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2016-11-11 02:29徐锋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9期
关键词:南京竞争力

徐锋

关于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徐锋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在全国及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怎样?南京竞争力的优劣势何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竞争力?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所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相关数据,对南京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南京综合城市竞争力稳步提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和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干中学”技术进步效应递减的“三重冲击”之下,中国经济迎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曙光,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分化进一步加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发生变化。

1.南京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相对靠前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是指城市当前创造价值、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据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数据,2015年,南京综合经济竞争力在289个城市中排名第13位,与2014年相比没有变化,比2013年上升了一位。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分别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同处于江苏的苏州和无锡均已进入了前十强,分别位居第8位和第10位,综合经济竞争力均超出南京。但与同处于长三角的杭州和宁波两市相比,南京综合经济竞争力相对靠前,2015年,杭州和宁波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分别居于24位和21位。

表1 2013-2015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十强及南京排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分析,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主要由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和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两方面构成。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看,南京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在289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排名高于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但从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看,南京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在289个城市中排名第17位,排名落后于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因此,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是影响南京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位的关键。

表2 2015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十强及南京排名

2.南京可持续竞争力优势逐步显现

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是指城市的投入要素与发展环境的状况,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显示,2015年,南京可持续竞争力在289个城市中排名第9位,与2014年持平,比2013年上升一位,连续3年成功挤入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前十强,说明南京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2015年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门、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青岛。尽管南京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与同处于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和苏州相比,排名相对落后,但超出了经济总量在前的武汉、成都和经济总量在后的青岛、无锡和宁波等城市。因此,与同类城市相比,南京可持续竞争力优势较明显,未来发展势头更强劲。

表3 2013-2015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前十强及南京排名

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主要由知识城市竞争力指数、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生态城市竞争力指数、文化城市竞争力指数、全域城市竞争力指数、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等6个指数所构成。根据可持续竞争力分项竞争力排名,知识城市竞争力、全域城市竞争力和信息城市竞争力三个指标,南京优势较明显,三个指数在289个城市中排名均在前十位,分别排居第4位、第10位和第10位;南京文化城市竞争力也较强,在289个城市中排名均在第11位;南京和谐城市竞争力与前四个指数相比,排名相对靠后,在289个城市中排名第21位;生态城市竞争力是制约南京可持续竞争力继续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15年,南京生态城市竞争力在289个城市中排名仅为第120位,处于中游水平。

表4 2015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前十强及各分项竞争力排名

3.南京宜居竞争力总体上升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在硬件提升、设施完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高房价、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却变得更严重。目前,我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水平较弱,出现了下滑态势。2015年,中国289个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中,珠海、厦门、舟山、香港、海口、深圳、三亚、温州、苏州和无锡位居前十。南京宜居竞争力排名第16位,较2014年回落了三位,但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十一位,总体呈现向好方向发展。与兄弟城市相比,南京宜居竞争力还有一定差距,不仅落后于省内的苏州(排名第9)和无锡(排名第10),还落后于同处长三角的杭州(排名第11)和上海(排名第14)。

表5 2013-2015年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前十强及南京排名

2015年排名 城市2014年排名 城市2013年排名 城市3 4 5 6 7 8 9 1 0 3 4 5 6 7 8 9 1 0 16 3 4 5 6 7 8 9 1 0 13舟山香港海口深圳三亚温州苏州无锡南京海口厦门深圳三亚舟山无锡杭州苏州南京27海口三亚厦门深圳舟山无锡杭州上海南京

4.南京宜商竞争力有所下降

城市宜商竞争力是其适宜各种经济商业活动开展的程度。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一个城市在多大程度上适宜经济和商业发展、重视营商环境的打造,不仅是经商投资者在进行城市区位选择时关心的问题,也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5年,南京在中国289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排名第11位,总体位居前列,但位次较前两年有所回落,分别比2014年和2013年下降了三位和二位,近3年也是首次跌破全国前十。2015年,南京宜商竞争力不仅继续落后于武汉、成都等同类城市,还被同处长三角的杭州所超越。2015年,宜商城市竞争力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和杭州。

表6 2013-2015年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前十强及南京排名

二、影响南京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效率有待提高

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取决于经济产出总量的能力,也决定于经济产出效率大小。从经济产出总量看,近年来,南京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经济不断下行压力。但与兄弟城市对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2013-2015年GDP增速分别增长11.0%、10.1%和9.3%,高于同类城市发展水平。近3年南京经济总量增长排名有所靠前。但从经济产出效率看,南京与一些城市相比还显得较弱。地均GDP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2015年,南京地均产值为1.48 亿/平方公里,落后于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还落后于东南地区的澳门、台北、香港、深圳、东莞、佛山、广州、台中、高雄、新北、厦门、中山,北部城市天津。因此,进一步提高地均GDP产值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效率已成为南京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2.生态环境有所欠缺

近年来,南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完全得到扭转,特别是频繁发生的空气污染,不仅直接威胁居民身心健康,还对城市宜居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从长期看,更会削弱城市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190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数据显示,南京2014年PM2.5年均值为73.72微克/立方米,超过二级标准一倍以上,在190个城市中排名第38位,空气污染程度列居江苏城市之首。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289个城市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南京也仅排在120位。在此严峻现实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显得极为重要。对南京而言,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城市宜居竞争力的提高,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落户,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提升,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大“城市病”趋于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加速,我国“城市病”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大城市面临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环境污染和看病难等问题。作为城区人口为6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南京“城市病”也较为严重,近年来,不仅空气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老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还出现房价迅速攀高、看病越来越难等新问题。近年来,南京房价快速上涨,2016年5月南京新售商品房房价同比上涨27.1%,平均房价已排在全国第7位,超过同在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医疗设施严重短缺,居民看病难问题越来越突出,2015年南京万人床位数仅为23.058个,在中国社科院调整的38个大城市中排列倒数第一。总体来看,南京大“城市病”正呈现日益加剧趋势,需要引起城市管理者足够的重视。据中国社科院报告,2015年,南京“城市病”指数在调查的38个大城市中排名第19位,不仅高于同省的苏州、无锡、徐州、南通、常州和扬州,还高于同为特大城市的重庆、天津、成都、沈阳。

表7 2015年38个城市“城市病”指数总排名

三、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围绕城市发展新定位,促进高端要素集聚

据国务院批复意见,南京未来5年的定位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已由过去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成功上升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为地位仅次于上海的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城市定位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整体城市形象,为南京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南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联动发展,充分吸引人才、金融、科技、创新等高端资源在南京集应信息化的现代政府架构。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减少涉及投资活动、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审批事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创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科学合理确定市政基础设施容量和规模,加快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居住环境改善,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的住房供给体系,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加强“智慧南京”建设,积极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重大项目,迅速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聚,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区。

(作者单位:南京市信息中心)

2.提升科技转化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科技人才资源是南京得天独厚的“城市之长”,充分发挥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完善全市人才创业政策,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在宁高校院所就地转化科技成果的热情。进一步加大南京与在宁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深度合作水平,重点围绕科创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设施建设与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完善互动合作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进入国内一流。把握世界科技潮流,加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科技领域的新兴产业投入,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动力。探讨和实施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全市中小企业创新技术支持,增强产学研的结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3.补生态环境这一短板,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加大空气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提升重点污染企业排放标准,努力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实质性改善。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新的污染,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强制调查与备案制度,保障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重点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治理与修复。加快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重点推进主城污水收集系统及郊区街镇建成区污水收集系统配套管网建设,对各类园区、新区、成片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4.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创新城市综合治理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形成适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25

猜你喜欢
南京竞争力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南京·九间堂
南京院子
日本竞争力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