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用典管

2016-11-11 15:25张艳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用典红楼梦诗词

摘要:《红楼梦》对中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表现在诗词韵语的嵌入,还在于它对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词语典故娴熟地运用和改造翻新,赋予其更为丰厚的文化底蕴。据统计《红楼梦》单正文部分就涉及两百多个典故,这些典故在小说叙事中起着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作者观点;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描写典型环境,烘托故事氛围;借题臧否万物,伤时针砭时弊;彰显人物情感,比试才学高下等多种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用典;作用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7-02

一、《红楼梦》中诗词用典情况

《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大量引经据典,用典频率和典故来源均为妙绝。《红楼梦》正文诗词韵文所涉及的典故大约有200多个,限于篇幅,下面只举数个例证:

《石上偈》(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首七言绝句依托神话形式道出《石头记》创作缘由及作者半生潦倒,无才补天,于国于家无望的罪感心情,诗词寓意隐现,是为作者借题发挥之作。“补苍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断獒足以立四极。”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联((第一回)。此联乃贾雨村所题。联中自比玉、钗,表现了他一心“求取功名”,不甘“久居人下”,谋求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的心志。上联语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下联用郭宪《洞冥记》中典。传说汉武帝时,有神女留下玉钗,到昭帝时,有人想打碎玉钗,打开匣子,只见白燕从匣中飞出,升天而去。作者合用两典,写出贾雨村自命不凡,自高身价,等待有人赏识,平步青云,飞上枝头。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之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一首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可悲命运。化用了“停机德”、“咏絮才”事典。《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不要半途而废。“可叹”句是言此及彼,意指薛宝钗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堪怜”句是作者同情才女林黛玉悲惨命运的感喟。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之二:“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这首判词是写给贾元春的。“榴花”句以石榴花所开之处使宫闱生色,喻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这里典用《北史》的故事:北齐安德王高延宗称帝,把赵郡李祖收的女儿纳为妃子。后来皇帝到李宅摆宴席,妃子的母亲宋氏送上一对石榴,取石榴多子的意思表示祝贺。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一联(第十七回)。此乃宝玉为大观园中稻香村所题对联。上联化用《诗经·周南·葛覃》中“薄浣我衣”句意,借以颂扬元春“后妃之德”;下联化用《诗经·鲁颂·泮水》中“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句意,意谓贵为皇妃的元春如祥云庇护着贾府。

《凝晖钟瑞》诗(薛宝钗作,第十八回)。诗云:“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颔联中典有所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借喜庆莺从幽谷飞到高柳上去,喻元春出深闺进宫为妃。“有凤来仪”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应。《尚书·益稷》:“萧韵九成,有凤来仪。”此处用等待凤凰飞来,喻元春归来省亲。

二、《红楼梦》诗词典故的作用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自己写的或托书中人物所写的诗、词、曲、赋等作品总计225篇(首)。单单摭拾其中的诗词就有100余首。《红楼梦》诗词最具特色之处就是辞翰俱妙,用典婉折。

一般来说,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翻腐为新,化平为奇,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具体到《红楼梦》诗词典故在小说中的作用,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作者观点

一直以来,红学界关于《红楼梦》的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在第一回《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中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家族荣枯悲欢的黯然画面,在一定意义上檃括了小说主旨和作者意图。

《好了歌》词共四段,共8句,分别嘲讽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金银、娇妻、儿孙忘不了,可到头来都落成一场空梦。而甄士隐所作《好了歌注》无疑是对《好了歌》的经典注解和补充。它形象勾画出封建末世统治者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借《旧唐书·崔义玄传》唐代崔神庆的儿子琳、珪、瑶等都做大官,每年家宴时,“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的故事渲染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景之盛”。“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唐代刘皂《旅次朔方》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此用其意。“为他人作嫁衣裳”直接引用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没有得到好处。总之,从《好了歌》及《好了歌注》看来,《红楼梦》的主题不是单一的,它应当包括三重:一是以宁荣二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倾覆;二是封建家族“树倒猢狲散”、“千红一窟”的风流云散;三是“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冲突,宝黛钗的爱情悲歌。

第二,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

《红楼梦》诗词中数量和质量兼美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了。诸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十四首),《春灯谜》(十首),《咏白海棠》(六首),《菊花诗》(十二首),《螃蟹咏》(三首),《咏红梅花》(四首),《灯谜诗》(三首),《怀古绝句》(七首),《柳絮词》(五首)等。《图册判词》是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分别咏叹金陵十二钗的。其他各组诗词,都是作者“按头制帽”,以书中人物的身份代为拟写的。这些个性化诗词中运用了繁多的典故,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和刻画小说人物的叙述性文字完美绾合。

毋庸置疑,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节”,是作者花大笔墨皴然的人物。自然,有关林黛玉的诗词书中最多。

如《葬花吟》(第二十七回)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际的全部哀音和“谶语”式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洒上空枝见血痕”和下句“杜鹃无语正黄昏”联用两个传说,前者引化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故事,所以黛玉号“潇湘妃子”。后者与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故事同义。用精悍笔墨画出黛玉哀伤凄恻的气质。

再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挨打,黛玉前来探望。黛玉走后,宝玉心里惦念,设法让晴雯以送两条旧绢帕为名,前去看望黛玉。黛玉领会宝玉心意,触事伤怀,在帕上题了三首绝句,命为《题帕三绝句》。其一“尺幅鲛绡劳解赠”和其三“湘江旧迹已模糊”又是频出事典。“鲛绡”:《述异记》讲,海中有鲛人,在海底织绡,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故诗词中常以鲛绡来指拭眼泪的手帕。“湘江旧迹”用湘江哭舜事,指黛玉的斑斑泪痕。《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通过这两个典故读者能心领神会“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的“还泪债”问题,也能见出黛玉多愁善感、性富忧郁的面貌及其“泪尽夭亡”的悲剧。

此次题咏菊花诗,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这也使所咏之物的“品质”暗合了吟咏者林黛玉的品格。讲到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因为她比别人更真实,是个性情女子。黛玉三首诗中,“咏菊”又列为第一。从颔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我们似乎又能听到作者曹雪芹的心声,此句似与小说开头作者那首“自题绝句”激起强烈的共鸣。原来作者不仅是在为林黛玉写心,更是在借黛玉之口泄自己郁情。

千红同声,万艳同歌的《红楼梦》将诗、词、曲、赋、楹联、诗谜、偈语、酒令、谣谚都吸纳到小说的叙事中,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其文学地位之高毋庸置疑。而《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巧用数量惊人的典故更是叫人啧啧称奇。千载而下,《红楼梦》堪称经典名著,“诗词大观园”,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抹绚丽色彩。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杨为珍,郭荣光.《红楼梦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3]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丁广惠.《<红楼梦>诗词评注》.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简介:张艳(199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小说史。

猜你喜欢
用典红楼梦诗词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用典犹如用比兴
续红楼梦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