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探讨

2016-11-11 02:29黄敏军江锦烽许仕道
森林防火 2016年2期
关键词:瞭望台火险林带

黄敏军,江锦烽,许仕道

(1.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

梧州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探讨

黄敏军1,江锦烽2,许仕道2

(1.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54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以梧州市森林火险等级区划为基础,分析梧州市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火灾发生规律、发生频率、受灾程度,探讨梧州市的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方案,完善梧州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提高系统的防火效能,使防火工程既具实用性,又不失其先进性。

森林防火;火险等级;综合治理;防火林带;梧州市

1 研究区概况

1.1梧州市自然概况

梧州市区划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等3个县,1个市和3个市辖区,地理位置:东经110°21′~111°40′,北纬22°36′~24°10′。地形地貌以低丘、高丘为主,低山、台地、平原次之,中山、石山较少,属华南丘陵区。西北部为大瑶山余脉,东北部为大桂山余脉,南部为大容山余脉。最高海拔为岑溪市土柱顶海拔1211m,最低海拔为梧州市区西江两岸海拔12m,相对高差1199m。

1.2梧州市森林防火现状

1.2.1森林防火机构

各县(市、区)都设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设立了森林防火分指挥部,并在县(市、区)林业局设立了森林防火办公室。市、县(市、区)、乡(镇)第一指挥长由市长、县(市、区)长和乡(镇)长担任。森林防火实行地方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1.2.2防火期

全市实行全年防火,其中5月1日至9月15日为一般防火期,9月16日到翌年4月30日为重点防火期,在重点防火期严格实行火源管理,野外用火必须办理用火手续。遇高火险期由政府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防火戒严期间,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同时对重点火险区进行巡逻和24小时守护。

1.2.3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

据统计2006—2009年,研究区共发生森林火灾205起,其中一般火灾78起,较大火灾127起,受害森林面积738.1hm2,损失成林蓄积20228m3。与“十五”期间年平均相比,森林火灾次数下降43.3%,受害森林面积下降62.4%。

森林火灾在时间分布上,2000年发生37起;2001—2005年发生415起,年均83起;2006—2009年发生205起,年均约51起。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发生在Ⅰ级火险区的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蝶山区,2000—2009年间共发生森林火灾482起,占梧州市森林火灾的73.4%。林火发生原因分析表明:99.4%为人为因素,其中生产性用火引起的火灾占62.7%。

1.2.4防火基础设施设备状况

梧州市地处西部省(区),地方财政困难,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缺乏。至2009年底,梧州市已建有防火道路5600.4km,防火隔离带4790.8km,生物防火林带3802.8km;建有预警监测中心1个,火险要素监测站1个,瞭望台28座;配备摩托车12辆,定位仪5台,望远镜16架;有中继设备3套,通信塔1套,GPS14个,车载台11台,手持对讲机148部,基地台2套,太阳能设备2套。建立了森林专业扑火队8支、202人,半专业扑火队63支、1134人,配林火监测人员668人,配备有二号工具1450把,组合工具7套,灭火水枪3支,风力灭火机588台,风水灭火机40台,油锯31台,点火器39个,消防铲46把,割灌机9台,风速仪1套,指挥车6辆,宣传车10辆,运兵车9辆,其他相关车辆2辆等。森林防火设施、设备总体配置水平仍较低,难以支撑起梧州市艰巨的防火重任。

2 火险等级区划

根据新修订的《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森林火险县级单位等级名录>的通知》(国森防办〔2009〕8号),梧州市内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万秀区属Ⅰ类火险等级区,蝶山区、长洲区属Ⅲ类火险等级区。

Ⅰ类火险区。该区有林地面积838750.0hm2,占梧州市有林地面积的95.3%。易燃类树种面积652318.0hm2,占该区有林地面积的77.8%。该区热量丰富,热效应高,干湿季明显,地被物含水量低,火险等级高;松类及桉类纯林面积大,加之林下枯枝杂草多,燃烧性高;林区周边群众生产活动频繁,生产用火点多面广,群众防火意识淡薄,森林火灾危险性极大。

Ⅲ类火险区。该区有林地面积41323.0hm2,占梧州市有林地面积的4.9%。易燃类树种面积31920.0hm2,占该区有林地面积的77.2%。加上该区地势开阔,人为活动极为频繁,风大,野外用火现象普遍,防火设施总体较差,存在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瞭望台布局不够合理,瞭望盲区大

梧州市现有瞭望台28座,仅布局于3个县,其他市(区)未建瞭望台,相当面积的林地不能进行观测,一旦发生火情,无法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容易错失扑救良机,酿成火灾。

3.2森林防火机制、扑火指挥系统落后

当前的森林防火机制、扑火指挥系统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应急指挥系统不够健全,有效组织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面临很大困难。今后还需继续拓宽思路和视野,合理规划和布局,配备和完善现代化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和预测预报系统。防火机制、扑救办法也有待改进,人才、技术、设施上的科技含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防火的主动性和灵敏度还有待提高。

3.3森林消防专业力量不足,防火扑救设备落后

有的县(市、区)消防车辆已达报废期,至今仍在使用;有的风力灭火机已年久失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有的缺乏通信设备,不能快速地传递信息。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对森林火灾事件的快速反应、组织调度和及时扑救。

