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2016-11-10 16:04王红阳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解读文学批评

王红阳

摘要:在20世纪下半学期的文学批评,开始渐渐打破传统的纵向研究,空间作为一个文化构建的必要因素,实现对其解读,对我们掌握文本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吉尔曼创作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对《黄色墙纸》中的空间视角分别从物理和社会的角度进行了分解叙述。

关键词:文学批评;解读;《黄色墙纸》;空间视角

一、吉尔曼创作概述

夏洛特·波斯金·吉尔曼(下文中简称吉尔曼)在美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她曾被著名的女权主义领袖凯特荣誉成为12个伟大女性之首,可见,她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她的作品价值不是单单地设置人物或者某个情节而被归为女性主义的行列,而是因为她的作品之中还融合了一种对女性生存真诚的关注。吉尔曼在她的文学创作中,这种情愫往往被塑造得十分直观,利用某个载体去表现特定的情绪。这一载体正是她的作品所散发出的现象学元素,对某个实物进行聚焦,从中探寻女性生存更广阔的秘密空间,并以此来烘托作品创作的主题。可以说,这就是吉尔曼在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体现。例如《黄色墙纸》、《摇椅》、《它们的房子》等等,都是有这样的寄托在其中。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吉尔曼的小说创作利用实物介入了更加丰富的女性创作方向,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作者对女性生存空间的一种描绘和反思,这也是女性主义批评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在当下人们对于吉尔曼所透漏出的空间想象的描写却没有太过重视,尽管已经有学者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但大多有时从女性自我解脱的微观视角入手,对主人公能够体现出的广阔性领域,并没有涉及,这可以说是一种遗憾。

二、《黄色墙纸》中的空间视角分解

(一)物理空间

物理空间主要是指小说当中作者描绘出的景观部分,这是小说铺设隐喻的重要系统。在小说中,通常是从风景、地形地势以及建筑风格中表现出来。为了揭示一种“牢笼”的数形,吉尔曼采用的是逐渐缩小物理空间的方式,将故事的场景刚开始就设定在女主人公养病的别墅里。

在这样的一所房子中,它偏远、陈旧且与世隔绝,让人无法想象到主人公做出篱笆和围墙之外的生活,可见主人公生活范围之狭窄。选择殖民时代的房子,它进一步按时了当时男权主义称霸的社会特征,并进一步借此呼吁更多的牢笼要素融入其中。随后,吉尔曼再次对主人公的生活范围进行了限定,把视角放在了其睡觉的房间。

那是一个窗外钉上了栅栏的房间,且墙上大块大块的墙纸已掉落。这种污秽不堪的黄色,让人感觉到恶心。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样密不透风且散发着腐朽味道的房间,必然是不适合人们疗养的。但是作者却将主人公大部分的叙述都放在了这样一个房间里,文中所提到的窗外的景象,也是对主人公认知的限定,把外界生活全部笼统地认为是“窗外”。

由殖民时期的乡间别墅再转移到带着黄色墙纸的睡房,吉尔曼渐渐缩小了女主人公的认知范围,这种空间的变化也传递出一种女性在“牢笼”中生活的状态和思想。

(二)社会空间

空间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和生产方式,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载体。在社会空间中,我们往往能从中看到人类群体的思想、行为交锋。在《黄色墙纸》当中,它的发生极具“牢笼”的特征,主要是女主人公和约翰及其妹妹的构建。它不在公共场合中被构建起来,而是在女主人公的那所房子中被限定起来。由此,我们可以到,在本书中,家庭这个社会关系,在当事人的行为上也是充满了约束的,即体现着“牢笼”的特征。

约翰本身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在行为上对妻子表现出了怜爱和体贴,不仅为其租房子养病,还给她充足的养病方案。但是,约翰的关照越无微不至,女主人公内心就越会有一种压抑在其中,她曾说道:“他考虑得细致周到,对我充满爱意,没有他特别的指示,我几乎不能动弹一下。”在这样的照顾下,女主人公渐渐被剥夺了写作、换房间的自由与权力,在申述病情、睡觉等方式上都丧失了自我管束的能力。作者试图通过构建这样一种社会空间,暗示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不自觉地会臣服于一家之主。在女主人公有清醒的神志与自我意识时,丈夫不让她使用话语的权利。在这样备受压迫下的牢笼舒服下,具有自我意识女性难以通过和谐的手段去获得自由,完成挣脱。

三、结语

所以,实现对空间的有效解读,挖掘其背后属性和内涵,可以进一步论证吉尔曼对女性主义书写的框架及特征。在吉尔曼的《黄色墙纸》中,随着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被打上“牢笼”的枷锁,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燃烧,在消失于男权主义的压榨之下,尤其是最后女主人公的风电,更是西方男权社会对女性剥削后,女性意识的反抗体现。

参考文献:

[1]谢艺.觉醒的反抗者——《狂人日记》与《黄色墙纸》中疯癫形象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9-12.

[2]郑雅妮.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反抗——《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0-122.

[3]曾桂娥.作为“社会梦想”的乌托邦文学——以美国乌托邦文学为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62-72.

猜你喜欢
解读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持论维度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