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周:五月里的科普“盛宴”

2016-11-11 02:57丽丽唐婷叶乐峰陈海波
河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盛宴众创科学

文/丽丽 唐婷 叶乐峰 陈海波

科技活动周:五月里的科普“盛宴”

文/丽丽唐婷叶乐峰陈海波

不期而至的降雨和降温,丝毫阻挡不了人们享受一场科普盛宴的脚步。上午8点半的北京民族文化宫,已是人头攒动,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14日在这里拉开帷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参加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现场活动。刘延东宣布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等一同参加启动式活动。

在北京科技周主场,以“梦想大道”为展示主线,分为科学重器、北京众创空间3.0、创新梦工厂、“一带一路”科普驿站、科普乐园、新能源汽车等几大板块,采取模拟场景风格设计,集中呈现2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让百姓参与科技周、学在科技周、玩在科技周,享受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魅力。

活动期间,还举办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挑战赛。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60个中小学生团队,14-15日两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西侧展厅开展工程结构、物联网传感器等方面竞赛活动。竞赛倡导在项目及任务的驱动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人才应具备的创新素养。

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为“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从5月14日至21日在全国各地同步举行,推出一系列重大示范活动。此外,各地将举办2 000余项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优势的科普活动,如上海“科普艺术展演”、广东“两岸四地科普乐园”。各部门也将举办400余项科普活动,如国家粮食局“首届全国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等。

科技周那么酷,带我去看看

“哇,我看到恐龙了,还是三角龙!”在恐龙世界大冒险展台,戴着类似眼镜的特殊装置,一个小女孩仿佛置身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世界,兴奋地跟妈妈描述她看到的情景;智能机器人“小优”的姐妹产品“大优”,唱着《小苹果》跳着舞,它不仅有“眼睛”——摄像头,“耳朵”——拾音器,能说会看,还有一双形态和结构与人类手臂很接近的机器手,惹得来参观的小朋友也手舞足蹈起来……

2016年全国科技周北京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启幕。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体验到高大上的航天员出舱、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演示项目,还可以与机器人对话、开展各种健康检测、带上移动VR眼镜感受虚拟世界的美。“这就是一场免费的科普盛宴,让我们大开眼界。”北京昌平南口铁道北小学五年级学生苗碧洲说。

模拟飞行体验有惊无险

“这个真是太好玩了,犹如身临其境,你也来试试吧。”刚从飞行战斗模拟器上下来,苗碧洲就忍不住向同学推荐。

“我刚刚参加的战斗是机器人攻打纽约,美国士兵在拼命保卫,各种细节都很逼真。”苗碧洲说,从小就对科技感兴趣的他在学校就自己动手做一些编程游戏,这使他对细节格外关注。

“大家感觉很逼真,这主要是虚拟现实(VR技术)的功劳。”军事博物馆科普工作负责人游云介绍,VR技术带来的沉浸感与代入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通过方向盘与摇杆独立操控飞行,驾驶舱会根据操控匹配720°无死角转动。此时,除了要应对敌军,还要克服失重、旋转带来的不适。

2016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4-21日在全国各地同步举行。本届科技活动周主题为“创新引领共享发展”,将重点突出宣传科技创新成果、举办特色科普活动、开放优质科技资源、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四方面内容。主场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将安排科学重器、新技术新产品新创业、“一带一路”科普驿站、创新梦工场等展区。

不远处,同样受欢迎的还有爬壁机器人,通过简单的按钮操作,机器人正在不停地爬上爬下,时不时伸缩探头。

“这款机器人主要在楼宇、飞机等比较高的地方进行侦查作业。以楼宇反恐侦察为例,可以让机器人通过城市楼宇建筑外表面潜行至事发地点,其搭载的摄像头可将室内人员情况的视频无线发送至指挥中心,为安全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工作人员介绍说。

科学重器难得的亲密接触

“快来看,这个瓶子里有好大一只螃蟹!”一个小女孩惊喜地招呼同伴一同来看。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螃蟹,它的学名叫多刺仿石蟹,生活在冲绳海槽水深996.9米的地方。把它带到我们面前的,是一艘名为“科学”号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想一睹“科学”号的真身,或许并不容易。在科学重器展区,按1∶50比例制成的微缩版“科学”号模型,能让你近距离感知它的魅力。蓝色的展台上,一艘上白下红的船模醒目地立在上头,船身上写有“科学”字样,船尾红色的绞车正在一上一下地运转着。紧邻船身的,是按1∶3比例制成的“发现”号科考型ROV水下机器人模型。

“‘科学’号配备了先进的探测系统,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航程超过8万海里,已完成多项国家重大海洋科考任务,获取大量珍贵海洋资料,《自然》杂志曾两次报道,认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中科院海洋所工作人员孙永坤在展台前介绍说。

