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浙派代表蒋嵩的继承与创新——以《松下适履图》轴为例

2016-11-11 02:29田俊仪王子元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张良松下画作

田俊仪 王子元

试论浙派代表蒋嵩的继承与创新——以《松下适履图》轴为例

田俊仪王子元

浙派绘画是明代中国画坛重要绘画流派。蒋嵩作为浙派后期绘画影响较大成员,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本文选取南京市博物馆馆藏蒋嵩《松下适履图》轴,解读画作故事,感受蒋嵩在尺幅不大的画作中显露的张力与潇洒的艺术风格。

明代;浙派;蒋嵩;松下适履图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至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蒋嵩作为其中代表人物,在艺术创作中吸收了前人粗简洒脱的笔墨技法,又大胆创新与突破,作品重在通过画面的造型,将纵放的笔墨含蓄于严谨的造型之中,使作品变得少躁动而平添几许温润之感。

蒋嵩《松下适履图》轴绢本设色,纵149.5厘米,横100厘米。画面中苍松枝干横斜,枝干上的藤蔓随风摇曳;远处山峦迭起,烟雾中若隐若现;一位广额老者头挽高髻,身着宽袍,扶杖坐于苍松下。一位青年男子俯身跪地,恭敬地为老者穿鞋。左上署“三松”款。构图境界苍茫,用笔粗健劲挺,线条简洁疏淡,人物颇有神韵。这幅画取材于著名的“张良纳履”故事,现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见图1。

蒋嵩(生卒年不详),江宁(今南京)人,明代画家,从艺活动约在成化、嘉靖年间。字三松,号徂来山人、三松居士。善画山水人物,画法宗吴伟,为浙派名家之一。惯画金陵一带景致,喜用焦墨枯笔,纵笔豪放,行笔粗莽;亦善用淡墨,浓淡相间,浑然一体。墨法苍劲而含秀润,浑厚中显劲峭。明末清初姜绍书著《无声诗史》中说,蒋嵩“金陵江山环叠,嵩室居其间,既钟其秀,复醇饮其丘壑之雅,落笔时遂臻化境,非三松之似山水,而山水之似三松也”。他画中的树、人和石头都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那种硬峭的山石和曲而不屈的树木,是作者坚强性格的写照。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渔舟读书图》,山石多用大片湿墨,颇见功力,虽尺幅山水,却云蒸雾变,烟霞触目。蒋嵩亦工人物,与郑文林、钟礼、张路等都是浙派晚期名手。又因他们纵笔豪放,多越矩度,曾被吴派讥为“狂态邪学”。 蒋嵩传世作品不多,除本文所提这幅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携琴看山图》轴,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芦洲泛艇图》轴,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秋溪曳杖图》轴,《无尽溪山图》轴和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秋林读书图》轴。

作为蒋嵩广为人知的画作之一,《松下适履图》取材于著名的“张良纳履”故事。此典故见载于《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圯桥进履”。张良(约前251—前186)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辅佐汉高祖刘邦破秦灭楚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传说张良少年时路过下邳圯桥,看见一个穿着很寒酸的老人坐在桥上,脚上趿拉着的鞋子掉落到了桥下,老人抬头看见张良,便命他下桥为自己拾鞋。张良见其年迈,便下桥为他拾了鞋;老人又伸出脚要求他给穿上,张良便跪下为他穿好。老人大笑而去,然后又返回来,要他五天后一早在桥上见面。张良颇觉有异还是答应了。五天后的清晨,张良按时赴约,老人已先在桥上。老人怒道:“为什么来这么迟?五天后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一听到鸡叫便去了桥上,却又落在老人后面。再到下一个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恭候,等了一会儿老人才来,见张良已在,他高兴地说:“孺子可教也。”于是传给他一部竹简书,名曰《太公兵法》(《素书》)。此后,张良经常恭习诵读,终而成为一名文韬武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奇才,为汉王朝立下大功。张良纳履故事的寓意在于劝勉年轻人要心怀善良,尊师重道,不怕磨难,积极进取,才成大器。

图1 蒋嵩《松下适履图》轴

馆藏《松下适履图》轴构图疏朗,画面简括,层次分明,虚实有度。用笔粗犷豪放,用墨苍劲淋漓,线条简练。如苍松枝干以浓墨皴染,松针则用细笔勾勒,富有变化。人物以粗笔皴擦而成。线条刚劲有力。整幅画面水墨晕染浓淡相宜。

在蒋嵩实际的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以浙派山水画局代表人物吴伟艺术风格的同时,兼具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属于自己又具有浙派特点的画风。蒋嵩的画在体现他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审美情趣的变化,这也是一种画风演变的过程,同时可以看到明代中期浙派山水画开始走向一种蜕变,并不是浙派山水画走向了没落。

(作者单位:南京市博物总馆)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42

猜你喜欢
张良松下画作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张良拾鞋
M4/3多面手新选择 松下GX9(搭配12-32mm镜头)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