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环境监测教学中应突出“应急”的特性

2016-11-12 07:51杨光忠刘煦晴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演练环境监测应急

周 旋,杨光忠,刘煦晴

(武汉工程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应急环境监测教学中应突出“应急”的特性

周 旋,杨光忠,刘煦晴

(武汉工程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为加强和完善应急环境监测的教学效果,该文从教学计划、内容、设备、形式与方法以及教学效果5个方面提出了应急环境监测教学应围绕其“应急”的特性。明确提出高校应将应急环境监测列入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应注重应急事故的相关知识及处理监测能力,教学设备要突出便携式、快速、自动等特点,教学形式与方法应注重应急演练的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应要求学生基本具备应急事故中的组织协调、应急反应、应急设备的操作以及个人防护等能力。

应急;环境监测;教学;污染事故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化学品等污染事件频发。如何积极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1]。在这其中,应急环境监测作为环保管理部门应急反应的第一步,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各地基层监测站点都在反映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告急[2]。应急监测人员不仅数量匮乏,技术素质上相对于环境监测的需求缺口更大[3-4]。作为技术人才输出的高校应该急社会之所急,及时提供市场紧缺的新时期的应急环境监测专业人才。应急环境监测区别于常规的环境监测,显然主要是在“应急”二字上,所以在“应急人才”的培养中应突出“应急”的教学。本文拟从5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应急环境监测的教学中突出“应急”。

1 教学计划要纳入“应急环境监测”

在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纳入应急环境监测课程是培养应急人才规划的第一步;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将应急环境监测内容在环境监测课程中一带而过,没有纳入单独的教学计划。这显然不能突出“应急”的教学,毕业生也不可能具备应急的能力;另外在大学生的就业简历中也不可能有应急环境监测的评定成绩。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来说,有时候在简历中出现的一门已修的市场紧俏的课程都会给他带来就业的机遇。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学计划中除了环境监测课程外,还有应急环境监测的单独开课和训练,从目前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简历中的这两门专业课程是其进入监测站点实习和工作的主要敲门砖。

2 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应急”

虽然应急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监测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注重“应急”的特殊内容教学。本人在另文[5]中已对应急环境监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

2.1 基本知识与概念教学

1)要注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类型、特点、危害、产生原因以及与一般事件的区别;2)要注重应急环境监测的任务、内容、原则以及应急响应程序;3)要注重应急组织系统、通信系统、监测系统、监测技术支持系统、防护救援、应急终止以及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4)应有常见化学毒物和有毒气体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等。这些基本知识与概念作为应急监测的应急知识储备,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旦发生突发污染事故,才能快速调用。

2.2 基本技能教学

1)要注重分工合作与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2)要注重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3)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4)培养应急设备维护管理以及仪器操作能力;5)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等。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完成的,需要在应急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形式中完成。

3 教学仪器和设备上要突出“应急”

环境应急监测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先进而实用的监测设备是确保环境应急监测任务顺利快速完成的基础[6]。受资金或场地等因素限制,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应急环境监测实验室,更谈不上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据了解,由于应急监测仪器配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或人员缺乏,一些基层监测站也只侧重于常规的监测项目[7]。

对于突发性水质和大气污染的应急监测设备主要有如下类型[8]:便携式离子计、单项目或多项目气体检测器(管)、单项目或多项目水质检测器(管)、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便携式(车载)气相色谱仪、便携式(车载)离子色谱仪、反射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阳极扫描伏安计(ASV)、多普勒流量仪、等比例水质采样器、激光测距望远镜、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车载式GC—MS仪等;此外,必须配备现场视频无线传输和通信系统、个体防护器材等软硬件设备。当然一个高校或监测单位短时间内配齐所有的应急环境监测软硬件设备是有一定困难的,一个地区(建议以省为单位)的高校和环保监测单位之间可以分工合作,加强校际联合、校企联合,实现资源共享。

4 教学形式与方法上突出“应急”

部分高校应急环境监测教学还是采取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应急监测实验操作也没体现出“应急”的特点,或者只有常规的环境监测实验课,完全没有应急训练或演习;而且不少监测站点也没有进行经常性的演练,或者演练也是假想或走过场,有的连应急电源都没有,有的应急车上的电源不会用,仪器开不了机,防化服也不穿;加之一年也就一两次,形式上的东西太多,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9]。他们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想着事故不一定有,实在是事故来了再去抓人和想办法,那是绝不能满足应急要求的。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是争分夺秒的事情。一些监测站实验室的新型设备往往是依靠仪器厂商的安装培训,或者通过老师傅“传、帮、带”等的培训形式[3];因此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技能和操作水平不高,完全不具备应急能力。因此无论是高校、企业,还是监测站点,应急演练应成为应急监测教学或培训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形式。

应急演练可以以典型应急预案为基础,根据预案中的应急组织,将学生分为若干组,通常分为指挥组、综合组、现场监测组、分析组、后勤保障组等[10]。各组可参考表1的职责分工,而且在不同场次演练时,各组学生要轮流更换,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胜任所有组的应急任务。

表1 应急监测演练模拟分组及职责分工

5 教学效果要突出“应急”

通过上述应急监测教学内容、设备和形式的改进,学生应该基本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应急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个人防护能力。考试要求每名学生都要熟悉应急监测流程,知晓分组后各自的职责,掌握相关污染物的监测知识、技能和危害,提出相应的监测方案,能快速做出污染物性质和浓度的判断。因此考试考查的形式也要围绕这些能力进行考试方案的设计。

6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应急监测任务越来越重,应急监测队伍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国家也会越来越重视应急监测。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随着科学技术和分析仪器的更新换代,我们的教学仪器、方法和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学理念,及时输出国家需要的适用和创新型人才。

[1]刘耀龙,陈振楼,毕春娟,等.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12):116-120.

[2]王金辉.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现状与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24(4):571-572.

[3]李莎莉.浅析环境监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9):5.

[4]宋笑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58-60.

[5]周旋,梅明,刘煦晴,等.应急环境监测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 64-66.

[6]李宏伟.浅谈环境应急监测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6.

[7]黄庆添.提升对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J].海峡科学,2009(6):62-63.

[8]陈宁,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置仪器设备的配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4):48-50.

[9]游大龙,马哲河,罗李,等.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15(1):111-114.

[10]雷鄂蓉,李纳,罗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的策划与实施[J].四川环境,2012,31(4):20-24.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in the Teaching of Emergenc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ZHOU Xuan,YANG Guangzhong,LIU Xuqing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This study shows that should focus on the emergenc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in 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through teaching plan,content,instruments,methods and effects.These include:emergency monitoring in 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should be planed separately,teaching content be focused on knowledge involving 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and emergency monitoring,teaching instruments be portable,automatic and quick monitoring,teaching methods be near to reality condition of 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and teaching effec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students’ability to organize and coordinate,quick reaction,instrument operation and self protection in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process.

emergency;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eaching;pollution incidents

X830.7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6.05.025

2015-07-24;修改日期:2015-10-06

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环境应急监测教学体系建设基金资助项目(X2012032)。

周 旋(197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演练环境监测应急
首次演练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未雨绸缪演练忙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