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2016-11-11 15:38温茹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摘要:人文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的(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了人文城市建设新理念。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如何结合城市发展状况,将人文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到各个城市的建设实践中,本文对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病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44-01

现代性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城镇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前重要时期,迅速有序地提高城镇化率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着力推进人文城市建设又是必不可少、重之又重的一环。现代城市发展必须视人文城市建设为新理念,新型城镇化规划必须纳入人文城市建设、体现人文因素,人文城市必须成为新型城镇化和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

人文城市的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可以通过文化软实力的高低来比较。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都会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和地区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作为一个总领性的文化要求,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给予了明确定位,将之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极大地突出了它的传略地位。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建设规划,大多对经济指标过于关注,对人文指标考虑严重不足。既往的城镇建设评估体系,歪曲城镇化为物质化,造成现代化过程中文化软实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随着“城市病”、污染问题、百姓对政府的信任问题等各类问题的出现,我党、政府和广大人民逐渐形成了共识: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文因素,一个文化软实力低下的城市,发展不可持续,发展成果也得不到人民的认可。因此,建设人文城市无疑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加强人文城市建设,首先要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一个城市是不是人文城市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评判依据是美术馆、影剧院、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公园等文化设施的完备和开放程度,从全国来说,更要重点评判小城镇的公共文化体系的完备和开放程度,因为小城镇的公共文化体系大都相对不足,在建设规模、体系管理到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

加强人文城市建设,其次要自觉和系统地培育人文意识。市民对所属城市文化魅力的清醒认识和足够认同,是贯彻人文城市理念的重要目的。人文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人文意识,它必然表现为对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的存在价值的尊重和肯定。培育人文意识,只能遵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潜移默化地教育市民在思维和意识中逐步产生文化自觉,并将这种人文意识深入日常生活,形成人文城市建设文化氛围。一个城市的文化力包含了文化、教育产业、传统文化的现代积淀以及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人文城市建设,第三要突出城市特点。没有特点的城市在现代化博弈中是没有竞争力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城市精神和城市灵魂,任意两个城市之间都会区别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演变形态。城市的特色是多方面的,譬如相对独特的政治和商业中心、个性的文化风貌等等。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方向都体现出了各自独有的特点,像北京市的“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概念,上海市的“国际化商业金融大都市”发展目标,南京市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建设目标,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中,中小城镇更要注意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突出个性、突出特点、突出不同的人文风格,建设有特色的人文城市。

加强人文城市建设,第四要搞好文化传承,做好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展现社会文明,二者共同支撑起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为现代和传统的沟通和结合架起有机的桥梁,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充分重视对二者的保护。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正是文化传承的过程,缺乏文化传承,现代元素就不能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人文精神、人文理念就无法融入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继承和弘扬其他城市发展的有效经验和优秀成果,实现对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正是文化传承的意义之所在。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我国提出要加强城市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施建设,推进非遗保护的设施建设。

加强人文城市建设,第五要治理和美化城市环境。美丽的城市环境是现代化过程中人文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城市环境的美化,包括空间结构、生态环境、教育环境、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环境等各个方面。美化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统筹新老城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积极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要统筹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学校、体育场所、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的设施建设,实现市民有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升中原经济区软实力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449,2013年2月立项。

作者简介:温茹(1974.1-),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专业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
华语学术出版全球化的反思与路径探索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