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中动物隐喻的神话起源

2016-11-10 11:55莫娇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莫娇

[摘要]东北方言现象中有诸多是运用动物隐喻的形式来完成的,借用了动物形象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气息。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被引用到东北的方言中,在东北方言中出现频率高的动物基本有虎、鹿、熊、狗、狼以及包括鹰在内的各种鸟类,不难发现,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即与东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以萨满文化为代表的东北民间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图腾形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现象,表面上是语言现象,其实是深厚的东北文化的表层体现,是起源于萨满文化的神话体系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东北文化影响深远的神话故事的考察分析,总结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动物隐喻类型、隐喻意义及语义路径来源。

[关键词]东北方言 动物隐喻 神话起源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77-02

动物隐喻现象的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范畴的研究热点,但在研究语言现象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使者和载体,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折射和表现。东北方言语义直白、形象生动是一大特点,这里面具有多运用动物作比喻的功劳,体现在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形象较为集中,多为熊、虎、狼等东北特有的动物,这说明,东北方言中隐喻方式下的动物的选择建立在生活熟悉度基础上的。同时,早期居住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群以通古斯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这些以游牧、游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宗教信仰很坚定,特别是以萨满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影响十分广泛。而萨满教的教义核心即“万物有灵”,不仅自然有神灵,动物也是神的使者,这样,在这些东北地区早期的居民心中就形成了动物崇拜心理,这种心理投射到语言层面就形成了动物隐喻。

一、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母题

(一)马的母题

马在东北方言中有着重要的存在感,因为马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正是由于人类在交通上对马的依赖,于是产生了对马的崇拜和神化。在人们心里马渐渐成为人间速度的化身以及任劳任怨的伙伴的形象。隐喻义自然而然产生。

(二)熊的母题

在鄂温克族的神话中,熊是温柔善良、通晓人性的形象,而且认为自己是熊与鄂温克的祖先结合繁衍的后代。这些都是鄂温克族人对熊的人格化、神化的幻想,是在狩猎生活中对熊孕育繁殖功能的向往和崇拜。

此外,熊在东北方言中还有一个隐喻义为贬损义,意指被说者窝囊,如熊样。这种隐喻义的由来跟人们观察狗熊举止笨拙有关。

(三)神鸟母题

在满族萨满神话中,乌鸦和喜鹊是神勇机智、庇佑家族繁衍生息的神鸟。这是因为一个传说,有位小憨王遭到恶霸欺凌,后来有成群的乌鸦落到他身上,被追来的恶霸认为小憨王已死遂放弃了追踪。就这样,小憨王躲过一劫,成为了后来的开国领袖努尔哈赤。所以,后世满族子孙都有敬奉乌鸦的习俗,视乌鸦和喜鹊为祥鸟,认为它们代表人性的善意。

(四)鹿的母题

关于鹿的隐喻来自于蒙古秘史。在蒙古的神话故事中,蒙古人认为鹿是他们的祖先,认为成吉思汗是天神之子,而他的母亲的名字翻译成汉语是“惨白的鹿”的意思,至此,白鹿的灵性和生殖功能成为了蒙古族的图腾,同时也是生殖繁衍的女神的形象。

巧合的是,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布古部落也觉得鹿是他们心中崇高的神,以它为母神。因为,在他们族群的传说中,母鹿曾救过战争中的两个小孩,使他们得以存活下来,而这两个孩子后来结为夫妇,繁衍出了柯尔克孜族。

此外,在赫哲族的神话中,小鹿是拥有神奇本领、善良正义,能够帮助英雄救出亲人与乡亲的仙鹿。也有小鹿化成姑娘帮助恩人操持家务,最终结为夫妻,战胜恶霸的故事。这一类故事都说明了满-通古斯人长期在生活中与鹿接触,渐渐产生依赖和崇敬心理的过程。可见,鹿作为繁衍母神的形象已经在东北早先的原住民中深植入心,在万物有灵理念的滋养下,鹿也就被人化,具有了人性、人形,成为了原型的女神,具有了象征生育繁衍的隐喻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神鹿多化为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作为贤妻良母、知恩图报的形象出现,也说明,在东北人民心中,对于女性的认可程度是很高的,不同于中原汉族文化重男轻女的思想,东北地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崇尚母性,尊重女性作为妻子、母亲对部族作出的重大贡献的。时至今日,鹿在东北方言体系中,也依然有着温顺慈爱的隐喻义,正是这一心理的延续。

