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一位在中国成就梦想的以色列人

2016-11-11 09:24尹沁蒋嘉玮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孵化器常州以色列

尹沁 蒋嘉玮

在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提到了一位在中国成功创业的以色列人——Ilan Maimon(依兰)。2002年,依兰举家来到中国,经过近十五载的打拼,辗转上海、大连、深圳等城市,如今依兰已经在江苏常州安家落户,打理着一家咖啡研磨机企业和CI3孵化器。永不枯竭的创业激情,对于知识的不懈求索,孜孜不辍的工作态度,在依兰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犹太民族众多被广为称颂的优秀品质。

从零开始,开启中国追梦之旅

在来到中国之前,依兰是以色列国内一家软件企业的合伙人,公司虽然越做越大,依兰的烦恼却也越来越多,复杂的公司组织结构让依兰很难让自己的想法有效落地。2002年,依兰萌生了来中国发展的想法。彼时的中国,在各行各业都有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充满着无限商机,依兰看到了这一点,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以色列的稳定生活,决定在中国成就一番全新的事业。

依兰的第一站选择在中国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在这里,他必须从零开始,没有员工,也没有资金。为了支付一家人在上海的高昂生活成本,依兰白天为嘉定的一家生产自动化设备的企业打工,晚上还要经营自己创办的贸易公司。梦想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以色列人与生俱来的吃苦耐劳精神支撑着他步步前行。

瞄准商机,填补国内咖啡研磨机市场空白

2005年初,依兰意识到,在茶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咖啡市场迟迟没有打开,而在邻近的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咖啡文化已经逐渐风靡,他认为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咖啡市场的兴起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马上开始着手咖啡研磨机的研发。

2006年8月,由依兰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咖啡研磨机正式进入市场,由于他的产品质量过硬、价格不高、售后服务好,很快受到了海外市场的青睐,依兰也在上海开办了一间500平方米的工厂。2007年,随着中国内地咖啡市场的起步,依兰的机器开始攻占国内市场,此时他认为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于是结束了5年的打工者身份,开始专注于咖啡研磨机事业和外贸公司的经营。

谈到这次创业经历,依兰表示,由一个现象或者问题最后发展成一个公司在以色列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源于以色列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缘常州,为以色列企业入华搭建桥梁

2011年,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载的依兰俨然成为了以色列人中的“中国通”,许多以色列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前会向依兰咨询意见,当乐康瑞德找到依兰帮助选址的时候,依兰也正在为自己的公司寻找合适的厂房。随着咖啡研磨机销量的迅速增长,依兰在上海的工厂也越换越大,而每次搬迁都会带来高昂的成本和员工的流失,依兰为此也有了“幸福的烦恼”。

当时,常州的中以合作刚刚拉开序幕,迫切需要招徕一批优秀的以色列企业。当依兰来到常州,立刻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格外重视,双方一拍即合,依兰的企业入驻了西太湖国际智慧园中最大的厂房。从上海到常州,依兰并没有感到巨大的落差,他反而觉得与常州这片土地特别投缘。

2013年,依兰引入以色列的孵化器理念和模式,创立了国内第一家以色列人运营和管理的孵化器——CI3,“一方面是为了帮助以色列企业进入中国搭建通道,另一方面是为了回报政府对我的帮助。”依兰表示,他经营的这家孵化器并不产生任何利润,他做的这一切只为感恩。

达成梦想,获得“常州荣誉市民”殊荣

目前,依兰的咖啡研磨机已经拥有6个系列、30个品种,占到中国市场40%的市场份额,CI3成功入驻了11家以色列企业,二期运营也已经启动,依兰认为自己当初的梦想已经实现。

2013年,依兰由于在促进中以往来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被评为”常州市荣誉市民”,他当时热泪盈眶地说:“以色列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的创业故乡,在常州我实现了我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孵化器常州以色列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任意门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孵化器清场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
天蓝蓝,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