作品中渔钓者的溯源。避世隐世,看透世间凡尘,寄情于山水,恬淡自安。尹善道《渔父四时词》是效仿李贤辅改撰的《乐章歌词》里12章《渔父歌》的时调作品。其中的渔父形象不仅秉承于传统的隐逸思想,并且进一步造就了渔父形象的唯美感。本文以屈原《渔父》与尹善道《渔父四时词》中的渔父形象为例,以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两篇作品中的渔父形象的对比,探讨“志不在渔”的思想共通性与差异性,对两位诗人的处世态度进行剖析。

关键词:渔父;渔父四时词;渔父形象;志不在渔

一、屈原的渔父意象

东汉文学家王逸说:“《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屈原的《渔父》诗篇思想性很强的优美辞篇。叙述了“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辞·渔父》)遇见渔父的场景。渔父见屈原憔悴不堪,便向屈原发出两个疑问:“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一是问他身份,二是问他落魄的原因,由此引出屈原的答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的“莞尔而笑”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恍然点化了屈原。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渔父是为主张“与世推移”高蹈遁世,游戏人生的隐者。他随俗俯仰,与时浮沉的处世思想与屈原形成强烈的对比,屈原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面对黑暗现实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不惜舍生取义。而渔父看透尘世烦忧而恬淡自安,随性自适,寄情于自然,乐天知命。从中可以看出,渔父是“道”的化身,其“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带有朴实的道家色彩。而渔父之道,就是隐遁之道。渔夫作为隐者的象征,他的形象寓意变得尤为明显,那就是隐逸、淡泊、遵循时命、顺应自然。

二、尹善道的渔父形象

李贤辅的《渔父歌》经过尹善道的二次创作,诞生了这篇《渔父四时词》。这篇时调作品是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10篇,共四十篇时调组成的诗歌。这篇作品与之前李滉、李贤辅等道学家,假想的渔父生活不同。它不是架空的,设想的,憧憬的,也不是逃避现实的隐逸作品。而是尹善道亲自去甫吉岛体验渔父生活,亲眼目睹渔父生活后,依据自己的体验,完成的歌颂渔父生活的诗歌。

所谓渔父诗歌的世界,就是“渔钓之趣,畅情于自然”。但是对于歌咏渔父歌的诗人们来说,渔钓不是目的,而是享受江湖的闲适恬淡,即“取适非取鱼”。所以也称他们为“假渔翁”。

《渔父四时词》是以自然为基础,在此搭配上饮酒与音乐,展现了风流情趣的渔父生活。因此,这篇作品中的渔父形象也是风流闲适的。

根据以上的时调,感觉渔父生活的情趣画面感迎面扑来。可以忘却世事烦忧,只满足于江湖生活的风流快活。望着芳草,采着兰花,是春天最惬意的事情。乘着晨雾出航,到踏着月光归航,更加渲染了渔父的这种连风雨都未曾遇见过的闲适感,使渔父的风流形象更加唯美化。

从后连句“????”来说,船已经靠岸,而歌者却不想下船,他很享受这种醉酒的状态。不想下船,说明了渔父不愿靠岸,不想同流,向往脱俗的生活。再加上陶渊明所说的“桃源”,有一种离自己理想世界更近了的满足感。自然是沉淀人世红尘的安息地,将渔父的风流形象更加达观的表现了出来。

以上时调,表现的是作者夏天傍晚打渔归家时,望着自己住处被白云笼罩,有种如临仙境之感。炎炎夏日,手拿蒲扇,悠悠缓缓的走在石路上,渔父的形象是风流的,是江湖生活中可以悠然自得的,超脱物外的自然观。

看到美景,起了兴致这是必然的。渔父打渔途中,看到秀丽的美景,沉浸在其中。最后也不在乎打了多少鱼,只想以孤舟蓑笠的姿态,不想被世俗的价值所沾染。

这是渔父在秋天打渔划船的场景。从人世间的物欲、权欲、名誉中脱离出来,这种物外的境地,就是江湖,是渔父生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尹善道《渔父四时词》中的渔父形象是风流的。是超脱世俗的,乐享于江湖之道的物外闲适。

三、渔父形象的共通性及差异性

《论语》一书中对于“渔父”类的人物就多有记载,如高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楚狂“接舆”、“长沮”、“荣溺”、“荷葆丈人”等等,“渔父”大致也属于这样的一类人。政治混乱,整个社会亦是处于普遍的动荡状态之中,于是便有这样一些人看透了时代的黑暗,彻底否定一切,不卷入任何政治的斗争,佯狂避世,尽量不问世事,隐没自身以求在乱世中全身保命,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成为他们所普遍认可的人生哲学。屈原的渔父形象与尹善道的渔父形象,在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屈原与尹善道当时的创作背景,都处于社会动荡之时。诗人自身都处在政治低谷期,经历了一些政治斗争,在斗争中失败后,被迫贬谪归隐。

虽然,两位诗人的渔父都是隐士的象征,但屈原的渔父是带有一些道家色彩的。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随着世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朴实的形象。恰好与屈原的“儒”相对应。

而尹善道的渔父形象是风流的。“风流”在韩文国语字典里的解释有很多,但是综合起来解释就是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在这里尹善道的风流是传承于新罗的玄妙之道,这是包含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这种风流将江湖之乐更加形象化,更加体现了渔父形象的遗世独立。

四、结论

屈原与尹善道笔下讴歌的渔父形象,是超脱于世俗的隐者象征。虽然都是渔父,但是他们的志向远不与此。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世推移,但却不被世俗所同化。逍遥于山水间,由此可知,渔父即儒、道中的隐者。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他们顺水来去,随意钓鱼于其中。但是,屈原的渔父形象在道家的渲染下,有一些消极色彩。尹善道的渔父形象在“风流”的前提下,更加具有现实感与唯美感。

通过两位诗人笔下的渔父形象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屈原面对黑暗现实执着坚守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和宁可抛弃珍贵的生命,也决不与污秽尘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尹善道的悠然处世态度,乐享于江湖之道的物外闲适。

猜你喜欢
渔父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渔父》的“清”“浊”之辩
随波逐流还是齐物逍遥:隐士文学的批判性阅读——以对渔父形象的讨论为例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楚辞·渔父》中“渔父”的形象解读
渔父:一颗自由的灵魂
渔父:一颗自由的灵魂——我教《渔父》
关于渔父的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