(五)虎的母题

在东北方言中,“虎”一词的动物隐喻义有两个:(1)威武、神气、皇权,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伴君如伴虎;(2)傻,如:虎妞,你是不是虎。

虎作为东北方言典型的动物隐喻词汇,有其必然的原因:

首先,东北虎是东北特有的物种,也是东北人心中的森林之王。人们对东北虎又敬又畏,敬是因为在人们心里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是镇守东北的山神,它会保佑东北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幸福。人们会在山上为它建立供奉的山庙,也会敬称东北虎为“山君”,因此,在崇拜心理的作用下,在东北方言中,虎就具有了威风凛凛、至上王权的隐喻义。

至于虎的第二个隐喻义,指人傻,笔者认为跟东北虎这种动物动辄发怒,危害人类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所以,也用“虎”来形容一些人言行欠妥、举止犯傻的情况,表达说话人对被说之人的不满。

老虎的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东北地区原始狩猎文明的写照,是游猎民族对虎的敬仰的象征,是满族文化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满-通古斯语族的善恶观。

(六)鹰的母题

在萨满神话中,鹰为人类带来了光和火,并且为了人类的幸福牺牲了自己,鹰魂最后化身为女萨满,哺育了女婴,成为人类的始母神。至此,鹰具有了神力,是战斗女神的化身。所以,神鹰在人们心中代表着繁衍、骁勇善战。

二、东北方言中隐喻类动物的共性特征

(一)起源受少数民族神话影响深远

东北方言是东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受东北文化的影响。早期东北文化的缔造者就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赫哲族、女真族及通古斯族等游猎民族。这些游猎民族由于生产方式与大自然接触密切,对大自然赋予的一切都有着天然的敬畏感,万物有灵的观念自然形成。随着萨满教等宗教信仰的逐渐形成,有关动物神的创世神话及报恩神话逐渐增多,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东北文学,同时,也体现在语言层面,大大丰富了东北方言中动物类词汇的隐喻义。因此,东北文化滋养下的神话传说成为了东北方言中动物隐喻的初始来源。

(二)具有隐喻义的动物多具有褒贬两种意义

我们发现,尽管这些主要的动物均有繁衍人类以及报恩人类的正面意义,但也都有与之相反的负面意义。如,虎既有林中之王、山神的崇高意义,又有形容人傻、冒失的负面意义;熊也是这样,既有被人类感念为繁育有功的神熊意义,又有形容人笨拙、窝囊的意义。为何会在同一种动物身上,同一种方言体系内,出现了两种极端相反的评价呢?也许这也恰好能说明人们对这些动物又敬又畏、又依赖又恐惧的矛盾心态吧。

(三)进入隐喻的动物形象在神话中大多有女神形象

这些动物多对人类有繁衍的功劳,也被人类视为女神,这也反映出在最开始,东北地区的人们心中对母系有着很高的尊重和崇拜之情,并且在人类寿命很短,朝不保夕的岁月里,对繁殖能力,人们有着深深的向往。后来,在语言发展过程里,这些词语对女性的尊重义的隐去,或许与汉文化传入,男尊女卑思想融入有些关系。对繁殖能力强意义的淡去,也与人类社会进步,生存危机感淡化有关。

(四)动物隐喻的词义有由实转虚的倾向

一般来说,动物隐喻多是作为名词充当实际的语法成分,但是在东北方言中,一些隐喻后的动物词汇有由实转虚的倾向,开始起到形容词或者程度副词的作用,隐喻义渐渐虚化。如,熊初(指人窝囊)、熊色(色,此处读音为sai,上声,意指人笨拙,被人看不起)。

