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2016-11-11 16:45罗冬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生存创作

摘要:美国电影是一种古典艺术,在电影中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制作者的天赋,更是这个电影体系的全面特质。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好莱坞通过建立院线制,发展多种类型,依靠明星制和强大的后期推广来向全球销售他们的电影。纵观目前中国内地的电影创作,类型化趋势明显,但是程度不高。近来商业化娱乐化日益严重,电影的口碑和票房成反比。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著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国内类型电影在创作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客观给予建议。

关键词:国内类型电影;创作;生存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8-01

一、国内类型电影现状分析

中国的电影起步较晚,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国家发展的政策问题又遇到了许多阻碍。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向现代电影工业体系转型仅仅十年的时间,期间中国电影发展走了很多的弯路,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电影发展的势头不断被压制,各方面都不甚理想。近两年来,中国内地的电影发展有些许回升趋势,有一部分是艺术电影口碑不错,但大多是观众对电影消费的增多导致票房攀升。国内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为市场主流的类型电影目前完全是只在生产上贡献经济效益,艺术价值严重缺乏。中国现在缺少艺术个性鲜明的导演,能让观众感受到的良心之作而不是票房机器的电影更是少之又少。在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风势消退之后,电影艺术仿佛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我们说一部真正成功的电影是创作和发行(营销)的结合体,中国目前呈现两极化发展,创作水平和营销能力成反比。过度商业化带来的是亚健康的产业发展方式,改革十分迫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以下当前中国类型电影创作的问题及发展。

二、中国类型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

编剧缺乏知识素养和思辨能力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创意为根本,以剧本为源头的电影产业链延续至今,好莱坞每年花在剧本上的投资多达9亿美元。虽然被采纳的很少,但是也激发了编剧们的创作激情。编剧的知识能力水平决定他是否能让影片的叙事在没有断裂感的同时表达出其观念的高度。若不能支撑主题的表达,则整部影片都是虎头蛇尾。

知识能力的欠缺又导致了逻辑和推理能力的不足。在犯罪片、侦探片中,事件发展缺乏逻辑性,对谜底的解释牵强人意,经常导致电影完成而观众一头雾水。情节的发展完全没有起到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也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标准。

国内目前想要通过电影来表达内心所思所想的导演和坚持艺术性而不被商业利益所同化的导演寥寥可数。既缺少人生经验又被商业所压制就是目前导演群体面临的困境。导演缺乏个人理念表达,用心之作被商业化所替代。

好故事难创作,不写故事变成了选择。中国说到底是政治思想管制最严厉的国家,敏感题材不能碰,与国家已有的政治体制相碰撞更是不可能,对社会的表现必须按照既有的轨道进行,我们回避政治,但这仍然是一种政治态度。观众对电影思想的表达和追问不感兴趣,对娱乐却十分推崇。导演为了迎合观众为了市场,也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坚守,接受低水平的剧本。如今,我们确实是缺乏信仰和文化追求的一代人。

三、国内类型电影的反思及生存之道

(一)反思。

当前国内电影泛娱乐化商业化的现象已不容忽视,从电影创作上来看,国内电影大部分只要贴上喜剧的标签就能获得观众的青睐,急于赢得经济回报的当下电影把喜剧电影与商业化的道路相联系,于是现在就出现了现象电影。此类电影社会反响和预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依靠网络生存,有大批的粉丝作为票房支撑。作家、编剧向导演的转变在如今也成为热门,郭敬明的《小时代》四部曲,每一部都像是无数张幻灯片的放映却在票房上打败了许多高质量的艺术电影,韩寒的《后会无期》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他们与其说是在做电影不如说是在做营销。当此类电影成为一种时尚之后的同时,我们不妨考虑一下我们民族此时的文化底蕴、道德风尚。

虽说国内电影过度娱乐化现象严重,但是还是有许多坚持自我艺术价值的导演对未来电影成展望的态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自己的创作理想和艺术追求。比如娄烨、许鞍华等。近几年来艺术电影获得的口碑和相对满意的票房似乎预示着艺术电影在经过长期的沉寂期后开始迎难而上,无论是《无人区》等导演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学习与借鉴,还是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艺术导演表达内心的强烈要求,这都说明致力于艺术传播的艺术工作者们没有放弃国内电影。面对当前过度娱乐化的民族氛围,导演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市场填充活力,坚守自己,作为生长中的花朵顽强的开放着。

(二)未来发展的生存之道。

首先政府要支持相关艺术电影的创作和放映,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中国的电影银幕上不能只有一种类型的电影存在。在商业电影主宰的市场上,艺术电影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对抗泛娱乐化的社会风气。

其次编剧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应当加强。肚子里没墨水儿却又被时间和票房所压制,剧本只能回落到甚至低于大众水平。电影是一门艺术,但是是建立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上的艺术。刻意的搞笑、明星效应、粉丝受众是目前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不二法门,完全忽略的叙事的建立和艺术的追求,与其满足艺术审美而忽略认知,个人认为回归情节的叙事才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好的电影一定是一个好的故事。

当前国内的文化氛围需改进。只有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共识,不再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从源头的创作末端的受众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中国的电影才能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专著

[1]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2]陈林侠.中国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极其跨文化比较[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M].2009

2.期刊文章

[1]胡克等:《新作评议:〈无人区〉》,载《当代电影》2014年第5期.

[2]彭侃.好莱坞电影剧本开发体系[J],载《当代电影》2014年第7期.

[3]刘汉文、张红柳.艺术电影的市场之春:到或未到[J].载《当代电影》2014年第9期.

[4]陈林侠.类型电影的观念、文化功能与审美的可辨别性.理论与创作.2009年6期

[5]饶曙光.中国电影大变局与内生性增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报.2012年4期

作者简介:罗冬,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猜你喜欢
生存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在劳动中获得
生存?爱情?女人们的思考
困境中的生存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