轻触大屏幕,一只鼓着乳白色透明羽翼的蝴蝶出现在眼前。定睛一看,下面标注着:木蝴蝶种子,原来是植物标本。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展台前,透过大屏幕,你可以看到许多难得一见的植物标本图案,像形如刺猬的野胡萝卜果实、带着两只长翼的东京龙脑香果实、宛如肾形的罂粟种子。细读图案旁附注的文字介绍,更是让人“长知识”。

包括“科学”号、西南野生生物种质库等在内的大科学装置,是一些大型复杂科学的研究系统,不仅是开拓科学前沿的重器,更是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以往较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它们,今天以模型、沙盘、互动视频等形式,一一生动地呈现在“科学重器”展区里,让爱好科学的人们流连忘返。

“一带一路”科普驿站感受别样科技魅力

“这个真是太难了,怎么也下不好。”说这些话时,西黄村六年级学生崔梓垚正在玩“独立钻石”游戏,尽管今天北京的最高温度只有十几摄氏度,他却急的满头大汗。

“独立钻石”是源于18世纪法国的宫廷贵族单人棋游戏,与中国人发明的“华容道”、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并称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之一。其类似中国跳棋,但不能走步,只能沿横、纵方向跳,并且把跳过的棋子吃掉,剩下棋子越少越好。

“太锻炼逻辑思维了。”崔梓垚说,尽管他是跳棋高手,但面对“独立钻石”,他似乎有些无奈。

与此同时,来自青岛的王昊成小朋友则是被华容道困得抓耳挠腮。“果然是三大不可思议的游戏,真不是一般人玩的。”他笑言。

尽管如此,匈牙利的“让我们在家里制作黑洞”“筒仓音乐”、德国化学分析技术互动展、“从零到灵”——“一带一路”科技发明进步历程展……这些项目着实让读五年级的王昊成开了眼界。“以前在青岛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也更加激发了我对科技的热情。”已然是创客的王昊成感慨地说。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众创空间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北京主场突出了对众创空间的展示,除了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DSG,展览还展出了众多优秀的众创空间。“通过系列创新创业科技成果、项目产品展示,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北京打造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对接实体经济为导向,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及成果。”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说。

众创空间版本从1.0到3.0

过去的2015年,可称为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的元年,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 300家,与现有2 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

“我认为,与传统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重点不在空间,而在于众创。‘众’指大众参与,而非仅精英参与;‘创’不仅指创新创业,还应包含创意创投,泛指创业服务的全链条。”中国科学院大学MBA中心副主任刘春晓说,众创空间除了能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全要素、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能力。

笔者注意到,包括北京市科委在内的很多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描述众创空间时,后面加上了3.0版本,这意味着众创空间作为创业孵化服务链条的重要一环,正在引领和推动孵化器行业从1.0版本向2.0版本、3.0版本升级,向平台化、互联网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据业内人士介绍,1.0版本主要指传统的孵化器,主要提供办公场地的服务,而2.0版本和3.0版本在这一基础上提供了包括融资、培训在内的全链条服务。

众创空间需要服务模式创新

众创空间骤热,问题也随之浮现。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盈利模式单一,“散”“薄”、各自为政等隐疾,让众创空间在2016年年初迎来一波“倒闭潮”,这让很多人认为众创空间已经过剩。

“2300家众创空间数量多了吗?恐怕也不能这么讲。”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徐勇表示,我国每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与越来越多投身创新创业的群体需求相比,众创空间的数量难言过剩。在他看来,我国最常见的是联合办公空间与常规孵化器,经营模式大同小异,增值服务少,服务能力一般。

徐勇曾拜访了美国15家知名孵化空间,“在美国,最优秀的孵化空间是加速器,加速器把投资和孵化相结合,并配有教练、行业生态等资源。我们应该重点支持能够发现、培养、帮助优秀创业项目快速成长的加速器以及专业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等。”

多个众创空间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市面上能满足创业者需求的众创空间实际上寥寥无几。创业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免费的办公场地,他们更希望有直接的融资、人才、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支持。

让众创空间成为全要素孵化平台

时艳强,201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如今已是一家40多人公司的CEO,公司估值过亿。“其实我的项目在上学期间就已开始,清华大学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口中的项目叫“我想认识你”,是一个高校间的交友平台,通过线上交流,线下互动,实现找对象、找老乡、找合作伙伴的功能。

结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对于众创空间时艳强感触很深,“面对初创项目的‘众创空间’较多,供过于求;而面对后期发展的‘众创空间’则少之又少。”他认为,创业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服务是不同的,初期更多的需求团队、办公场所、资金,中期更多的需要是管理、资源对接;后期更多需要的是资本方面的运作和指导。