(五)神化后的动物其实是人本身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动物隐喻是人心里不同认知域之间的相互映射,但是,在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中,我们能感受到动物隐喻诞生的另一种原因,即神化的动物其实是人本身,是人通过神化的想象将自己的理想转化到神化的动物身上,借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期许,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最开始动物是神化的,渐渐的,动物开始人化,因此,有神话起源背景的动物隐喻不仅是认知域的投射,更是人对自我浪漫的追寻与探索。

三、东北文化对东北方言中动物隐喻义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动物隐喻的表义是成系统的,这种表义系统不是个人思维模式的展示,而是群体性思维方式的抽象提炼,凝聚着集体无意识,是群体文化在语言层面的投射。文化输出概念,文化奠定语义基础和语用背景,文化决定着隐喻意义的选择。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是东北文化作用下的成果,处处带着东北文化的影子。

(一)东北方言中具有隐喻意义的动物种类具有地域特色

我们发现尽管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差异较其他方言小,但是,常见的动物隐喻还是有明显差异。比如,在普通话中,常见的动物隐喻词有狗、猪、猴、龙、凤、狼这类,但是在东北方言中,这些动物出现的频率和构词灵活性方面明显不是主角,反而是虎、熊、鹿等动物占据着重要地位。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虎、熊、鹿等动物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动物,极有代表性,是东北人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因此,在东北人民心里,有很深的印象,久而久之,东北人民在表达上会习惯运用这些熟悉的动物,渐渐产生隐喻意义。

(二)动物隐喻是文化和概念系统输出的产物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所有的语言活动均是认知活动,动物隐喻本质上是文化观点的表达,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尽管我们看不见文化的手,但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文化对人类认知行为的影响,甚至文化在某些时刻会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结果,必然会带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只是在不同语言中,更在不同的方言里。

在东北方言中,突出的特点是表义直接、语言幽默、表述形象,这就决定了一些动物隐喻词汇拥有着其他方言里不具有的词汇意义,如“虎”,在东北方言中表达某人很傻的意义,贬义,这个意义在其他的方言中并没有出现过,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了东北方言中标志性的词汇。之所以有这样的表义方式出现,正是东北爽直文化氛围对语言影响的体现。而且,像“虎”“熊”这类词有实词虚化的趋势,并且虚化的原因也可能只是由于东北人语言表达喜好幽默、形象,这些词语最初是以动物形象为基础进入到组词中去的,慢慢形象意义淡化,继而变成了虚化的语缀。

(三)动物隐喻隐含着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在科学精神并不盛行的古代人民心中是广泛流行的,由于在古时候,人改变自然的能力很小,人类的命运自然不能自己主宰,所以在人们的心中,依赖自然的心理占了上风。人们坚定地认为,这些养育了人们的动物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血缘关系。这些服务于人类的动物,被人类看做神灵的化身,被人们祭拜。我国常见的图腾崇拜有龙、凤、熊、虎等,在东北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虎和熊的崇拜更多一些。相比中原的汉文化,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居住着少数民族,所以还有一些区别于中原图腾文化的图腾,如鹿、鹰及其他鸟类。

四、结语

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是发源于深厚的东北文化基础上的,是萨满教等宗教神话滋养出的文化之花,表达了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既承载了游猎民族对大自然的敬仰与畏惧,又表现了对有灵动物的尊崇和恐惧,既是这些动物的子民,又是他们的主人的复杂心理。

东北方言以其通俗易懂、表意清楚生动为特点,这里面有动物隐喻的大量使用的功劳。

通过这些动物代表的隐喻义,我们能够感受到,在物质文明及其落后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期许以及对渴求神力帮助的心声,这些动物成为了那时的人们最好的伙伴,也成为了他们精神层面最好的寄托。

【参考文献】

[1]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313-315.

[2]汪立珍.论我国通古斯诸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崇拜[D].满语研究,2001(01).

[3]于国华.神鹰振翼—纵览中华满族的鹰崇拜[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01).

[4]孟慧英.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M].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