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2016-11-10 16:24刘瑶瑶杨晓宇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词语

刘瑶瑶++杨晓宇

摘要:敦煌碑刻文书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文章以该类文书中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针对《汉语大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缺失予以补正。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敦煌碑记文书;词语;释义;补缺

词汇研究是辞书编纂的重要基础,著名语言学家王瑛先生说“如果能选择若干部时代确切而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其中的词汇现象进行全面的穷尽式的分析排比,整理归纳,这无疑会给词汇史的研究与大型辞书的编纂打下坚实的基础”。《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具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辞典,其编纂与出版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由于《大词典》词目浩繁、容量巨大、书成众手,且受到编纂时代的局限,在词语释义方面存在部分缺失。本文以敦煌碑刻文书中的词汇为参照对象,从释义角度就《大词典》的缺失予以补正。

【尘迹】:人间之踪迹。 P.4640号《住三窟禅师伯沙门法心赞》:“舍俗出家,俄然落发;期年受具,仗锡西还。一至宕泉,永抛尘迹;戒同朗月,寂入无言。”(80页)《宗鉴录序》:“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广弘明集》卷十五:“何以绝尘迹,忘一归本无。”《渑水燕谈录》卷八:“环泉古木蒙密,尘迹不到,去市廛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封神演义》第五回:“朕思深宫邃密之地,尘迹不到,焉有妖怪之理。”

《大词典》于“尘迹”下仅释有一个义项“陈迹”,当补之。

【尘泥】:①代指红尘世俗。S390号《氾嗣宗和尚邈真赞并序》:“空持一钵,余资弃舍于尘泥;只具三衣,割己赈贫而守道。”(510页)其他文献用例如唐代徐夤《猿》:“宿有乔林饮有溪,生来踪迹远尘泥。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唐代柴夔《望九华山》:“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宋代张炎《 南楼令·送杭友》:“聚首不多时,烟波又别离。有黄金、应铸相思。折得梅花先寄我,山正在、里湖西。风雪脆荷衣,休教鸥鹭知。鬓丝丝、犹混尘泥。何日束书归旧隐,只恐怕、种瓜迟。”②用尘土掩埋。P.4638号《右军卫十将使孔公浮图功德铭并序》:“霜摧兰而沙奄,珠落掌而尘泥。”(232页)

《大词典》于“尘泥”下仅释有“尘土”和“喻卑下”两义,当补之。

【当阳】:正前方、正当中。P.3245号《创于城东第一渠庄新造佛堂一所功德记并序》:“当阳塑某佛并侍从一铺,龛内顶上画某佛〔一〕铺及变相、四大天王。”(547页)“阳”有“正面”之义,如《仪礼·丧服》:“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唐代贾公彦疏:“凡裳前三幅后四幅者,前为阳,后为阴,故前三后四,各象阴阳也。”此处“当”、“阳”连文犹指“正前方、正当中”,如《宋书·律历志》卷七四:“是以当阳而进,当阴而退,皆得其常,故加减之。”又P.4660号《河西都僧统翟和尚邈真赞》有:“迁加僧统,位处当阳。”(175页)一句,函咏文意,句中“当阳”当指某一领域的最高首领,非专指皇帝。

《汉语大词典》“当阳”下失收“正前方”与“某一领域的最高首领”两义项,当补。

【烦笼】:代指世俗社会。P.3245号《创于城东第一渠庄新造佛堂一所功德记并序》:“ 佛身应现,敬则潜通;归依获福,救拔烦笼。”(547页)P.2481号《副僧统和尚邈真赞并序》:“披缁落发,割舍烦笼。五乘晓朗,八藏该通。”(513页)P.3556号《曹法律尼厶乙邈真赞并序》:“薰莘不染,顿弃烦笼。坚持禁戒,广扇玄风。”(387页)P.4640号《沙州释门索法律窟铭》:“然则拯拔烦笼,如来以如来出(乘时)现;随机诱迪,降法宇(雨)于大千。”(72页)

