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让“大熊猫的故乡”更有朝气

2016-11-12 17:14走走
中国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沼气池沼气生态农业

走走

提起四川省雅安市的宝兴县,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大熊猫的故乡”。

这个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小县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地方,也是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据调查,宝兴县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全县9个乡镇都有大熊猫出没。

但“大熊猫”这张名片,给宝兴县带来的除了知名度外,也有“苦恼”。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保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宝兴县远离城市,作为自然保护区,开发受限,当地村民只能采取“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期的滥伐森林、垦荒种植,导致宝兴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的生存。

开发与保护的悖论,成了宝兴县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宝兴县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06年,在美国BMF和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的帮助下,宝兴县大力整治污染。2010年,由“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资助的四川宝兴保护区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项目落地宝兴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沼气的普及工作,惠及6个乡镇,10个自然村。

清洁能源沼气,让“大熊猫的故乡”焕发出新的活力。

“靠山吃山”问题多

“去宝兴县的公路相对狭窄,左边是江河,右边是山崖,很多裸露的岩石,在夏天暴雨时土壤松动,特别容易遇到落石。”前全球环境研究所的项目官员黎明形容初入宝兴县的图景。连绵的大山,陡峭的山路,让其印象深刻。

而这些山,也正是当地村民所赖以生存的根本。黎明介绍,由于宝兴县内有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很多限制,当地村民只有继承“靠山吃山”的传统。

宝兴县是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带。地处中纬度,属于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呈现典型立体气候型。常年平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993.7毫米,年日照789小时。湿润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兴县仅维管植物就有164科、566属、1054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目、77科、377个种和亚种;全县森林面积194万亩,其中95%为原始森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植被覆盖率达72%。

仰仗着丰富的植被,宝兴县的村民长期依靠伐木狩猎为生。但植被资源也是不能过度使用的,黎明给《中国周刊》的记者做了一个测算:要保障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燃料,需要从保护区内砍伐5000公斤薪柴,80户农户一年就需要 400000公斤的薪柴才能满足日常生活,薪材利用会过度消耗森林资源。此外,当地村民多依靠上山挖草药增加收入,这也对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全球环境研究所在当地调查时发现,近年来,保护区附近环境生态遭到破坏,导致年均温趋于降低, 年降水量减少,日降水强变大,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泥石流频繁发生,箭竹成片衰老死亡,严重影响保护区珍稀动植物生存。

“这些不但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给大熊猫带来生存困难,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疾病,如薪柴燃烧产生的污染物,造成了妇女肺癌的大量产生。”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令黎明很担忧。

根据宝兴县的状况,2010年,全球环境研究所向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申请了四川宝兴保护区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项目。

黎明介绍,申请时正好赶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在中国实施的第二年,而宝兴的项目正好符合其重点领域里的“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在农村社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模式可以推广和复制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区,项目的沼气技术可靠稳定,可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国际合作和推广,从而增强中国减排行动的能力和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10年3月,项目得到了GEF的批准,4月签定了正式合同。10年3月30日至4月7日,项目官员陈治平出差宝兴,落实项目的沼气农户和实施地点,并遴选当地的项目协调人。在四川省宝兴县硗碛乡夹拉村,蜂桶寨乡和平村、青平村、盐井村和顺山村,穆坪镇青江村,灵关镇建联村、钟灵村,陇东镇老杨村,和五龙乡战斗村,共6个乡镇,10个村实施该项目。

沼气曲折入驻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交互影响,清洁能源有助于提升环境质量,在农村地区,能源环境问题的交互影响又与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计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希望探索和示范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在黎明看来,宝兴县的基本情况正好符合上述解决方案应用的需要。

但是村民起初并没有这种考虑,当地居民对保护和生计需求之间的冲突并不理解。在项目进驻的过程中,项目工作人员经常会听到村民的抱怨:“修这种沼气池,耽误自己出去打工的机会和时间。”

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项目组采用了“示范点”战略。在当地村民经常经过的一户农户家里先做第一个沼气池示范点,并让尽可能多的村民知道即将做一个示范,欢迎大家随时过来观看、参与和体验。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语言关”就是项目组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项目技术专家来自湖南,讲的是湖南话,本地村民讲四川话,还有其他项目人员讲的是甘肃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家经常“鸡同鸭讲”。

此外,天公也不作美。“阴雨天气不利于产气和沼气浮罩干燥,夏季发生的泥石流自然灾害虽然没有对沼气池造成直接的损坏,但是由于地方人员和劳动力需要转移到抗击自然灾害和重建工作上,因此,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即便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黎明谈起宝兴的天气仍是感慨连连。