《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列出了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提到租金收入只是众创空间的基础收入,要形成一个自足的产业,它还必须形成全要素孵化平台,股权投资平台,资源合作共享平台,要更注重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

谈到如何推动双创工作,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表示,科技部将从两方面发力,“要推动其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服务于创新创业的能力,力求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

莫让升学伤了孩子创新力

“未来生活什么样?至少,它应该是安全的。”这是10岁的周北川和三位同伴的设想。在全国科技周期间举办的2016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挑战赛上,他们带来了一个名为“化险为夷”的灾害应急方案。

“我们想让科技避免灾难,战胜灾难。”这位来自北京东四九条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告诉笔者。和他一样,在为期两天的挑战赛上,来自全国10余省市的56个中小学生团队和63个参赛个人带来了他们对未来的创造性设想。

四个小学生的联合创意

周北川安静地坐着,等待裁判员来验收作品。

“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就跟在学校一样。”他说他经常上学校的科学手工课,也因此认识了同年级的贾博文、冯怡菲和五年级的朱宇泽。四个小学生最大的不超过11岁,因为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组队参加了此次比赛。

挑战赛以关卡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创造力。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作品必须分别设计6、8、10个关卡,每一个关卡都要体现一些科学原理。运用的科学原理种类越多、关卡之间的路径方式越多样,得分就越多,如果运用了绿色能源,还有加分。

他们想象未来的一天或许会这样:水库大坝发生泄漏,周围群众危在旦夕,但泄漏的水流触发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响起警报,得到消息的人们通过齿轮火车和快速缆车等方式疏散,然后乘坐飞艇,借助风力飞往安全之地。为此,他们设计了6个关卡,运用了大气压力、水能、杠杆等19种科学原理。

“关卡如何设计,都是学生的创意。”挑战赛裁判长张志国说,孩子们在实践创意的过程中,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和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创新不分大小

孩子们运用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但当他们将这些科学原理以“地心之旅”“海上航行”“未来太空战”等作品呈现出来时,张志国看到的是一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奇妙创造力。“创新不分大小,孩子们的任何一次想象和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评判。”他说。

张志国曾参与多次青少年创新竞赛,见到过各类奇思妙想。而且,很多创意很“小”,小到平时几乎无人注意,但孩子们从中发现了创新的可能。

张志国表示,他见到过一名小学生发明的双头绣花针。这源于孩子见妈妈绣花时,使用传统绣花针每绣一针都要扎下、线拉直、翻手,然后针尖掉向,再扎上、线拉直、翻手,如此循环往复,手腕又酸又疼。这个孩子琢磨后发明了一种两头尖的绣花针,针鼻在中间,绣花时不用转向,提高了速度,减轻了强度。

“其实,创新并不一定要解决非常大的问题。”张志国看到的是孩子们对创新和实践纯粹的热情。

不要让创新力被升学压力挤压

因为一个小失误,“化险为夷”小团队没能获得理想的名次。此次比赛,有24个小学生队,几乎占了一半,竞争的激烈性远超参赛队伍要少得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组。

“小学生参与热情远超中学生,一方面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起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大的课业和升学压力开始挤压他们的创新热情。”张志国说。据九三学社中央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兴趣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科技兴趣得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均为3.52,但进入高中阶段后下降为3.41。尤其是初三和高三两个年级,科技教育阻力明显增大,家庭支持度明显下降。

“家长和学校还是太看中与升学相关的东西。而科技创新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张志国建议,应针对那些有科技创新欲望的孩子做跟踪调查。

“化险为夷”小团队也相信自己在创新尝试中获得了提升。他们为这个作品准备了一个学期,经常在学校“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更改了15次设计,才形成了最后的方案。“这锻炼了我们的创造、想象以及思考和动手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能力。”周北川这样向记者总结这段经历。

结语

科技活动周是公益性质的科学传播活动,旨在通过向社会展示研究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做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追梦未来”,今年科技活动周的内容之丰富超越以往,这么一场科普的视听盛宴感染着到场的每一个人。今年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理由去期待明年,我国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有理由去畅想未来。

(文章源自高新网)

公告

近期接到举报,域名为:www.hnkjzzs.com的网站利用河南科技期刊传媒集团(下文简称:集团)旗下期刊《河南科技》的名义进行非法组稿活动,并从中牟利。此举对广大作者、读者的利益以及我集团的名誉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集团已经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书面举报和投诉。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在从事订阅及投稿活动时访问我集团唯一官方网站进行咨询(www.cxkjcm.com),任何电话、传真、QQ等联系方式都以我集团官网公布的号码为准。

特此公告!

河南科技期刊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盛宴众创科学
点击科学
『死亡』盛宴
科学大爆炸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跟踪导练(四)6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奢华的盛宴(第五站)
盛宴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