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2016-11-11 17:10胡竞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传承传统

胡竞

摘要:锡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非常流行的日常用具,以其熔点低、易塑形、不生锈、无毒害,抑制细菌滋生等特点被普罗大众广泛使用。锡器还曾以礼器的角色出现在一些传统的祭祀场合。文人锡器是锡工艺品发展的最高峰,在文人墨客的案头,锡器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皿,拥有了更多的装饰意味和文化内涵。曾经走街串巷的小炉匠在我们的生活之渐行渐远,锡器制作手艺和锡器本身都在逐渐消失,中国传统锡器中所包含的精神意味和文化内涵需要我们思考和传承。

关键词:锡器;传统;文化内涵;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41-0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锡制品的使用,偶尔在焊接电路板时会见到锡丝,在烧烤时会用到锡纸,其实我们现在用到的锡纸并不是锡做成的而是铝制品。在中国古代,锡制品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曾经还一度成为文人墨客手中的珍宝。

在唐宋时期锡器制品十分的流行。相传苏东坡与友人泛舟游玩于西湖之上,在使用锡壶倒酒的时候由于船的摆动,失手将酒壶划落到湖水之中。船上友人看到此景即兴写了对联的下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成为千古名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编著的《考工记》中就有对锡金属用法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二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削杀矢之齐。”从这两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锡金属运用历史的悠久。

在明代中晚期,锡器以茶壶制品为代表发展成为文人锡壶。现在常见的传世锡器制品中,也以明清两代的茶壶制品居多。这些文人锡壶常常是集诗书画于一身,充分体现文人的兴趣特点,有很强的把玩意味。锡器从装饰工艺上来讲,常见的有錾刻、雕塑、镶嵌等。文人锡壶錾刻和雕塑的内容与文人画的内容基本一致,有山水、花鸟等再配以相应的诗句。锡器的镶嵌是其比较独特的工艺。有时看到一把锡壶,从表面看上去好像全部都是用锡制成的,但当你打开壶盖时发现壶的内部是紫砂制作的,这把壶是在紫砂的基础上又包裹了一层锡,并在外边包裹的锡上进行了精细的雕刻。这种装饰原本是为了修补陶瓷而出现的,后来逐渐演变成锡制品的一种工艺门类,变成了一种装饰手法。后来,这种工艺又进一步演进,同玉石相结合,发展成为三镶锡壶,在壶嘴、壶把、壶盖提手的位置进行玉石的镶嵌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文人锡壶在实用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为注重观赏和审美性的工艺品。

锡器在明清时期造型多变,有锡器制作的大烟枪,还见有锡器制作的唢呐形的酒壶。这些多变的造型也吸引了当时的人们喜欢和使用锡器。传世锡器由于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其表面大多形成了厚厚的包浆质感,这种包浆质感也为传世锡器增加了独有的魅力。

锡器的一个优点是其具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我们熟悉的紫砂壶能够保证茶水隔夜不馊,这是利用了紫砂壶透气的原理。锡器也能够保证茶水隔夜不馊,锡金属其本身具有电解效应可以抑制细菌的滋生,保护茶水的品质。在江浙一代的民间,至今还有将锡块沉入井中以提高饮水质量的传统。

在过去,锡器的制作大部分是由走街串巷的锡器匠人完成的,俗称“小炉匠”,一般是两个人,一个师傅一个徒弟,一人挑一个扁担,里边放着炭炉、风箱、锤子等制作锡器的工具。由于锡的熔点很低,只有232℃,所以一个炭炉和一个小铁锅就可以将锡融化成液体再使用简单的模范将其浇注成薄片,进而进行塑形加工。锡器匠人在遇到破损的比较严重的锡器时,一般都选择直接将其回炉重造。锡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焊接也方便,制作起来比较便捷,因此,锡器在以前的民间拥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锡器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再也见不到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打锡匠人。锡器现在出现的场景大多是在古董商店或是博物馆里。偶尔在江浙一代的婚庆或者祭祀场景中还可以看到锡器的出现。我们现在有幸还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传世锡器,还能记得锡器曾经广泛的使用过,曾经很多文人墨客的案头都有锡器的陪伴,文人也将自己的喜好赋予到锡器之上。锡器不仅是一种器物的存在,更拥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传统锡器的制作工艺和其背后的造物思想、文化底蕴需要我们的传承。

现在的锡器以机器加工为主,大部分的器形都是使用车床削切出来的,这样做可以使锡器厚薄更加均匀,器型能够严格对称,使其表面光洁亮丽。或许这是祖辈做锡艺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均匀、对称、亮洁的锡器制品。这种技术确实很好,可以使锡工艺在技术层面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但随着这种技术的广泛运用,锡制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单一,大家做的都是光彩照人的圆形锡器,锡器表面的装饰也逐渐被忽视。传统的錾刻、雕塑技术也很少有人愿意去细细的研究了,錾刻、雕塑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肤浅,那些镶嵌工艺也几乎看不到有新的作品诞生。锡器开始变得只剩下轴对称的形状,原本存在的仿动植物、仿古家具的造型也只能在传世作品中见到。传统锡器饱含的文人气息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锡器的造型曾经是那么的多变,那么的富有想象力。这种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精细考量是我们今天习惯于使用机器的人们所缺失的。比如说,现在用机器制作出来的光芒刺眼的锡制品确实可以做为一种摆件而存在,但是好像太严肃或者说是太单调了。其中缺少了人们想要靠近它、把玩它的趣味。这种趣味也正是我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所在。如何保证锡器在造型和装饰上的多变,如何保证锡器的把玩意味,是将锡器传承下去关键所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之下,锡器几乎不可能再以一种日常用品的角色进入我们的生活。锡器制作者要设法使锡器不仅是一个器物的存在,更是一个与持有者有互动和交流的“小宠物”。这也是锡器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原本的角色所在。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传承传统
少年力斗传统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