在“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沾的情况下,项目组只能让大家语速尽量慢一点,并将一些专业术语和书面语言,转化成朴实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黎明自己对方言比较熟悉有时也充当了翻译。在天气晴好的时间抓紧施工,同时避免在灾害期间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沼气池的安全。

此外,项目还组织了专家,对村民进行了气候变化、沼气技术和生态农业方面的培训。主要侧重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挑战对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将复杂和专业的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易于村民接受和理解。

这一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和自然保护区也对项目提供了支持。当地自然保护区指派了专门的对接人员负责支持项目工作。支持的内容包括现场协调、反馈搜集、后勤支持、宣传教育等等。

双赢的“生态账”

“初期大部分村民都在观望状态,并没有充分的信心,参与的人也不是很多。有的村民还是继续出去打工,不愿意参加建设和培训。后期在前几个示范沼气池建成产气之后,村民看到了实际的效果,纷纷找到项目组,主动要求学习相关知识和建设沼气池。”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黎明渐渐感受到了村民的参与态度有所改变。

这归功于项目效果,为此,陈治平算了一笔帐:通过项目的实施,绝大部分实施项目的农户都明显地减少了薪柴的砍伐与使用。在用于炊煮的薪柴使用中,沼气可以节省一半的薪柴,约1-2吨的薪柴,据农业部的资料,大约相当于3-4亩森林一年的生长量。

除了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沼气的运用也改善了家庭的经济条件。一座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85立方米,基本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用能。使用沼气之后,每户每年可节约生活用柴4000公斤,或节约液化气灌10-12个左右,由此每户每年可节约开支1000-1500元左右;沼肥利用减少化肥可节约开支300元左右;另外,生态农业和养殖在满足自家食用后外卖也可增加部分收入。这样修建一个沼气池每年可为农牧民增收节支1000-2000元.

项目开展以来,妇女是项目规划中的重点对象,修建沼气替代薪材砍伐和使用能够减少妇女的劳动强度和室内污染对其健康的不利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妇女参与了沼气培训和生态农业培训,并且参加了沼气池的修建,承担小工的工作,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沼气池的修建。在项目评估阶段,妇女作为村民代表被邀请参加可再生能源与生态农业研讨会,着重了解项目实施之后对她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听取了她们的建议和意见。

从实际效果来看,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确有得到改善。通过新式猪圈与厕所的建设,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改善了家庭周围卫生状况。农家肥的使用也减少了对化肥等的依赖,可以减少环境的化学污染。沼气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厨房内烟熏火燎的环境,对妇女的健康大有裨益。同时节省了劳动时间,“用沼气烧水做饭,时间可以节省一半。”妇女们向项目官员反映。

“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项目在研究所的执行下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效果,节约了木柴,每年减少了薪材砍伐2-3吨,并可免受长途搬运薪材的痛苦。使用沼气池环保清洁,比原来使用薪材的方式更加方便。使用沼气之后卫生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粪便进入沼气池之后不再有臭味,同时也减少了苍蝇的出现,使用气饭煲煮饭每年可节约500元左右的电费。”在蜂桶寨乡政府召开的四川宝兴保护区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研讨会上,村民代表对项目实施效果很认可。

可复制的项目模式

对于项目的远景,黎明和陈治平都很乐观。

“项目针对的社区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代表之一,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可以在结合其他地区具体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复制和推广,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推广沼气的行动提供一定参考。”

项目的设计和执行都是依托于当地社区,有当地居民参与,并现场示范了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和健康与可持续生计的方案,不仅着眼于沼气池的修建,更注重村民的沼气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的培训和提高,在项目结束之后,村民可以继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形成一种自我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项目经验和解决方案的复制推广。

项目后期,项目团队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搜集到的信息和村民代表的意见,编制了一份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的政策建议书,并递交给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能源生态建设处。

黎明认为通过这种形式,可使得一线和基层的信息传到给政府决策机构,从而使得政府决策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将反映上去的信息和建议纳入进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政府决策机构也可以通过反映上去的信息和建议,来检验和了解自己以前制定的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这能影响政府的决策。”在项目经验教训评估中,项目官员写下这句话。

目前,该项目已经落下帷幕。在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上,黎明对后期跟踪工作还是有一些遗憾。黎明表示后续情况主要委托自然保护区有关人员协助进行,执行机构办公室在北京,经费也非常有限,难以长期驻扎在当地,当时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等工具尚不发达,也没法实现远程监控。

“农村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示范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前期示范成功之后,还需要制定规模化推广的有效方案以及筹集相关的资金来进行下一步工作。”黎明对《中国周刊》的记者说。

猜你喜欢
沼气池沼气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河北农民凭沼气专利致富
技术先行,加强交流推动中国沼气健康持续发展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买台抽渣机 轻松赚钱去