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巷传承与发展探究

2016-11-10 17:06王嘉雯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8期

王嘉雯

摘要:凝聚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古街巷由于城市建设而逐渐被废弃。尽管近年来部分古街巷被修复重建,但往往陷入困境,成为充满商业价值的旅游景点而丧失其更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南昌书院街为例对古街巷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古街巷;书院街;历史文化传承

古老的街巷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的演变中更是记录了其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趋势下,古老的街巷无法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而陷入了逐渐被改造与废弃的困境,其蕴含的深厚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也将失去依托而不复存在。近些年来由于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与旅游业的发展,部分古街巷得以重新开发。例如古都南京的乌衣巷、杭州的清河坊、安徽的屯溪老街……但在其重新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秦淮区人民政府为开发乌衣巷重建了王谢古居纪念馆。又在其相邻的夫子庙与秦淮河的带动下而成了旅游胜地。看似重新焕发了生机但除去王谢古居纪念馆之外乌衣巷余下的只有栋栋住宅楼,而且牌匾上书写的“王谢古居”也部分游客产生王谢两家同院的错误认知。同时乌衣巷作为管中窥豹、一往情深、画龙点睛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却不为来访的游人所知。开发后的旅游价值与商业价值得到体现但缘于众多历史事件而成为名巷的乌衣巷其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却令人误解或逐渐被人遗忘。一部分古街巷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改变了原貌,一部分做到了“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原有风貌,但都更多的实现了其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昌书院街位于象山南路边,因坐落于此的“豫章书院”而得名。豫章书院始建于南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大师曾在此讲学授课,曾在元代毁于战火又于明代得到重修。在停办书院、废科举、兴学堂的改革浪潮也不曾中断。历经种种变迁于1962年改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直至今天。即使书院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书院街悠久的历史未曾中断。从古至今,书院街这条不足200米的小巷走出了不少学者,明代宰相严嵩、清代学者许振、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博士、南昌美术馆副馆长熊青、画家姚腊远、刘瑞有、平德威、音乐家樊国生、李润清等。因此这条街因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享誉九州名闻遐迩书院与从这条街上走出的文人墨客、名人雅士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而今,却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被淡忘,开始与这座城市的其他普通小巷一样融入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只余下随处可见的荒凉。

相关部门也曾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书院街复兴的工作,不论是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展现其原貌的重建还是举办艺术展与筹拍连续剧等活动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措施都更侧重于形式上的传承,而并未触及书院街的精神内核。况且浩大的工程会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容易落入大多数古街道一样打着文化古街的旗号而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旅游街道的俗套。形式的重建仅仅只能找回人们关于书院街的记忆,是回首过去;而我们需要的是唤起其特有的精神内涵让其传承下去的未来。形式的传承仅仅流于表面,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都十分有限,而精神的传承是书院街的灵魂,也是让书院街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南昌人心中的关键。这一点在2015年“寻找南昌文化符号”活动中可以体现出来。书院街成为许多南昌人的心目中“南昌文化符号”的最佳选择,但实地调研中却发现他们只知坐落于其中的书院名为“豫章书院”,对书院街建于何时、发展变迁所知甚少。他们之所以选择书院街作为南昌的文化符号是因为对书院街特有的书院文化氛围的向往。书院这一古时候品读诗书、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虽然已经消失,但在现如今这一阅读快餐化、电子化的社会中更为可贵。与快节奏的阅读大环境相比,这条书香氤氲未曾断绝的街道背后的氛围更令人尤为向往。这条百米长的小巷能够从宋代到建国后走出如此之多的名人雅士也是因为街上的书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此书院街的传承应该放在如何最大限度的将其悠久的历史与其所代表的特定文化传承下去。

传承与发展书院街应紧扣其悠久的历史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也就是它在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形成的特有书香氛围。书院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职责,结合当今国学热的文化热潮,可以将书院街作为依托,以传播国学的形式将其推出去,使其成为南昌弘扬发展国学的聚集地。同时自200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发起了全民阅读活动,江西省也由此开展了“赣鄱书香”文化活动。书院街复兴的根本就是其特有的书香文化氛围,而“赣鄱书香”文化活动也旨在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书院街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因其浓郁的书香氛围而走出无数名人雅士,二者结合让一条街的文化得以扩散到南昌的各个角落去,让代代相传的书香氛围得以流传并推广。既可以将书院街传承下去,也可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整个南昌的城市文化建设。

类似书院街这样有着悠久历史与特有文化的古街道,承载的是一个城市所特有的精神,反映着城市千百年来的变化与发展。对书院街这样古街道的传承不仅仅在于修补与重建,还原其原貌,而是将其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当今社会的文化发展与需要相结合,令其重新焕发光彩成为整个城市的文化代名词。

参考文献:

[1]昌岳,瞿丽洁.停办113年 豫章书院再续文脉[J].大江周刊, 2012,02 .

[2] 郑云云.寻访南昌书院街[J].文学人生,2010,11.

[3]李忠云.南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