《大词典》于“烦笼”下仅释有“关鸟兽的笼子”与“烦恼的牢笼”二义项,当据以补之。

【广运】:普遍施予。P.4640号《先代小吴和尚赞》:“量含江海,广运慈悲;戒珠圆洁,历落芳菲。”(89页)《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陛下广运金轮,曲收瓦砾。引安禅于中禁,旌褎崇之殊礼。”《西游记》第十二回:“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

《大词典》于“广运”下释有“广远”与“广袤”两个义项。其中,“广远”义敦煌功德记亦有用例,如P.2551号《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大周广运,普济含灵。金轮启圣,玉册延祯。”(12页)

【化俗】:劝化世俗之人。P.2991号《张灵俊和尚写真赞并序》:“虽跻贵列。每弃非言。观机化俗,异类参前。”(324页)P.3677号《刘金霞和尚迁神志铭并序》:“彼美吾师兮尘网莫拘,化俗未尽兮今也则无。”(29页)《法苑珠林》卷三十:“或有兴建斋讲,化俗入道;或有营造经像,缔构伽蓝。”

《大词典》于“化俗”下仅释有两个义项,即“风俗受德教而发生变化”与“教化与风俗”,当据补。

【穷通】:彻底通晓或领悟。P.3390号《孟授上祖庄上浮图功德记并序》:“精三教而穷通,修四禅而凝寂。”(534页)“穷”有“彻底”之义,“通”则指“通晓”,“穷”、“通”连文在此处意指“彻底通晓或领悟”,为偏正结构的合成词,典籍中亦多其用例,如《晋书·张载传》卷五五:“睹其《抵疑》诠理,本穷通于自天。”

“穷通”一词《汉语大词典》皆作并列合成词释有三个义项,即“困厄与显达”、“谓干涸与流通”与“谓阻隔与通畅”。当据以补之。

【天聪】:天资聪慧。S.390号《氾嗣宗和尚邈真赞并序》:“师姓氾氏,香号嗣宗;济北名家,敦煌鼎族。幼年别优,早岁天聪。”(510页)P.3718号《张清通写真赞并序》:“年初别俊异杰,天聪神童。智效先成,龆龀早能立事。”(441页)P.3556号《僧统氾福高和尚邈真赞并序》:“长自天聪,丱岁而乃尘埃永罢。”(371页)

《大词典》于“天聪” 下释有两义项“上天赋予人的听力”与“对天子听闻的美称”应据补。

【举事】:列举事例。P.4640号《阴处士碑》:“柔矜〔拟〕牀下之砖,举事满堂中之宝。”(34页)《八识义章研习抄》卷二:“言何为不得者结成例意,为是一切声闻缘觉等举事为证。”《成唯识论述记集成编》卷二十二:“此则举事显理。非但迷事,亦迷理也。”《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一:“举理摄事,举事摄理,故说二门皆各总摄。”

《大词典》于“举事”下释有“办事”.与“起义”二义项,当补。

【攀号】:即哀丧。P.2970号《阴善雄邈真赞并序》:“明王恋惜,举郡伤嗟。一道泣血而声哀,九族攀号而躃踊。”(475页)P.3718号《梁幸德邈真赞并序》:“遂恋苏武而授敌,不顾陵公之生降。守节亡躯,攀号殆及。”(450页)P.3718号《马灵佺和尚邈真赞并序》:“俗眷攀号,泣泪沾于邻切。禅庭寥寂,交亏钟梵之声。”(434页)P.3720号《河西都僧统阴海晏墓志铭并序》:“和尚不期修短,顿亏训示之仪;躃踊苫庭,攀号迨及。”(261页)《续高僧传》卷十四师逸功倍不惭屡照,誓言既止怡然冥目,以贞观四年十月终于通玄。春秋六十有七,其年十一月坟于白虎之南岭。学士弟子等千余人哀泗伤心,恐芳仪之有绝,乃树高碑。江王学士诸麟为文,贞观五年弟子法韶等,孝情殷至攀号靡及,谨于坟前建塼塔五层。

《大词典》释其义为“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在敦煌碑铭赞文书以及佛典典籍中,该词已非帝王专用,普通百姓与僧侣皆可用之。

参考文献:

[1]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2]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第1—12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3]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黄征.敦煌语言文字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词语ABC
从“全都”义同义复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瑕疵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