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别曲

2016-11-11 15:22王紫荆臧嫦艳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济慈孟郊色调

王紫荆++臧嫦艳

摘要:孟郊《古怨别》和济慈《明亮的星》都是两首抒发离别的无情的诗歌,本文通过比较两首诗中的意象、韵律、色调,来说明同为销魂的离别之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希望可以为现代诗歌分析与写作有所启发,本文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两首诗歌的共同点,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阐述了两首诗歌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二部分解释了两首诗歌的不同意像,第三部分阐述了两首诗歌的不通格律,第四部分阐述了两首诗歌给人不同的色调感。

关键词:《古怨别》;《明亮的星》;孟郊;济慈;意象;韵律;色调;离别

中图分类号:P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0-01

一、前言

孟郊的诗歌高妙简洁,清峭赛苦,《古怨别》中描绘了一对情侣难分难舍,缠绵悱恻的情状,济慈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明亮的星》是在诗人生命的最后时光,写给她的一首离别之诗。

这两首诗在语体学中都属于抒情诗,语体学中诗歌的美包括音乐美,意象美和意蕴美。本文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考虑,再进行具体分析比较。

前人多对孟郊和济慈进行独立分析,很少有将《古怨别》和《明亮的星》进行比较分析,且《游子吟》这类质朴易懂的诗似乎更为流传,《古怨别》反而相对分析较少,但我认为,孟郊之诗刻苦,不亚于济慈诗中所表达的凄婉之情,本文通过比较两首诗之间的不同,希望可以对中英文诗歌加深了解。

二、星与月—意象美

《明亮的星》中主要用到了,风,月这两个意象,先说这风飒飒,点名离别季节为秋风,中国自唐朝起兴写离别诗歌,秋天更是容易让人联想到离别的季节,且这种离别不似春日和风煦煦,让人觉得这种离别是游子游学,前方一片美好,一片光明,秋日的离别是死生不复相见的离别,是前路暗淡的离别,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秋风二字,让一种悲怆的气息,跃然纸上,我好似已看到片片残于枝桠的枯黄树叶随着这飒飒的秋风,无奈落下;又看到潇潇的秋雨,随着干冷的秋风,斜斜打在脸上,这绝不是什么享受。

而《明亮的星》中,济慈用到了更多意象,星,海水,海岸,雪,山,爱人的酥胸,济慈在这首诗里,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生动而富有启发,他把诗歌中的抽象化为具象,把复杂的思绪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明亮的星》中的意象具有跳跃性,让人印象深刻。济慈把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组织在一起,而串联在一起的线索就是永恒的美。

三、韵律—音乐美

《古怨别》是五言古诗,每一行字数相同,读来朗朗上口,形式相对自由,多用口语,不讲究对仗,押韵范围较宽,孟郊在此诗中用字精确,用一两个平常字眼生动精确地表现他对事物最深刻的认识和表达内心最深切的感受,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因深思止住泪水,不便于难过,不让自己崩溃,只能抽咽,真是让旁观者都要落下泪来。

《明亮的星》,语言优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思绪可一泻千里,变化万千,明亮的心,是一首十四行诗,采用了五步抑扬格,他属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诗,而且可以分为两部分,八行诗节和六行诗节,这首诗同样运用了彼得拉克十四行诗转折的惯例,这个转折是一个逻辑转折,使读者能够对全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诗人虽在前面提到,愿如星星般坚定,却不愿孤独一生,他希望可以震灾恋人的酥胸上享受永恒,如果不能得偿所愿,他宁可选择另一种永恒,死亡。在《明亮的星》中,格律为其主题的传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钟的声音和节奏,给人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感觉贾媛别上使人觉得秋风吹动秋雨潇潇,上节有功而明亮的星,却让人觉得似乎一切都已经制,例如诗中“No-yet still steadfast,still unchangeable”,No-yet之间的连字符,使我们朗读时停顿,延长了朗读的时间,No-yet still 让人觉得似乎一切都已经静止不动,连续的重音可以加强缓慢,沉重,艰难的效果,steadfast也让人觉得不必着急,使读者处于恬静的氛围之中。

四、暗与明—意蕴美

不同的诗歌会通过其意象,格律产生不同的内涵,让人对诗歌有不同的感慨,《古怨别》和《明亮的星》,有不同的色调一个较明,一个较暗。

先从名字上看,一首诗名称带有充满悲情,悲观色彩的“怨”,而另一首诗,却是相对积极开朗的,用到了“bright”,在中文中有明亮的,又有聪明的意思,所以虽同是书写离别诗题目,题目已经为诗铺下了基本的色调。

《古怨别》是一副苍茫朦胧的水墨画,而《明亮的星》却一副色彩相对较丰富的油画,《古怨别》中作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山水画,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哀怨,使人沉思其中,转眼间就到了秋季,时而风起,打破往日生活的宁静,秋风肃杀,万木孟郊凋零,以秋风宣染离别的气氛,形成了整首别曲,整幅悲哀的“基调”和暗淡的“底色”。

月是寒的,冷的,孤的,“月朦朦兮,山掩掩束束,别魂¥敛敛”,这种凄冷,摄人心魄。“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眼中的明月尙有圆满之时,他们何时才能圆满,所以更凭添了几分相见不能的凄惨

《古怨别》中的离别季节是在秋季,秋季的离别本已悲怆,更何况秋季过后还有漫长寒冬,这更会让人有绝望之感,《明亮的星》离别之际是在寒冬,离别在寒冬的确够凄苦,可是想到冬季过后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季,似乎这种离别又多了许多“希望春天还会远吗”的乐观,所以,整首《古怨别》的基调是暗淡的,沉闷的,凄冷的。

《明亮的星》色彩更加丰富一些,《明亮的星》给人的感觉,色彩是从开始的清洁纯白到后来的温暖嫩黄,再到最后永恒的金色。清洁纯白是说星光闪耀的夜晚,作者看到了星星的坚定,星星的永恒,星星作为隐士,不落俗套,只看着下面海水冲刷海岸,洗净污垢,看白雪遮盖荒原和群山,作者给了我们一个灵动,洁白,无暇的世界。但是这样的星星,虽可以俯瞰一切,未免孤独,让人产生清冷悲凉之感。

五、结语

本文通过比较孟郊的《古怨别》和济慈的《明亮的星》来说明中外诗人在表现诗歌的美所用的不同方式,希望可以对理解中外诗歌起到帮助,对中外诗歌的传播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孟郊:《孟东野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葛立方.韵语阳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剑国.透析济慈的灿烂的星[J].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安阳工学院学报

[4]张萌,王谦.追求永恒之旅—济慈《明亮的星》赏析[J].群文天地,2012

[5]查良铮.英诗金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王紫荆(199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语语言文学。

臧嫦艳(1979-),女,汉族,山东金乡人,副教授,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济慈孟郊色调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游子吟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西班牙台阶:罗马的济慈
孟郊的“得意”与“失意”
In Spring!春之色调
歌唱的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