3.4地方财政困难,防火经费严重不足

大部分县(市、区)财政困难,森林防火经费投入有限。近年来从育林基金中提取的森林防火基金只够各县(市、区)防火办管理人员的工资和业务开支,根本无法顾及防火设施设备建设,致使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建设落后,扑火机具缺乏,导致综合治理效果不够显著。

3.5群众防火意识不强,火源管理难度大

林地、农地插花较多,特别是在农忙季节,生产用火频繁,旅游旺季游客经常随意用火,而且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又比较淡薄,用火不当和现场防患不力,往往引起火灾。

4 综合治理对策

4.1火情瞭望监测系统

新建瞭望台3座,维修瞭望台11座,新修塔道32km,在5座瞭望台安装全天候野外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各1套;更新和增配太阳能发电机组8组、森林瞭望监测仪28台、望远镜31台。在瞭望台观测的死角和火险高发区,为专职护林员配置摩托车53辆加强地面巡逻的范围和频率。在主要道路沿线和村旁、林区入口新增设防火宣传标牌725块。

4.2防火阻隔系统

防火阻隔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林火蔓延和扩展,针对林区尤其是偏远林区交通不便、一旦着火难以扑救与控制的事实,比较各种防火手段和措施,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当今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能力的最有效措施。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要从梧州市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出发,以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基地为重点,选择最需要布设林带的地段营建防火林带,并尽量使新建林带与自然障碍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相互衔接,构成完整的闭合圈,提高林带阻截森林火灾蔓延的功能,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森林火灾损失。防火林带建设要求:

1)新建林带的选址。防火林带应建在各森林经营单位的林缘、居民点、工业区周围和优质林分的分界处;有明显阻隔作用的山脊、沟谷、坡面和田林交界处;适宜耐火树种生长的地方。林带应与区域的主导风向垂直。

2)防火林带宽度与密度。防火林带建设分主干线林带和干线林带两种,主干线林带宽为20~30m,干线林带宽为15~30m;防火林带的造林密度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形式而定,一般应大于人工造林密度,株行距应控制在1m×1m~2m×2m之间,使防火林带结构紧凑,增强防火阻隔能力。

3)防火林带树种选择。防火林带树种宜选择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性强、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能力强,适合当地生长的油茶、木荷、米老排、火力楠、大叶女贞、厚荚相思等耐火树种。

4.3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

4.3.1通信网络建设

1)无线防火通信路由选择。选择地形条件好,无地面反射波影响;通信时分短、中继次数少;能简化设备,便于架设天线;节省投资,便于维修;电路运行稳定可靠。

2)防火通信频率、频道选择。根据《广西森林防火无线电通信同频同播网建设项目》的要求,所有无线设备频率选择150MHz。

3)无线防火通信设备的选择。应选择经鉴定合格的设备,使用稳定、先进的定型产品。

4.3.2指挥系统建设

1)林火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科学、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技术,将林火信息森林防火业务中的各类空间属性和特征属性相结合。在收到火灾报警信息时,能及时了解翔实的火场及其周围的地理和资源要素,以实现扑火决策准确、指挥调度快速、扑救力量配置最优。其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林火信息管理系统流程

2)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现实世界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其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3)森林防火视频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先进的通信、图像处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由GPS、语音通信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及传输数字微波网组成,与GIS地理信息系统配合可自动定位报警,实时、直观监控管理林区的森林安全信息。指挥中心配备多媒体电脑进行各种售息的处理,并将各种扑救预案提供给指挥者,便于快速做出正确决策,使扑火队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灭火。同时根据火场的实际扑火能力,恰当而及时地修订方案;实现监控区域内工作人员、车辆的调度指挥;通过数字微波网实现防火指挥部与各林业站之间的视频会议。

图2 地理信息系统流程

4.4扑火队伍建设

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组织扑救,训练有素的专业防火队员和性能优良的扑火工具是林火扑救效能高低的关键。因此,造就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管理规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反应快速”的扑火队伍,是赢得森林火灾扑救胜利的关键。

1)专业扑火队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是决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重点选择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按国森防办〔2007〕11号《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进行设施、装备建设。

2)专业队营房建设要充分考虑有利于森林防火功能发挥,建筑工程从经济、实用出发,既考虑现实需要,又兼顾未来发展,科学合理地选用技术指标,避免频繁改造和重建。

3)专业队营房应为永久性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环境功能达到三级,建筑装修三级。

4.5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主要是为森林防火工作服务的建筑工程,本项建设主要包括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培训基地和林火损失评估设备等。根据梧州市森林防火需要,可以配套建设市(县、区)防火物资储备库5个,建筑面积370m2;防火培训基地1个,建筑面积400m2;林火损失评估设备20套。

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培训基地建筑质量标准:耐久年限三级,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环境功能达到三级,建筑装修三级。

林火损失评估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及输入输出设备,高容量磁盘和数据软件。要求设备先进,容量大。

5 建议

1)加强领导,实行工程项目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森林防火工作应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工程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作为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检查。

2)把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投资列入财政预算。大部分地方森林防火的事业和建设经费,没有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年度计划,财政无科目,计划无盘子,缺少开设隔离带、宣传、奖励、培训和设备维修等事业经费,缺少固定经费渠道。因此,必须把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投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责任编辑:陈小华)

S762.3

A

2016-01-28

猜你喜欢
瞭望台火险林带
驻马店市高森林火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吉林省林区瞭望台配置与林地可视性分析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留在苏窦山瞭望台上的诗
防火迟到
京津冀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及火险预报系统建设
十二月,瞭望台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瞭望台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